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觀望轉為反彈,科技領漲帶動人氣回升 今天美股三大指數同步走高:道瓊上漲1.29%收在46067,S&P 500漲1.56%至6655,納斯達克彈升2.21%至22695,費城半導體指數勁揚4.93%至6723。盤面氣氛明顯好轉,資金回流成長股與科技權值股,「恐慌」從上週尾聲的升溫,轉向「偏樂觀的風險承擔」。量能沒有出現極端放大,但從走勢看得出追價意願較前幾日積極。 推動力回到兩大主線:美中緊張降溫+AI供應鏈新進展 今天反彈的第一個關鍵是政策風險降溫。川普週末釋出較柔性的對中態度,市場把上週五被重新點燃的關稅疑慮先暫時放一旁,擔心中美衝突升級的資金回流,與中國進口連動較強的零售、硬體與半導體族群領先反彈。第二個主線是AI供應鏈的實質進度。博通宣布與OpenAI合作開發AI加速器與網路系統,點火整體晶片股走勢,也延續今年「AI不是口號、是資本支出落地」這條長線趨勢。 資金流向兩極:晶片最強、賭場與工業相對疲弱 類股表現相當分化。半導體成為資金最主要的集結地,Arm與Entegris分別大漲逾9%至11%,費半指數將上週跌幅一口氣收復不少。相對地,受澳門九月博彩收入不如預期、加上颱風影響延續,賭場股承壓,拉斯維加斯金沙與永利同步走低。工業鏈中,Fastenal財報不及預期、費用上升,成為今日壓力來源之一。消費電子通路則受益於關稅風險降溫與旺季臨近,Best Buy大漲近10%。 博通攜手OpenAI,AI硬體投入再加碼 博通盤中一度飆漲,收漲近10%。公司宣布將與OpenAI合作開發並部署客製化AI加速器與網路系統,時間軸橫跨2026年下半年到2029年。我的看法是,這對市場屬於中長期的「硬需求」確認,強化資料中心「算力+網通」的雙主軸投資,利多整條供應鏈的能見度與估值支撐,並非短期題材而已。 美中關係口徑轉柔,關稅憂慮降溫帶動風險偏好回升 在上週五緊張升溫後,週末傳出較緩和的對中談話,並維持領袖會面仍在規劃的訊號,今天行情快速修復。這對市場是「短線利多、方向未定」,因為政策變數仍可能反覆,但只要沒有新增制裁或關稅細節落地,股市的風險折價會先回補。我不會因此改變對中期的基本面假設,但短線資金確實回流了。 消費電子通路回神,Best Buy受惠成本壓力緩解與旺季題材 Best Buy收漲約10%。背後有兩個力量:一是關稅風險降溫,進口成本與毛利壓力舒緩;二是旺季與PC/手機換機潮的行銷周期接力。對整體大盤來說,這屬於「邊際改善」,能提升市場對消費鏈的信心,但仍需觀察促銷深度是否侵蝕毛利率。 Fastenal財報失色,費用上升壓縮獲利 Fastenal第三季每股盈餘小幅不及預期,費用與稅率變動拖累淨利,股價下挫逾7%。我把這解讀為「工業鏈動能不均」的縮影——產業需求不是全面轉弱,但費用與庫存管理對獲利的影響正在放大。這對指數影響有限,卻提醒我們在工業與建設鏈條上要挑體質與議價力更強的標的。 澳門博彩收入不如預期,賭場股承壓 九月澳門總博彩收入低於預期,且颱風造成的旅遊中斷延續到十月初,拉斯維加斯金沙與永利跌幅逾6%。這是典型的「事件性+周期性」雙重壓力:短期有天氣干擾,中期要看旅遊恢復與中場玩家能否回流。目前我傾向視為短線雜訊偏多一些,但在數據轉強前,賭場股的評價修復會比較慢。 Nvidia網通方案前進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網通股出現此消彼長 Nvidia表示其乙太網路交換器將被Meta與Oracle導入AI資料中心,帶動Nvidia股價續漲,同時壓抑部分專攻資料中心交換器的競品情緒(如Arista下挫)。我解讀為AI基建的「整合度」在提高:算力、網通、軟體堆疊一體化的趨勢更明確,受惠端會靠近生態系完整、方案交付能力強的供應商。 金價創高,避險需求與政策不確定並存 在貿易政策反覆的背景下,金價再創新高,顯示資金一邊擁抱科技,一邊仍保留避險部位。這對股市的訊息是「風險偏好回升但非無腦冒險」,政策與地緣消息仍能快速左右情緒。 銀行財報與AI活動在即,資訊空窗將被填補 本週起大型銀行進入財報週,Wells Fargo與Citigroup的獲利與貸款、存款趨勢將提供經濟體溫;同時Oracle的AI活動也會讓市場持續聚焦企業端AI投資。若銀行對經濟前景更謹慎,可能短暫壓抑金融股表現,但只要信用品質穩定,對大盤影響有限。 市場觀點調整:短線偏多但不追高 就短期(幾天到一週)看法,我把今天的反彈定義為「偏多但不追價」。政策口徑轉柔+AI利多推升風險偏好,但政策消息仍可能反覆,且半導體單日大漲後容易出現技術面消化。我維持短線正向,但傾向等回檔或橫盤整理後再加碼,而不是在長紅棒隔天追高。 一到三個月:基本面主線不變,觀察兩個風險 中期(1–3個月)仍以「AI資本支出擴張+美國內需溫和」為主旋律。企業獲利面,科技與通訊服務的EPS可望維持領先,工業與可選消費較看個別體質。政策面兩大變數是美中關係與關稅落地與否、以及後續宏觀數據是否促使利率預期再定價。除非看到實質關稅措施或信用環境惡化,否則我維持「偏多但重質」的中段擴張觀點。 短線操作:分批、逢回、控節奏 今天大漲後,短線最容易犯的錯是追高。我的做法是: - 半導體與AI鏈逢回分批,不用一次到位,給自己兩到三個進場點。 - 有消息面的個股(如賭場、工業財報失利)先觀望,等數據改善或技術面止穩再考慮。 - 權值股可用「核心持有+交易部位」搭配,核心不動,交易部位則看五日或十日均線的拉回承接。 - 設好停損停利,避免政策新聞的隔夜跳空風險。 長線方向:仍看結構性成長與「硬支出」趨勢 我會把長線注意力放在幾條確定性高的主題: - AI資料中心全鏈:加速器、先進封裝、網路交換與光互連、電力與散熱配套,這是多年的硬投資。 - 雲端與資安:企業導入AI後,雲支出與資安需求是雙增長。 - 產業升級與在地化:先進製造、工業自動化、關鍵零組件供應鏈在美國與友岸的落地。 - 能源與電網:數據中心耗能帶來儲能、配電、變電與綠電併網的長期需求。 - 數位醫療與生醫科技:AI在研發、診斷、營運效率的滲透率提升,屬於慢牛型趨勢。 總結來說,今天的行情回到了我們熟悉的節奏:政策風險一鬆,資金馬上擁抱基本面最強的AI與科技鏈。策略上我會「偏多但重質」,在強勢主題裡挑現金流、能見度與交付能力最強的公司,短線以逢回為主,中線則耐心持有結構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