
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工具,更是塑造孩子未來的關鍵。然而,當今教育現場面臨多重危機,學生、家長和教師都在緊張高壓的環境中掙扎。如何重新定義「優秀」,並以正向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成長,成為教育界和家庭共同關注的焦點。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合作,為小一學生及家長舉辦一個名為【優秀豬豬大聯盟】的活動,讓孩子在踏入小一生涯之時,透過親子互動的體驗日,重新反思「優秀」的定義,並裝備家長運用正向教養的策略,從小探索及培育子女的潛能,鼓勵他們成為自己理想中幸福及優秀的人。
生命教育機構建議「教出優秀孩子應做的十件事」:提供安全感、培育同理心、引導情緒管理、鼓勵閱讀與思考、勉勵自主決策、激發探索與創新、重視過程而非結果、支持持續學習、建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健康的人際關係。
活動過後,參與的老師們有甚麼反思及領受?
- 刻意締造親子正向溝通的平台
- 滋養及豐富了對優秀的理解
- 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優秀
- 自信激發好奇與促進人際關係
- 主題體驗有助鼓勵探索潛能
- 正向心態助己助人邁向幸福
- 家長有顯著進步與正面改變
- 以具體稱讚提升孩子自信心
- 促進正面價值觀的建立
- 相信自己做到就能做到
- 分享過程展現自信與喜悅
- 從點滴細節中發現孩子的優秀
刻意締造親子正向溝通的平台
吳永雄校長

- 從幼稚園升上小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轉變,而親子間的溝通往往存在挑戰。許多家長以為自己與孩子的溝通已經很好,但實際上可能存在隔閡,尤其是華人相對內斂,特別是父親們。這項活動旨在通過互動打破這些隔閡,讓家長和孩子敞開心扉
- 學校教育的核心在於讓家長理解學校的目標,並與學校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在家校合作下形成一致的教育方向。活動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家長和孩子在小學生活的起始階段學習如何相處與溝通,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我希望六年後,學生能成為有自信、懂得感恩和回饋的人。他們不一定要回饋整個社會,但至少能幫助身邊的同學和老師。我們學校推廣「自利利他」的理念,強調先肯定自己,再幫助他人。教育局常說「德才兼備」,我更傾向於「才德兼備」,因為品德對我來說比成績更重要,品學兼優應以品德為先
- 在未來,AI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應善用而非被其操控。首先,孩子要學會善用AI,而不是完全依賴它,否則一旦失去科技支持,可能連基本能力都喪失。其次,要尊重知識產權,珍惜知識的價值。AI生成內容很快,但容易讓人失去對知識的敬畏。最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至關重要。科技雖強大,但缺乏情感,過分依賴可能導致人際關係疏離。我們要教孩子在AI時代保持人性化的相處能力,維繫和諧的關係,這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滋養及豐富了對優秀的理解
活動統籌老師:廖心妍主任

- 我認為「優秀」這一主題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因為他們從幼稚園升入小學,會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此主題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檢視自身優點,找到自信的一面,以應對未來的挑戰。這次活動讓家長和老師對「優秀」一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生命教育機構的專業培訓,家長和老師從不同面向理解優秀,這一點在家長工作坊中尤為顯著
- 在家長工作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活動初期家長們表現內斂,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爸爸表示「無話可說」。然而,在生命教育機構秋霞老師的培訓後,他們變得積極投入,這得益於教材設計精良、內容豐富,使被動的家長也能在優秀的教學設計中展現積極的一面
- 我認為活動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教材剪裁得宜且內容豐富。這不僅吸引了家長的參與,也讓活動整體充滿活力,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活動改變了人們對「優秀」的想法,特別是滋養了他們對「優秀」的理解。雖然教育效果未必即時顯現,但我深信這次活動已在每位參與者的心中種下種子,未來將產生更多正面的影響
- 開學期間,老師們工作繁忙,最初接到此任務時,有些老師覺得「十分辛苦」。但活動結束後,他們看到學生與家長的表現,以及活動的順利流程,紛紛表示對「優秀」的看法有所改變,認為「值得教授這項活動」,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優秀
1A 班主任:曹詠霞老師

