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樣,你有照亮世界的力量:小一迎新活動教師心聲】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raw-image

當孩子踏進小學階段,內心就像一片未知的深海,充滿無限可能,卻也帶著未知的挑戰。石籬天主教小學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未經雕琢的鑽石,擁有照亮世界的潛能,因此與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攜手,為小一新生及家長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魔幻海洋:深海探險大聯盟」迎新生命教育週,以「感恩」、「仁愛」與「閃亮」為核心,傳遞「你不一樣,你有照亮世界的力量」之關鍵信息。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跟隨主角戴亞文 (Diamond) 潛入神秘的深海世界,與各種海洋生物相遇,從冒險故事學習如何以感恩的心欣賞生活,用仁愛的行動溫暖他人。有趣的體驗歷程不僅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更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成為充滿自信與仁愛的閃亮存在。這個活動除了是孩子適應校園生活的橋樑外,亦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活動過後,參與的老師們有甚麼反思及領受?

raw-image
  1. 致力推動家長教育及親子互動
  2. 老師與家長是並肩的好夥伴
  3. 家長的正面改變及以身作則
  4. 塑造仁愛品德以提升幸福感
  5. 從孩子的純真中找回幸福
  6. 以感恩與仁愛體現幸福
  7. 學生與家長的積極與熱情
  8. 從他人角度出發的生命成長
  9. 看見學生的潛能與顯著進步


致力推動家長教育及親子互動
石籬天主教小學校長梁汝輝
raw-image
  • 小朋友入學時,我們不單單要教導他們,還要與家長合作。很多家長不是不想教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教。我們學校透過不同方法推動教育,希望家長在家也能與學校同步,採用一致的方法、理念和方式來培育孩子,這樣成果將會相當顯著。每年我們都非常重視家長教育,因為我們相信家長和學校由衷的合作,方能讓孩子得到事半功倍的成長
  • 我們學校名叫石籬天主教小學,簡稱「石天」。我們把學生比喻為「石頭」。如果我們能好好培養他們,即使是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也能被打磨成閃亮的鑽石。這是我們的目標。每位學生初來時或許看似平凡,但我們深信他們都是未經打磨的原石。我們與學生和家長一起努力,發掘他們的價值,讓家長看到孩子其實可以閃光發亮,我們的口號是:「讓每個人都變得更閃亮,讓我們變得更好」。每個學生都是「鑽石」,經過六年的培養,我們希望把一粒粒寶石般的學生交還給家長
  • 我常對學生說希望他們「精精神神上學,開開心心放學」。同樣,我也希望家長送孩子來學校時能感到開心。學校不僅是讀書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同的學習經歷。在這六年裡,除了學業成績外,我們更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自信,發掘自己的優點最重要,無需與他人比較,讓每個人都變得更閃亮,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老師與家長是並肩的好夥伴
學校的課程主任黃之詠主任
raw-image
  • 從幼稚園升到小學,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個挑戰。孩子要適應新環境,家長也得面對不少改變,難免會有些小衝突。但在專為家長而設的工作坊中,生命教育機構的導師跟家長分享了很多實用的技巧,當日後在教養孩子感到生氣時,會想起活動中學到的感恩和愛的理念,轉而關注孩子的優點,而不只關注成績,這些技巧能讓他們更從容地面對子女日後的成長挑戰
  • 學校未來三年的目標是從培養感恩開始,進而推廣仁愛與承擔的精神。我們希望孩子從六歲入學開始,就能感受到我們天主教學校的愛。最近常聽到孩子因壓力而不快樂的新聞,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情緒或與人傾訴,這讓我們很難過。我們希望從一年級就教孩子感恩,珍惜當下,而不是總覺得不足夠。有了感恩的心,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能回想學到的東西,找到解決的辦法
  • 作為課程主任,我的工作是確保每個科目都能融入感恩、仁愛和承擔的理念,不只是體育、音樂這些術科,連語文等學術科目也要做到。如果某個科目少了這些元素,學生的體驗就會不完整。我希望帶領老師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讓孩子無論上甚麼課,都能感受到這些價值


家長的正面改變及以身作則
幼小銜接組組員馬穎嫻老師
raw-image
  • 家長的表現很亮眼。活動初期的小組討論,他們顯得有點害羞,不太敢主動分享,需要老師引導。但隨著活動進行,他們越來越熟絡,不只跟同組家長交流,有些還勇敢站出來跟大家分享想法,這是很大的進步,而家長的改變對孩子是很好的榜樣。在親子工作坊環節,孩子看到爸媽勇敢地跟其他人分享,他們也受到鼓舞。我相信,孩子能從父母的積極態度中學到勇氣和自信,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 生命教育對孩子來說有點抽象,直接講「生命教育」他們可能聽不懂,所以我們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教導他們。以感恩為例,最簡單就是教他們說「謝謝」,學會珍惜別人給的東西或幫助。這雖然簡單,但能讓孩子慢慢建立感恩的心。有了感恩,孩子會學會愛——愛自己、愛身邊的人,甚至愛社會
  • 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孩子學會愛自己後,就會關心身邊的人,進而為社會做貢獻。這些特質讓孩子感到幸福,這在香港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常聽說現代人覺得不幸福,如果從小培養孩子感恩和愛,他們的成長會更順利,未來也會更快樂


