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曼的修之道 第七章/第四节/与各种不同的老虎相遇

更新 發佈閱讀 25 分鐘
raw-image

有一次,阿姜措住在一个洞窟里,某晚,一轮明月高空挂,繁星满天,天气相当的好,令人心旷神怡,于是阿姜措便在洞口前经行,忽然间,有一只头又圆又大的巨虎在距离他的位置大约 20 码外的地方,以一种令人恐惧和威胁的方式咆哮。这只巨虎的头,用大白话来形容,就跟装水的陶壶一样的大。接着牠开始咆哮,而且是竭力咆哮,感觉整座山都晃动了起来。牠在咆哮的那一刻阿姜措还没看到牠,直到牠从他的身后出现向他直奔而来,并冲着他发出怒吼,巨虎就在距离他四码不远处停下来,然后弯腰一屁股坐在地上。牠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想要攻击或伤人的样子,就只是乖乖地坐在地上,犹如一只狗乖乖地坐在人的面前。由于他有点了一盏烛灯,并将灯笼挂起来照亮他经行的路径,因此他现在可以很清楚看清牠的样子,包括牠身上的条纹和其他的一切。

    当阿姜措看见这只老虎坐在他的面前,便自忖:「

    这只大老虎怎么跑来这里?这个地区面积很大,应该有很多的空间可让牠四处游荡,牠怎么不去别的地方?我看牠跑来这里,显然是要对那种惧怕老虎的人耀武扬威以此取乐。」

    就在他看着坐在他前头并尽情咆哮的这只老虎,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阿姜措的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不过只是很轻微的不安,他的外在完全没有露出一点恐惧的样子。之后,他慢慢走向牠,并对牠说:「

    这里不是你该出没的地方,这里是比丘们独居静修之处,你来这里要干嘛?你应该去可以跟你的同伴们游玩的地方游荡。你快离开吧!比丘们可不是砖石打造而成的,他们就跟其他的动物一样会惧怕恐怖的事物。」

    说完之后,他便朝向那只老虎走去,他说大概他走到距离老虎一码之处,那只老虎突然纵身一跃消失不见,牠已不知去向。事实上,牠就像变魔术一样消失得那么快,他四处寻找那只老虎,让他惊讶的是他找不到任何老虎留下的足迹,从那次以后他就一直很纳闷,因为牠不可能消失得那么快。他住的地方以及大老虎坐卧的地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老虎跳开之后并没有任何东西会遮住视线,所以他一直很纳闷这件事,后来他去参访阿姜曼时,便将此事的经过向阿姜曼报告,并询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阿姜曼对他解释:「

    那不是真的老虎,而是天神以神通变化出来的东西,这些天神具有远在人类之上的神通,祂们能现身让你看见,也能隐身,或毫无困难地变化出如动物、老虎、男人或女人等精神意象(nimitta)。有时候祂们来拜访我的时候,祂们或以各种不同的形貌现身,甚至有时同一个天神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时会以不同的样貌现身。所以出现在你面前的那只老虎,如果牠真的是一只老虎,那么当牠出现在人类的面前时,即使包括老虎在内的所有动物都忌惮眼前的这个人,仍会有想吃掉眼前的这个人 的冲动。」

    「有的老虎是在天神的掌控之下,而有的则根本是天神以神通所变现,而来找你的那只老虎应是属于后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老虎一跃跳开的时候会消失那么快的原因,快到连你都看不见,甚至你都还搞不清状况,也找不到牠的足迹与踪影。」

    「我老早就习惯各种动物、老虎、诸神、干沓婆、飞天女神[1]来参访我,因为凡是前往山林间居住的人多半都是为了修行,而『法』的力量非常强大,所有的动物都非常敬爱『法』,心中有『法』的人也必然因此强大。但『法』的力量不像世俗的力量那样会蠢蠢欲动有攻击性,当人们受到威胁的时候会真的害怕,但人们的内心并不会想屈服于这种力量,所以一旦逮到机会便会伺机报复或反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的事件经常上演且反复发生。因此,只有世间的力量而没有佛法来支撑的话,这个世界便很难维持和平与宁静。所以世尊教导我们世间应该依法而治,而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在正道、善良与适宜的宗旨上依法互动自律,而不该胡作非为与颠倒妄想。」

