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護理師到年收三十億:喬丹・哈珀的逆風航程
清晨五點半,喬丹・哈珀(Jordan Harper)又在醫院值完夜班。她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出病房,臉上還殘留著口罩壓出的痕跡。
她熱愛照顧病人,但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問——「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
一、從病房到鏡頭前:一場無心插柳的開始
2015年的某一天,喬丹打開手機,拍下一段簡短影片——
她講的是「如何用正確方式清潔臉部」。 她不是想當網紅,只是想用護理知識幫助朋友。 沒想到這支影片,竟被分享上萬次。
粉絲漸漸多了起來,留言區充滿問題:
「為什麼我用的保養品反而長痘?」 「什麼是醫學級護膚?」 喬丹開始意識到,原來她的專業,也能療癒更多人。
二、疫情下的決定:從護理師到創業家
2020年,疫情爆發。醫院人滿為患,喬丹看著自己被汗水浸透的防護衣,心裡忽然湧出一個念頭:
「如果我能用專業,讓人們在家也能好好照顧自己呢?」
於是,她辭去了穩定的護理師工作,拿出信用卡額度,成立了保養品牌 Barefaced。
沒有華麗的包裝,只有她親手挑選的成分與真誠的理念。
她在Instagram上直播,回答每一個問題、分享每一瓶產品的製程。
粉絲們信任她,第一批產品在幾天內就銷售一空。
那一年,她的品牌營收突破三億台幣。
三、失敗的試煉:一批報廢的眼膜
成功的背後,總有代價。
有一回,Barefaced推出全新「冰感眼膜」。工廠寄來第一批樣品,厚度略有誤差。
財務建議她照樣出貨,反正成本高、訂單又多。 但喬丹搖了搖頭。
「我寧願損失三百萬,也不願失去顧客的信任。」
她選擇報廢整批產品。那一夜,她在倉庫裡哭了很久。
但隔天醒來,她依舊打開鏡頭,坦白向粉絲說明一切。 留言區一片暖流:「謝謝妳誠實,這就是我們支持妳的原因。」
那一天起,Barefaced 不只是品牌,而是一種信任的象徵。
四、堅持「少而精」的哲學
當其他品牌瘋狂推出新品、砸廣告時,喬丹卻反其道而行。
她說:「我不想讓顧客被選項淹沒。我要的是『有效』,而不是『花俏』。」
Barefaced 一年只推出一到兩款新產品,但每一款都經過長時間測試。
她用專業、誠實與時間,建立起穩定的客群。 如今,品牌年營收突破三十億台幣,仍保持原本的初心:
「讓護膚變成一件真實、安心的事。」
五、她的話,像是給每個夢想者的信
喬丹說:
「我從沒想過當老闆,我只是想幫助別人變得更好。
當你真心想解決一個問題,世界會給你一條路。」
她的故事提醒我們:
副業不是為了逃離現實,而是用熱情,開啟另一種生活方式。
誠信與專業,也許走得慢,但一定走得遠。
💬 結語
喬丹・哈珀的故事,不只是創業成功的傳奇。
那是一場關於「相信自己」的旅程。 從病房到鏡頭,從護理師到創辦人—— 她證明了:人生的每一段經驗,終將成為你創造價值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