塑造仁愛品德以提升幸福感
1A:莫婉玲老師
raw-image
  • 一年級學生從幼稚園進入小學,面臨學習模式的轉變,需適應新環境及規則,過程中可能產生挫敗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及積極向上的心態尤為重要,幫助他們堅持不懈、增強堅毅力,為成長奠定關鍵品質
  • 在活動期間,學生展現出高度熱情與活力,雖然興趣程度因人而異,但整體而言,他們樂於參與各項環節。家長積極配合,參與工作坊、撰寫卡片,並正視自身在育兒中的不足,願意學習和改進。他們在卡片中表達對孩子的欣賞與歉意,展現心理轉變,令人感動
  • 從小培養感恩、仁愛與幸福對一年級學生至關重要。感恩讓孩子學會珍惜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幫助及家人的照顧;仁愛則幫助他們友善地對待他人,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並將關愛帶回家中,促進家庭和睦。這些價值觀為他們的品德發展奠定基礎
  • 幸福教育讓學生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滿足感,協助他們以積極心態面對人生挑戰。懂得珍惜與感恩的同時,培養感知幸福的能力,能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與充實


從孩子的純真中找回幸福
1A:林淑芬老師
raw-image
  • 小一學生初入小學,需適應陌生環境、認識新老師與同學,並學習遵守規則。他們需要安全感和被理解的環境,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為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培養感恩和仁愛對一年級學生至關重要。感恩讓孩子珍惜身邊的人與事物,以正面態度面對困難;仁愛則促進關愛與包容,有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個人成長與社交發展奠基
  • 在親子活動中,學生從拘謹到積極參與,特別是在繪本閱讀和感恩環節中勇敢表達情感。家長用心聆聽孩子、共同完成任務,增進親子間的溫暖與支持,令人動容。一位學生分享「幸福就是有人煮飯給我吃,有人陪我玩」,這句純真話語揭示幸福源於簡單的陪伴與關愛。這提醒我們,幸福並非複雜,而是存在於日常生活的點滴溫暖中
  • 在陪伴學生與家長的過程中,我不斷學習感恩、仁愛與幸福。每一次的互動都提醒我要珍惜當下、關愛他人。這次活動讓我更細心觀察學生需求,以愛和耐心陪伴每個家庭,體會到教育的核心在於價值觀與愛的傳遞


以感恩與仁愛體現幸福
1B:胡凱欣老師
raw-image
  • 從幼稚園進入小學,適應陌生環境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大挑戰。培養好奇心、社交能力及情緒管理尤為重要,這些能力幫助他們適應變化、建立友誼,並在探索中找到自信,為快樂成長奠基
  • 學生在繪本活動中積極回應,觀看《五個小孩的校長》時深受校長仁愛的感動,學會關心同伴。在「仁愛之心」的製作環節中,學生用心繪畫與書寫對家人的愛,展現真摯情感,令人感動。活動透過繪本與電影強調感恩與仁愛,有助學生珍惜身邊的人與事,培養樂觀心態並增進同理心,例如關心同伴、減少衝突,這些經歷為他們的價值觀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 我從學生的進步中感受感恩,從聆聽孩子需求中實踐仁愛,從教學中體會幸福。這次「魔幻海洋深海探險大聯盟」活動讓我確信,教育是傳遞正面價值觀的過程,我希望未來更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陪伴他們成長,而且也讓我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感謝每位參與者的支持,讓我們共同為孩子們的未來種下希望的種子


學生與家長的積極與熱情
1C:陳嘉雯老師
raw-image
  • 適應新環境時,一年級學生最需要家人與老師的愛與關懷。這種支持為他們提供安全感,有助他們克服挑戰、建立自信,並以積極心態迎接小學生活
  • 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熱情,全情投入遊戲與分享環節。家長積極支持學校活動,透過參與展現對孩子的鼓勵,親子間的互動溫暖感人。在結尾總結環節,一位母親對女兒說:「感謝你選擇了這個家庭。」這句簡單而深情的話語,展現了母親對女兒無條件的愛與感恩,讓我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力量
  • 學校推廣的感恩、仁愛與幸福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惜得來不易的事物,並在接受關愛後學會付出。這些簡單而深刻的價值觀易於理解,能內化為品德基礎,而幸福感教育則幫助學生以正面態度面對學習壓力。這次活動讓我學會由淺入深地向學生介紹感恩、仁愛與幸福。在新學年開始前,與小一學生共同經歷這些成長時刻,我感到非常開心。我將以這些價值觀為指引,繼續陪伴學生快樂成長