    「『法』并非我们肉眼可见的实物,它不可名状,因为『法』有最微妙、最深奥的特质,非世间法可言喻。不论心识多么不可捉摸,『法』也同样的精妙,心是诸法的住居所。」

    「除了心识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地方适合『法』居住,也因此,就算心中已完全领悟『法』的人,也很难用言语述说『法』。也就是说,除了有修行并且能知道各个阶段成就之人才可以彼此进行讨论,彼此间也才会有良好的共识。但对于那些已完全知『法』及完全领悟『心』与『法』的人,当他们在讨论法义的时候,他们在各个面向及微细的差异上都能十足十彼此充分理解。比如以下的问题:『法的定义为何?』或『在哪里可以找得到法?』等等,这些问题他们都早已知道答案,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去解释。而那些仍须依靠问答的人,都仍未了知『法』的真正特质。然而,如果心识有邪见,所缘生出的法就必然是邪法,不管问答的时间耗费多久,也只会得出一大堆的观点、学说与意见,还有一颗充满知识概念的藤葛及自以为是的心,这种人永远不会认同别人。这些都只是『法』的名相与符号,因此这样的人也只能得到『法』的名相与符号而已,正法将无法注入他的心。大家都可以学习并记忆『法』的名相与符号,因为这些都是应该能记住的东西。但最重要的东西仍是正法,其名相与符号是自然而存,无须透过重复记忆来学习。而这种『法』很难修持,很难见到,也很难了知。」

    「我之所以会说正法很难修持与了知,以及不能藉由问答而产生,这是因为其整体性是真实的,也是所有问题与难题的终点站。此外,此法常驻世间,因为它是永恒的,在任何情况下既不会向上升进也不会向下沉沦。所以当我们谈到法的力量,指的就是法的意义,不然还会指什么呢?」

    「我非常不确定你与其他听法的人是否能理解并从各个角度遵循我刚刚告诉你们的法,但现在是谈论的适当时机,所以有必要这么作,因为经典有云:『适时论法义,此谓真吉祥。』(《吉祥经》:kālena dhammasākacchā etam maṅgalamuttamaṁ).

    这就是阿姜曼给阿姜措以及其他同修还有其他在场的听众的回答与开示,然而我必须根据我从阿姜措这里所听到的一切给忠实记录下来,虽然我可能不是每一句话都听得懂,但我还是试着把一切都给写下来,因为我相信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都不一样,一定有人能很清楚理解阿姜曼的话,虽然那个人也许不是我。因此,我把它写下来让其他人都能了解它的意思,希望可以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帮助。因为像阿姜曼这样的人所说的话,也许只有短短的两三句,但一般都是很难得听闻到的法。也许我并不是很清楚理解个中的含意,但仍感到很欣慰能听得到并将其给写下来,好让日后有幸阅读到的人在提升正念与观智的修行上能某程度对其有所帮助。

    阿姜曼的这一类开示还有很多,我会在整本书结束之前都将它们收录起来,这其中还包括阿姜曼的修行方法的适当内容。

还有另一个跟阿姜曼所住的洞窟一样的地方,阿姜措在那里待的时间比其他地方都久。但这里似乎没有老虎或其他动物来打扰他,换言之,到他快要离开洞窟去别的地方行脚及寻法之前,他都没有遇到以上的困扰。

    某日清晨快要到着衣持钵入村乞食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一只大老虎的吼声直冲他所在的地方而来,当他看到这只怒吼的老虎朝他奔来,他吓到寒毛直竖并浑身颤抖,心跳都快停了。(此时他的心智还不够稳固强大,但我在写阿姜措的传记时,我并不知道事件发生的顺序,因为我没有问他每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我只是按照他们说的每一个事件记录下来,所以我也不知该按照甚么顺序来撰写阿姜措的修行过程,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让读者们自行掌握每一则故事中的重点。)

