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
這次的花蓮洪災,ㄧ位西班牙藝術家感應到了被深埋在泥地裡有一尊觀音像,他跪在泥水中,激動地喊著:「觀音是我的神!我愛觀音!」
他表示自己冥冥中感受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指引。並精確的指著ㄧ塊泥地說到:「觀音就在這裡」。接著,他徒手挖掘,竟然精準地挖出神像的臉部。這則新聞被廣傳為奇蹟。
而這位藝術家是旅居台灣的西班牙藝術家Salvador Marco,他定居苗栗三義,專精於宗教藝術的佛像雕刻。
從這位宗教藝術家的背景,不禁讓人對這庄奇蹟,產生人在宗教藝術與宗教密契經驗兩者聯結的無限思域。
據聞從事佛像的雕塑家通常會先受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寶。
而「佛」有二義。
一是「醒覺」:即從各種覆障中醒覺。
二是「開啟、增長」:指智慧和力量開啟並增長。
「法」則有「教」「證」二法,「教法」:為佛所說之法;「證法」:則是經由實修,在心流之中,無我智慧生起。
「僧」指攝受了「教法」與「證法」的聖僧。
因此,雕塑家經由三皈寶,醒覺本具的佛性,開啓智慧與力量,經由「教」「證」的無邊佛智,傳入心流。且心中升起對歷代聖僧的恭敬心。不但清淨了身心,還獲得了佛、法、僧三寶 「智」與「力」的加持。
且據聞雕塑家在雕塑佛像前需要沐浴身體與灑淨工域,並誦唸《心經》或《金剛經》即所謂「手塑如來相,心作觀音心」。
創作需在誦念佛號三遍之後,雕塑時則觀想佛像的相好莊嚴並参閱佛經,使佛住于心中。
如「水月觀音」像便是雕塑家得於善財童子参禮觀音菩薩。在南方海上補怛洛迦山,泉水縈映`林木蓊鬱的岩谷中,尋得坐於金剛寶石上的觀音菩薩的佛經典故而雕塑而成。
参閱《華嚴經・入法界品》卷六十八
「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彼居士教,…………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
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欝,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遶,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
由此可知,宗教藝術家的不但需心意與佛相應,且要在佛經中尋得靈感。
於日常生活中注重性靈的清淨修持,保持ㄧ種齋心,以明心見性,才能雕出一尊佛像能盡顯佛的好相莊嚴,示現佛在人間的意像。
而這種具有宗教虔誠的藝術從業人士,常會有神祕的體驗產生。就是所謂「密契經驗」,「密契經驗」強調人要與最終極的,最開始的超越界,神、佛、道合一。天人合一即是。
而「天人合一」有兩重的意思。第一重是天人相類
認為天、人在形體性質上皆相似。
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體有空竅理脈,川谷之象也。心有哀樂喜怒,神氣之類也。觀人之體,ㄧ何高物之甚而類於天也。」
第二重是天人相通,指天道與人道實乃ㄧ以貫之,宇宙天地的根本,就是人倫道德之根源;而人倫道德,則是宇宙本根的流行與發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在於人的心性與天相通。
如《中庸》云: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這兩重表示人的身與心,完全密契了天理。所以當透過潛修宗教,保持高尚道德怡養性靈之後,與神、佛、道,產生密契經驗,就不無可能了。
當然,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感知與體驗,所謂佛度有緣人,同樣的與超越界的神祕經驗也是要因緣和合,可遇不可求。
但基本上信仰的力量還是來自“信、願、行”的合致,無論您ㄧ生中是否能體驗密契經驗,只要堅信佛性本具,發願要離苦得樂,落實日常修行。則這樣心、佛、眾生就三無差別,佛就遍虛空而無處不在,佛在人人心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