- 我認為「優秀」是指在某件事情上表現出色,可以是內在或外在的長處。每個人對優秀定義不同,只要自己覺得做得好,就是優秀。對小朋友來說,從小培養「優秀」的信念非常重要,正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優秀之處,從小增強自信。讓小朋友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人,有助他們在成長中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這種自信的建立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 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成長階段中最需要家人、老師和朋友的關懷與陪伴。家人的關懷讓小朋友明白身邊總有人支持他們,幫助他們以正面態度面對挑戰;老師和朋友的陪伴則進一步鼓勵他們勇敢應對成長中的逆境,完成各種挑戰
- 活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朋友非常期待自己的爸爸媽媽回答 (生命教育機構) 秋霞老師的問題,並希望父母被邀請到台前,與自己分享心底的說話。這一環節讓親子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令人感動
- 我深信,這類親子生命教育日對小朋友和家長來說是寶貴的體驗。父母能通過活動向孩子表達愛意,小朋友也能明白身邊一直有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感,從而更自信地面對成長挑戰。我認為學校應提供更多機會,舉辦類似的親子生命教育日。這不僅能加強家長與子女的溝通,還能促進親子關係,為小朋友的成長提供更多支援
自信激發好奇與促進人際關係
1A德價組:劉雪華主任

- 為甚麼要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人?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所謂「優秀」,就是把一件事做好。當孩子進入求學階段,他們不僅需要學習知識,更需領悟做人的道理。我們應當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並能做得優秀,以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並確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要小心勿讓孩子在初入小學時便感到挫敗,否則這將對他們日後的成長造成傷害
- 培養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並建立自信心,能激發他們對周遭事物的興趣與好奇心,進而主動探索身邊的世界。自信的孩子更樂於與同伴、朋友及同學溝通交流,這對他們未來人際關係的建立大有裨益。這些點滴累積的自信心,將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幫助他們勇敢面對挑戰,積極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並發現自身的長處
- 我們應避免讓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反之,應鼓勵他們發展獨特的才能,並在這些才能上有所成就。優秀的孩子未必需要驚天動地的成就或偉大的事業,只要他們能以認真、自信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便已是一名優秀的孩子
主題體驗有助鼓勵探索潛能
1B代課:李少芬老師

- 這個活動的主題定得相當好,形式也非常吸引人。通過設立「優秀叻豬獎」,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初步理解「優秀」的概念。雖然他們對「優秀」的定義還不太清楚,但透過這個獎項,他們能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表現出色,這一點設計得非常成功
- 在六歲的年紀,舉辦生命教育日對小朋友認識自己的能力很有幫助。這個活動鼓勵他們勇敢探索自己的潛能,許多孩子還有些害羞,不敢大聲說話或嘗試新事物,但他們其實擁有無限潛能,老師和家長的啟發能幫助他們建立勇氣,進一步發展自身能力
- 家長在這次活動中也有很大的得著。通過參與工作坊,他們體驗到如何教導和引導小朋友發掘潛能。我觀察到,家長在活動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教育方法,這對他們日後與孩子的互動有很大幫助
- 活動最後的環節中,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場面十分令人感動。這個分享環節讓家長和學生都能表達對活動的體會,表現得非常出色,充分展現了活動的意義
正向心態助己助人邁向幸福
1B德價組:黃淑芳主任