    当时的他一定很害怕,因为老虎从森林中走出来,一看到他便正面笔直地朝他迎来,正常情况下老虎第一眼看到他时应该会停下来一会儿,可是牠却持续前进并一路咆啸,一直走到离他大概有四码远的距离才停下来,然后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一样坐了下来,直勾勾盯着阿姜措,眼睛眨也不眨一下,但牠既没有蜷伏在地,也没有做出要攻击他的样子,事实上牠的举动很像我之前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那一只老虎,这只老虎并没有表现出想要攻击他的强烈意图,但老虎毕竟一种极其可怕的动物,尽管牠目前的行动可能不会让人感到害怕,但一般人在那种情况下还是会害怕。

    当阿姜措看到老虎正盯着他看,他惊恐地直视了一会儿,然会回过神立即提起正念,他举起手臂,以手指直指着老虎说:「这里不是你该出没的地方,这里是比丘禅修之处,还有比这里更多森林及山陵的地方,你快去那里吧!」

    但牠就只是坐在那里盯着他看,并没有打算离开的样子。于是阿姜措从地上拾起一根棍子,指着老虎说:「快走开!山上有很多你可以游荡的地方,不要一直坐在那里盯着我看,让一个比丘心生恐惧。我不是动物,不是肉,我不是老虎的食物,我是一个有戒德与修行的比丘,所以不要坐在这里让我心生畏惧,不然的话你死后会坠入地狱的深渊里,别怪我没警告你哦!」

    然后他又用棍子指着老虎说:「你现在赶快离开,我很怕你,你有一双虎眼,犀利异常,如果你再这样一直长时间盯着我看,会把我给吓死,那么你肯定会坠入地狱。」

    说完之后,阿姜措从原来站的地方移动,拿着棍子指着老虎,径直朝牠走去。老虎立即一跃而起便消失不见,当牠消失之后,恐惧的念头又再度生起,让他更加害怕,他心想:「如果我去托钵时牠跟着我怎么办?」,因为沿途一路上都是充满茂密的丛林,但后来他并没有看到心中所害怕的那只老虎出现。

当天,恐惧涌上他的心头,他非常害怕老虎会再次出现,一整晚他的脑子里都在想接下来的几秒钟之内老虎就会来抓他了,他的情况已严重到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他只好几乎整晚试着宽慰自己,好不容易他终于调伏自己,让心识进入平静的心境,之后,他的恐惧在平静与喜乐中全都消失不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再看到老虎出现,他说那只老虎又大又长,真的非常吓人,彷佛牠就是那些神秘的老虎之一,因为牠和之前提过在半夜里跑到阿姜措身旁的那只老虎一样体型庞大,且行为特征相似,跳起来的速度也一样快,不由得让人觉得牠就是天神以神通所变现之物,犹如阿姜曼所说的那样,让人一看到就害怕,且怕到失去理智及情绪失控的程度。

    阿姜曼阐释了在森林中生活的功德利益,以及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的心识价值。他的阐释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但我没法记得太多,因为我很健忘。他说,在心智受到各种强迫性压力的艰困下,他有一种感觉,他感到他的内心有某种神奇且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保护着他,这种力量无法以言语形容。在那种危急的压力下,心智可以很轻松且快速地成长与开发,而且跟平时的时候很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喜欢住在充满危险及不确定的地方,尽管他的胆子很小,易受惊吓且小心翼翼。因为当他面对这些可怕的经历时,每一次的经历都可以让他感到心智朝向更高的境界进展,而而这一切,皆以最奇妙难测的方式展现,让他感到惊讶不已,因此他其实非常希望能经常遇到这些可怕的经历,好让他的心智可藉此助缘自行开展,且越来越进步。

    生活在森林中与山上将会以一种微妙且神奇的方式产生功德利益,而且一般人很难理解,虽然阿姜措压根就不想跟别人提起,因为住在这种地方只适合天性有这方面倾向的人,就阿姜措他自己而言,一旦他离开森林转赴别处更普通的地方生活时,他的心智便趋于怠惰懒散、漫不经心且过于自信,他不再乐于精进,以至于应有的明觉则几乎从未出现。他吃的食物比艰困的时候要来得多,睡得也多,他变得更懒散。接着情绪上的焦虑执着随着正念与正智的衰退与消失而逐渐生起,且每一天都在增长。综上所述,他说:

    「生活在一般人常居住的地方,我看不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对我而言住在这种地方只是在等死,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认为如果不想死得没有意义,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为了自我救赎而踏上寻法之路。得出结论后,我再次踏进我熟悉的山林。」

    「因为住在山林间、洞窟里、悬崖下,才能够生出平静祥和以及璀璨亮丽、闪闪发光的智慧之心,而且这样的心不能在狭窄以及『法』所完全触及不到的地方生长。所以我一定要根据心的本质回到森林与山上,一旦回归山林,心也因愉悦环境而自然生起轻安与自在,完全没有一丝的勉强。」

    「将修行与身体的各种姿态和谐地调和在一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过去致力于携手并进的正念与正智,接下来都无须刻意且不费吹灰之力地自行生起,懒惰、贪吃与贪睡的倾向都将自行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正法的生起。之后,因生活在一般且较文明之处而难以驱赶的那种不属于正法的东西,都将不费吹灰之力逐渐离去与消逝。」

    「在进食、睡觉、减少情绪黏着及奋力精进等方面,都在发生改变,而且变得和谐,一切都按照正确的时间与顺序逐一完成,这与我住在一般地方的时候大不相同,这令我想到住在森林与山上的时候去执行拔除与断除无明烦恼的工作会比在较为寻常之处更加容易得多。」

    阿姜措说,依照他在一般普通地方的生活经验,他发现实际上,在每一个他认为理所当然的姿态与位置中都在累积增长烦恼,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可以拔除与断除烦恼。他的意思是他吃得太多了,因为贪爱跑来轻悄悄地在他耳边低语,劝诱他应该多吃点,食物如此美味可口,易消化,对身体的健康有好处,非常相应于烦恼的本质与倾向!既然烦恼这么喜欢它,所以要多吃点。他睡得也多,因为烦恼跑来悄悄地跟他说他应该多休息,否则容易疲惫虚弱,无法全力以赴精进。但当他该全力以赴精进的时候,结果却又是在休息。换句话说,他没有应该起床的固定时间,就只是一直躺着,因为无明从未决定他何时应该起床!而他所谓「全力以赴的精进」也从未出现过,所以可以这么说他这一天一夜已辛苦了这么多小时。相反的,无明从他吃过饭之后直到黄昏都在哄他入睡。他并未看到他的精进所应获得的精进力,也未看透因吃太多所缘生的懒散。之后,他的思虑与念想不断增加,甚至超出了理性的界线,而且一直都这样,他的思虑与念想只关注在与贪爱有关的事件,也就是「苦因」(taṇhā–samudaya)。它们在前头带路,带领他浏览属于三爱(kāma–taṇhā欲爱, bhava–taṇhā色爱, vibhava–taṇhā无色爱)的国王及王后的各种宫殿建筑、广场及大厅,且一切都准备就绪,准备好招待这一位因吃太多而肚皮已撑饱的游客,并安抚他情绪上的困扰。

    懒散就是最明显的症状,因为如果头一碰触枕头,所有的烦忧都会立即消失,如果有人或任何事来叫醒他,都没用。他说:

    「贪食、多眠与懒散,三者间彼此一直都是谁也分不开谁的伙伴。懒散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成员,它得到了其他两个成员的支持,这三个伙伴不管走到哪里都在一起,且生死相随,永不分离。如果我不能把它们给净化,并将之拔除,那么我就得要走入森林及上山去找只老虎来帮我把它们给赶出去,并用少食少欲的方法来控制它们。不然的话,我会一直沉沦堕落,到死都困在它们的牢笼中,逃脱无期。」

    「为了压制它们,削弱它们的恶势力,我起身反抗心中的欲望,并走进它们不想去的地方,也就是它们所惧怕的地方。然后在各方面,我为了修行所付出的精进都发展得相当顺利与稳定,且不管往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是正向解脱之路,不再是我于平常环境中生活时的烦恼与贪爱的方向。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无明烦恼可以轻易地掌控住我,而我却没有任何机会掌控它们。」