從他人角度出發的生命成長
1C:陳斯泳老師
raw-image
  • 由於年紀尚小,小一尚未能完全從他人角度思考,因此在與同學、家人、兄弟姐妹等人際交往中常發生爭執,他們需要更多幫助以培養同理心和友善態度。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剛入學的一年級,若能培養仁愛之心,學會以善待人,將對他們未來六年的校園生活及成年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感恩」對一年級學生來說較為陌生,若能在低年級階段引入感恩教育,將有助於他們建立感恩身邊人和事物的意識,為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價值觀基礎
  • 在這次活動中,我觀察到一年級學生在探索「仁愛之心」的過程中,開始更願意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展現友善行為並主動幫助他人,顯示出顯著的進步
  • 家長在工作坊後學到與孩子相處的新方法,他們比以往更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並給予孩子更多機會嘗試新事物,促進更和諧的親子關係。我對家長與學生互贈愛心的環節尤為深刻,透過互相擁抱和對話,他們表達內心的感謝與情感,部分人甚至感動落淚,讓作為旁觀者的我也深受觸動


看見學生的潛能與顯著進步
1D:陳朗欣老師
raw-image
  • 一年級學生正處於小學生活的起始階段,對新環境充滿好奇,渴望探索與了解。然而,若在這過程中失去信心或感到畏懼,可能影響他們日後面對挑戰的勇氣。因此,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尤為重要,這不僅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也為未來學習與成長奠定關鍵基礎,影響他們在高年級甚至中學的表現
  • 我發現一些平時較內向、不善言辭或行為難以專注的學生,在主持「人魚小姐」的協助及鼓勵下,展現出令人驚喜的進步。他們獲得讚賞後表現更積極,這讓我深刻感受到活動對他們成長的正面影響
  • 我校學生普遍有禮貌,但他們的「感謝」通常基於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真正的感恩應是對自身擁有的珍惜,例如感恩好天氣、可以上學、有豐富的食物及家人的愛。這次活動讓我見證了學生與家長在感恩與仁愛中的成長,也讓我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透過鼓勵、讚賞與真摯的親子互動,學生學會珍惜,家長學會感恩,而我作為教師也感受到以愛與耐心陪伴學生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y Not Education的沙龍
18會員
89內容數
2025/09/16
一所創意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合作,以無限創意將彩虹邨的歷史與文化編織成一場心靈之旅。學校以「小黃菊」為靈感,化身為迎新活動的主角,帶領小一新生與家長踏上一段奇幻的迎新旅程。學校成為「基華農莊」,創設了與「彩虹」諧音的吉祥物「彩熊」,一隻勇敢而溫暖的嚮導,帶領孩子穿越森林,尋找象徵光明的源頭。
Thumbnail
2025/09/16
一所創意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合作,以無限創意將彩虹邨的歷史與文化編織成一場心靈之旅。學校以「小黃菊」為靈感,化身為迎新活動的主角,帶領小一新生與家長踏上一段奇幻的迎新旅程。學校成為「基華農莊」,創設了與「彩虹」諧音的吉祥物「彩熊」,一隻勇敢而溫暖的嚮導,帶領孩子穿越森林,尋找象徵光明的源頭。
Thumbnail
2025/06/19
嘉諾撒培德學校相信過程不比結果遜,看見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將能鼓勵他們成為自己理想中「優秀」的人,因此為準小一學生及家長舉辦一個以「優秀」為主題的親子生命教育日【優秀豬豬大聯盟」】。校方認為教出「優秀」孩子建議應做的十件事……
Thumbnail
2025/06/19
嘉諾撒培德學校相信過程不比結果遜,看見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將能鼓勵他們成為自己理想中「優秀」的人,因此為準小一學生及家長舉辦一個以「優秀」為主題的親子生命教育日【優秀豬豬大聯盟」】。校方認為教出「優秀」孩子建議應做的十件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2024年2月20日(二) 7天冥想入門—1. 冥想,從這裡開始 今天和學生一起進行的正念同在練習,是用「潮汐」APP當中的7天冥想入門。 第1課:冥想,從這裡開始。導師先帶我們想想,為什麼要進行冥想?(註:在這裡的冥想和正念同在是同義詞) 對我來說,會進入到正念的世界,有些緣份,其實早
Thumbnail
2024年2月20日(二) 7天冥想入門—1. 冥想,從這裡開始 今天和學生一起進行的正念同在練習,是用「潮汐」APP當中的7天冥想入門。 第1課:冥想,從這裡開始。導師先帶我們想想,為什麼要進行冥想?(註:在這裡的冥想和正念同在是同義詞) 對我來說,會進入到正念的世界,有些緣份,其實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