- 小朋友從幼稚園升上小學,需要適應新環境。我們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能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家長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協助孩子,因此這些生命教育課程能讓他們多一份覺察,意識到日常育兒中可能忽略的地方或做得不足之處。這種覺察就像一粒種子,埋在心裡,未來遇到育兒困難時,可能會回想起課程中的啟發,進而有所改變
- 家長的反應令人感動。他們會反思自己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或者有沒有表達內心的感謝和愛。例如,有些家長會對子女說:「有你我很開心,你帶給我很多歡樂。」這些心底話對孩子來說非常珍貴。透過活動,孩子聽到父母的真心話,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這對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愛需要表達,家長應該學會「好好說話」。刀子嘴豆腐心的說話方式可能無意中傷害孩子,而真誠的表達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 這個活動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首先是要敞開心胸。如果老師自己都不擅長發現孩子的亮點,又如何引導家長去做?感恩的是,我們的老師非常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 我希望不只是育兒,而是整個社會都能學會看到世界的美好一面。現在社會充滿紛爭,很多人只聚焦在負面的事情上,導致自己不快樂,甚至影響精神健康。如果我們能多看看周圍的「白色」、紅橙黃綠青藍紫等美麗的色彩,而不是只盯著「黑色」的點,生活會更美好。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希望小朋友、家長乃至社會大眾,都能培養正向心態,讓精神更健康,生活更和諧
家長有顯著進步與正面改變
1C班主任:馮希兒老師

- 這個活動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家長和孩子能互相吐露心聲,增進彼此的了解。雖然小一的孩子還小,可能還不太懂得「感恩」的價值觀,但通過這次活動,他們開始明白父母平時的付出,例如賺錢養家、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一位家長分享,當他生病時,孩子非常緊張地關心他的狀況,這讓他感受到孩子的愛。這種互相感謝的時刻,讓雙方更懂得珍惜彼此
- 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家長的顯著進步。繪本環節開始時,家長比較被動,多數只是默默觀察孩子。但到了親子活動環節,他們變得非常主動,積極舉手分享,甚至為了孩子願意站出來參與。當孩子喊著「爸爸媽媽,我想和豬豬拍照」,家長會立刻響應,主動配合。這種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顯示了家長為了孩子願意踏出舒適區,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這次活動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空間,讓家長和孩子能更深入地相處和了解。家長通過活動意識到,有些傳統的管教方式可能已不合時宜,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調整,與孩子建立更平等的溝通方式。孩子則通過製作獎盃,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家長和孩子都能建立更和諧、更快樂的關係,讓家庭更融洽,孩子也能在愛與支持中快樂成長
以具體稱讚提升孩子自信心
1C德價組:連淑儀老師

- 在活動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因未曾被家長或老師讚賞而顯得不快。這讓我意識到及時的鼓勵對他們的重要性。為此,我立即稱讚全班學生,表揚他們坐姿端正、專心聽講,希望通過這些讚賞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其實很優秀」,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 在學生製作獎牌的環節中,我驚喜地發現每位學生都能至少說出一個自己的優勢。有些優勢是外在的,例如游泳、繪畫或打籃球;有些是內在的,例如細心或擅長讓他人開心。這顯示學生已開始認識自己的長處
-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一位學生寫下自己「擅長睡覺」。雖然有人可能認為這是負面的,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正面且獨特的優勢。休息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但成人常因工作或家庭壓力忽視休息。我很羨慕這位學生能以正面態度看待自己的「睡覺」能力,這也提醒我們重視簡單卻重要的生活技能
促進正面價值觀的建立
1D班主任:鄭藹雯老師

- 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關鍵在於建立自信與增強成功感。當小一學生進入新環境,若能從各方面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自信,他們便能更有勇氣面對困難,克服挑戰
- 在我看來,優秀意味著不斷進步,並能自我反省,力求在各方面超越自己的能力。這是我對優秀的定義,強調持續成長與自我提升
- 我認為自己較為優秀的特質在於溝通能力,尤其是善於聆聽他人。真誠的聆聽能讓對方願意敞開心扉與我交流。我會嘗試回應對方的感受,關注他們的情感需要,這有助於解決問題。若要頒發一個「優秀叻豬獎」給自己,我會選擇「最佳溝通優秀叻豬獎」,因為多與人溝通、聆聽他人感受,不僅幫助他人了解對方,也讓我在對話中更了解自己
- 這次親子生命教育活動讓我印象深刻。活動中的親子環節使家長發現自身的優秀之處,同時也讓他們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讚賞孩子,家長能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整體而言,這次活動極具意義,親子活動不僅讓家長與孩子更加親近,還通過彼此發現對方的優秀之處,促進了學生正面價值觀的建立,對他們的成長有深遠影響
相信自己做到就能做到
1D德價組:張映玲老師