    他说:「我属于那种顽固难调的性格,因此找一处合适的地点与环境条件来帮助我修行,以不同的方法迫使我的个性接受锻炼与调伏,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至少,接下来我可以更自在地呼吸,而不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会一直受到阻碍而无法思考。我的性格充满着烦恼杂染且智慧迟钝,而以我习惯的方式生活在森林、山丘、洞窟及悬崖下,我觉得,相当适合我的个性与性情,因为,那样能带给我些许的平静与祥和。

    阿姜措说,在他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已非常积极投入持戒的修持,例如斋戒断食、少食、徒步行脚,以及住在森林及山上,在他的心里,离开山林,像大多数的比丘那样前往居住在一般寻常的地方,并没有让他感到一丝的轻安自在,而他也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住在一般寻常的地方。住在一般寻常的地方让他很清楚地体悟到,如果想要让「道」、「果」及「涅盘」成为他心灵的财富,他就必须接受最严格的锻炼与纪律。如果他一昧顺从贪爱的恶势力,他就会像一只没有主人豢养的动物一般活着,几天之后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后患。这就是他不能在一般寻常的地方居住的原因。

    当阿姜措在我们之前提过的那种森林环境中修持,他的心趋向宁静祥和,正念与正知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明且渐趋稳定,并随着他的锻炼与律仪而稳定进步,于是乎他开始体悟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事。这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振奋,促使他在必要时能与阻碍他进展的障碍展开战斗。到最后,住在这样的地方带给一种深深的满足感,他见证了这些地方是如何矫正他的坏习气,也看到了它们是如何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变成了「法殿」(Vimāna–Dhamma)这样一个地方。阿姜措说:「

    时至今日,对那些让我能以轻安自在的心居住的森林与山陵,我的心中对它们只有礼赞与感恩,我愿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就算走到我生命的尽头,它们也可以成为我的坟墓,因为我不想死在一个充满烦恼与纷扰的地方。若能死在森林与山中,就等于是了无牵挂地在『法』中安乐地死去,因为红尘俗事都只是会令人散乱的纷扰而已。之后,心以正念及正智为伴,安住于『法』上,以周延与仔细的方式愉悦地探索与观照,去证悟居住在心中的四圣谛的因与果。」

    「心与法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所以当大限已至,身体及其各部位都将失去生命力,且持续恶化,直到它们按照原本的自然方式被舍弃或丢弃,不分内外,如果能对每一件事都保持着敏锐仔细的正念与正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完人,也就不用再从世间的相对因缘法中去追逐、执着或借用一个所谓的「自我」,也就不再是依照世界各地世间法则的那种穿衣装扮的俗人。之后,经由放下诸蕴并让它们自然回到原本的状态,便可放下一直挣扎且背负已久的诸蕴重担,也就是让五蕴的基本元素回到它们原本自然的状态,这就是摆脱执着(anālayo)。不管是谁,对于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而言,这是一种瑰宝,而且他会守护他的解脱之宝(Anālaya treasure),不论他的过去如何,这都将成为终点,因为如果再去攀缘执着,也只会缘生出更多的麻烦与纷扰,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再无端惹尘埃?因为事实上无明都已终结,因为它们都已从心中被驱离了,就从那一刻起,一切的忧虑烦恼都已彻底止息。」

    这就是阿姜措对于跟自己一样有相同性格与性情之人生活在森林与山中的美德所做出的赞叹。直到现在,他依然能从森林中获得宁静与喜乐,且从不厌倦。这符合世尊为刚出家的比丘所树立的教导:

    「到森林中找一处无人闲静之处,比如树荫底下,然后精进修行吧!」

    阿姜措有神通,他可以感知并看见人类肉眼所看不见的各领域非人众生,比如饿鬼、孤魂野鬼、天神、天女以及诸龙王等[2],他的感知沟通方式与阿姜曼非常相像,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一起谈到那些有精致飘逸身躯的非人众生。能够听到他们谈论这类的话题实在是一件非常棒的事,相当吸引人,让人欲罢不能,让人很想要他们一直持续说下去。尤其当他们提到诸神来请法并请教时更值得一听,因为两位阿姜彼此都很清楚知道对方的意思而不会有误解的危险,这就好比具有特定专业领域知识的两个人可以一起毫无困难地谈论该专业领域的特定主题。

    阿姜措就彷佛是一位非常了解在天界生活的天神专家,当我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都能给出非常详尽的解答,而且都非常的有趣。比如说,当问到与龙王有关的问题时,他说这些龙王每一个都神通广大、神威显赫,当祂们来参访他的时候,祂们都会变化成各种不同的身形现身。有一次,阿姜措请某一位龙王展现祂的神威让他见识一下,这一位龙王告诉他要变化各种身形对祂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祂们可以随心所欲变化各种形象。接着,祂就在原地持续展现不同的身形给阿姜措看。祂请阿姜措持续注意看着,祂一下子便消失不见,然后阿姜措看到一位身穿白衣的居士走到他的面前,当祂很靠得很近的时候,忽然又消失不见。紧接着他又看到一位配戴武器的猎人走近,然后又消失不见。之后,又有一头大象向他走来,诸如此类。这位龙王说,不管祂想以甚么样的型态出现,祂都可以随心所欲,不论是大象、人类或其他东西等等,祂几乎都可以瞬间办到。

    有关龙王放毒的能力,阿姜措说有一次他和阿姜曼在湄公河附近行脚,在他们住的地方有一些干净清澈的水池,这些水池原本可供饮用及沐浴,但阿姜曼却不准他们使用这些水池中的水,因为他担心龙王会将毒喷撒在水中,一旦他们使用或饮用就会发烧生病,四肢无力,全身不适,增加他们的困扰。阿姜曼说:「

    因为这群龙王对我们还没有任何的信心与敬意,祂们已经连续好几晚争先恐后向我们示威,但祂们的邪见很快就会消失,因为祂们没有办法抵御佛陀的正法。这群龙王目前对佛教或我们都还不信任,祂们认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对付祂们,要驱赶祂们,这就是为什么好几个晚上祂们向我们示威的原因,但我一点都不为所动,因为我完全确信邪不胜正这个法教真理,就如同世尊从初转法轮到般涅盘的期间所宣说过的其他法教真理一般,从未改变或变质,因为这就是一种『法的真谛』,圆满完善且不可变更。」

    阿姜措明白阿姜曼对他们的警告,因为阿姜措也非常了解龙族,也曾与阿姜曼讨论过与龙族有关的事情。然而不久之后,阿姜曼先前的预言应验了,这些龙开始让步,并皈依了阿姜曼,也护持比丘们。因为龙族有了信心,归顺阿姜曼,于是成为阿姜曼的护法神,之后阿姜曼问龙族:「

    为什么你们要在对人与动物都有帮助的水中放毒?如果有人或动物去饮水,难道你们不怕自己所犯下的恶业?就算你们是龙王,也必须为自己的恶业负责,绝对无法逃脱报应,因为这是亘古不变的业力因缘果报的法则。因为业力所招来的报应其威力远在各地的龙王之上,如果龙害怕恶业及下地狱,就应该赶紧去把水中的毒给解除,把水池的水变回以前纯净的水,到目前为止,我跟比丘们都还没有去碰水,因为我深知龙王们心怀不善,想将我跟比丘们置于饮用毒水的危险之中。」

    这时,龙王们都完全归顺并认错了,因为祂们确实干下那些坏事。祂们没跟阿姜曼说过,但阿姜曼透过神通早已知悉一切,祂们也都坦承阿姜曼说的没错。紧接着,祂们赶紧把水池中的毒全都给抽出来,一点都不剩,然后赶紧回来跟阿姜曼禀告,同时祂们邀请阿姜曼与诸比丘放心的用水,不用害怕危害。这就是那些骄慢及争强好斗的龙王归顺阿姜曼的经过,祂们成为阿姜曼的弟子及护法神,以虔诚及坚定的信念跟着他学法及修行。当阿姜曼知道诸龙已臣服并将水池中的毒都给解除,从那时起他便告诉诸比丘可以安心地去饮用水池中的水并洗澡。」