- 在活動期間,我觀察到一年級學生做事非常細緻。例如,在設計獎牌時,有學生在獎牌上逐條繪畫細紋,並精心塗上不同顏色,成品效果精美,充分展現了他們的用心與細心。另一個深刻片段是一位學生在完成獎牌設計後,興奮地展示作品並表示:「我發現原來上學是這麼開心和有趣。」雖然他僅入學數天,這番話卻讓我作為教師感到非常欣慰與滿足,見證了學生對學校生活的喜悅
- 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是優秀的,對一年級學生尤為重要。對他們而言,優秀可簡單到「把一件事做好」。在求學階段,除了學習知識,還需培養做人的道理。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且「做得好」,有助於建立自信心,避免在初入小學時產生挫敗感,這對他們日後的成長至關重要
- 有了自信心,學生能對周遭事物保持興趣與好奇心,樂於探索,並願意與同伴、朋友及同學交流溝通,這對他們未來人際關係的建立大有裨益。累積的自信心也能讓他們勇敢面對挑戰,發掘自身長處,避免不必要的自卑感,自信的學生能發展自身獨特的才能,並在這些才能上取得成就
- 我認為優秀是指懂得好好愛自己的人,願意認識、了解並肯定自身的價值,而不是過分在意他人的目光或忽視自己的感受。優秀的人會重視自身價值,同時以健康的方式鼓勵他人
分享過程展現自信與喜悅
1E班主任:周燕婷老師

- 在這次活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時刻是觀察到學生能發現自己的優秀之處。他們會反思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不再局限於成人所認為的「成績優異才算優秀」,而是認識到遵守承諾、樂於微笑或控制脾氣等特質同樣是優秀的表現。這一過程讓他們學會覺察並欣賞自我,肯定自身的優點
- 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自信與開心。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增強了自信心
- 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培養自信心尤為關鍵。有了足夠的自信,他們能夠更勇敢地面對小學階段的各種挑戰,跨越這些難關,從而為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礎。為甚麼要讓孩子從小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人?因為這能顯著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在面對新事物時勇於嘗試,若缺乏嘗試的勇氣,便難以獲得成功的機會
- 一年級學生的成長亦需注重社交能力的發展。他們應學會如何與同學相處,尤其是在小學眾多的分組活動中,很需要培養與同學合作的技巧。除了社交能力,情緒管理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學生需認識到自己擁有不同的情緒,並學會調節這些情緒,這有助他們以更成熟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從點滴細節中發現孩子的優秀
1E德價組老師:江智鈞老師

- 在香港社會,提及「優秀」時,我們往往會想到要做得好、快,並且要做到。但對一個六歲的小一學生來說,「優秀」並不是這樣。他們的優秀在於願意嘗試、努力去做,哪怕只是踏出了一小步,我覺得這就是他們在自己領域裡的優秀
- 活動結束後,學生的神態和表情跟一開始完全不同,他們舉著自己製作的獎牌,開心地說:「你看,我的獎牌很漂亮!我是開心叻豬!我是自信叻豬!」這份自信和喜悅,與社會對「優秀」的要求或許不同,但對我們學校和我個人來說,我希望他們先學會愛自己、建立自信,再慢慢去面對外界的標準和期望
- 無論未來如何,他們首先要從「心」出發,學會愛自己、建立自信。面對不同的情況,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但只要先做好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心情,就有能力去應對挑戰,無論是AI時代還是其他困難
- 最初我認為「優秀」是學生願意嘗試、做到好、主動自律。但後來我反思,優秀其實是任何一方面,只要學生覺得自己做得好,或有心想做得好,就已經是在向優秀邁進了。作為老師,我有時也會要求學生達到某個標準,但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每一步的努力都應該被認可。優秀並不是只有做到某些大事才算,每個小朋友的努力和進步,都是他們獨特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