    阿姜曼认为阿姜措对于诸如龙王一类的超自然神秘事件都相当地专业且精通,很难找得到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人。阿姜曼常教导比丘们与诸神互动时应严以自律,比如说,他们在某处暂驻时,几乎每逢深夜时分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有诸天神下凡来听他说法开释,他不得不提醒比丘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并要他们先去睡觉,到了深夜时分,他们就应该要起床继续精进修行,这样一旦诸神下凡来闻法时,当祂们看到这些比丘如此精进,便会顶礼致敬,并赞叹这些比丘们的精进。我们不能让诸神觉得我们常处于嗜睡的状态,因为这是一种缺乏正念的表现,很可能会有难看的体态。天神们经常向阿姜曼抱怨睡着的比丘及其难看的体态,虽然熟睡中的人没有办法以正念来驾驭自己的体态,但比丘们还是可以事前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就是在天神们一般来访的时间不要躺下来睡觉。也因此,阿姜曼才会告诉他们在诸神来访之前先去休息睡觉,之后比丘们也遵照阿姜曼的嘱咐行事,而天神们也就没有再抱怨了。至于有能力接待诸神来访的比丘们,他们都会遵照阿姜曼的叮嘱行事,但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比丘则在诸神来访时会持续修持他们的禅定。


[1] Devaputta:干沓婆,半神或诸神之子。Devadhītā:飞天,女性的舞神。

[2] Preta:饿鬼,一种充满贪婪与不满而四处游荡徘徊的众生,不断找寻牠们想要的东西却又不可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6會員
376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这是一件极为奇特且出人意料的事件,它以很不寻常的方式发生: 阿姜措本打算留在某个特定的石窟里修沙门法(Samaṇa–Dhamma),但就在他动身前往石窟之前,当地的村民警告他那个洞窟里住着一条黑色的毒蛇,而且牠盘踞在彼处已很多年。他们说,这条蛇的身躯粗细不过如手电筒电池,但身躯非常的长,甚至超过一
Thumbnail
2025/10/20
这是一件极为奇特且出人意料的事件,它以很不寻常的方式发生: 阿姜措本打算留在某个特定的石窟里修沙门法(Samaṇa–Dhamma),但就在他动身前往石窟之前,当地的村民警告他那个洞窟里住着一条黑色的毒蛇,而且牠盘踞在彼处已很多年。他们说,这条蛇的身躯粗细不过如手电筒电池,但身躯非常的长,甚至超过一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一直住在一个山上的石窟里,某个深夜,就在他禅修之际,一位名叫巴库拉的阿罗汉以惯用的方式凭空出现在他的禅境中,他的身材高大,肤色明亮、俊美,让人见之心生欢喜及信心。 曾经有一天,阿姜弄丢了某样东西,他怎么找都找不到,当晚,就在他坐下来开始禅修的时候,阿罗汉于虚空中出现,他降落下来坐在他的面前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一直住在一个山上的石窟里,某个深夜,就在他禅修之际,一位名叫巴库拉的阿罗汉以惯用的方式凭空出现在他的禅境中,他的身材高大,肤色明亮、俊美,让人见之心生欢喜及信心。 曾经有一天,阿姜弄丢了某样东西,他怎么找都找不到,当晚,就在他坐下来开始禅修的时候,阿罗汉于虚空中出现,他降落下来坐在他的面前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曼的修之此刻我应该要来叙述阿姜措的传奇事迹,他是阿姜曼的一位戒腊很资深的弟子,有很多与阿姜曼一样类似的经历。当你在读这一章节并已经开始想着他的经历到底是真是假的时候,你是从你的角度去读某人的经历而不是你自己的经历,你应该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遇到这类的事情,你又会怎么想?又有何感受?所以
Thumbnail
2025/10/20
  阿姜曼的修之此刻我应该要来叙述阿姜措的传奇事迹,他是阿姜曼的一位戒腊很资深的弟子,有很多与阿姜曼一样类似的经历。当你在读这一章节并已经开始想着他的经历到底是真是假的时候,你是从你的角度去读某人的经历而不是你自己的经历,你应该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遇到这类的事情,你又会怎么想?又有何感受?所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運用這個角色與場景,創造一個關於他的故事。 故事大綱: 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住著一隻名叫艾拉的大象。艾拉聽說在叢林深處有一個神秘的瀑布,據說這個瀑布擁有神奇的力量,能夠實現任何一個願望。 小象艾拉決定展開一場冒險,去尋找這個傳說中的瀑布。 艾拉踏上了旅程,沿著一條蜿
Thumbnail
▪︎咒語描述: 運用這個角色與場景,創造一個關於他的故事。 故事大綱: 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住著一隻名叫艾拉的大象。艾拉聽說在叢林深處有一個神秘的瀑布,據說這個瀑布擁有神奇的力量,能夠實現任何一個願望。 小象艾拉決定展開一場冒險,去尋找這個傳說中的瀑布。 艾拉踏上了旅程,沿著一條蜿
Thumbnail
那龐大生物的整個身軀,幾乎都在羽翼的包裹之下,只露出了兩隻灰色的,尖尖的耳朵,以及兩支帶著長長指甲的下肢。並不像人類的足部,看那形狀,與手掌相類似,也就是猿猴類下肢的樣子。
Thumbnail
那龐大生物的整個身軀,幾乎都在羽翼的包裹之下,只露出了兩隻灰色的,尖尖的耳朵,以及兩支帶著長長指甲的下肢。並不像人類的足部,看那形狀,與手掌相類似,也就是猿猴類下肢的樣子。
Thumbnail
此時,方格內的屍體已經堆積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比之前看到的光犀還要多了數倍,但這並不是讓他驚訝的主要原因。 讓李葛驚訝的是,此時原本受傷的拉虎,現在身上一點傷痕都沒有,反而精力充沛,皮毛也從原先的土黃色變成了純白色。 它的頭上的訊息也從「老虎(野獸)(普通)」 換成了「老虎(野獸)
Thumbnail
此時,方格內的屍體已經堆積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比之前看到的光犀還要多了數倍,但這並不是讓他驚訝的主要原因。 讓李葛驚訝的是,此時原本受傷的拉虎,現在身上一點傷痕都沒有,反而精力充沛,皮毛也從原先的土黃色變成了純白色。 它的頭上的訊息也從「老虎(野獸)(普通)」 換成了「老虎(野獸)
Thumbnail
李葛本來還想再嘮叨幾句,但是看到拉虎流著口水,盯著獵物的模樣,不由得笑出聲來。 「好,我們上吧。」 拉虎點了點頭,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灰門懶散地向前,慢步走去。 勇鱷躲在李葛身後,沒有絲毫要移動的意思。 李葛輕輕摸了摸勇鱷的下巴,他與勇鱷相處久了,對勇鱷的個性了如指掌
Thumbnail
李葛本來還想再嘮叨幾句,但是看到拉虎流著口水,盯著獵物的模樣,不由得笑出聲來。 「好,我們上吧。」 拉虎點了點頭,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灰門懶散地向前,慢步走去。 勇鱷躲在李葛身後,沒有絲毫要移動的意思。 李葛輕輕摸了摸勇鱷的下巴,他與勇鱷相處久了,對勇鱷的個性了如指掌
Thumbnail
分尼直接繞過了他,走向他的身後。 他直接將兩隻迅猛龍收進方緣背包後。 思考一秒,很像覺得還是太少了,又拿一頭綿羊和兩隻兔子,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Thumbnail
分尼直接繞過了他,走向他的身後。 他直接將兩隻迅猛龍收進方緣背包後。 思考一秒,很像覺得還是太少了,又拿一頭綿羊和兩隻兔子,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Thumbnail
翱翔天際的青龍,展翅高飛的鳳凰、血盆大口的芬尼爾、張牙舞爪的奇美拉、妖豔動人的狐仙等...。 綠映盎然的鮮草,散發著勃勃的生機,無數的星辰,高掛天空,遼闊的大草原,看不到盡頭。 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很大的蝙蝠洞,從外面就可以感覺到洞內傳來的風聲,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拉虎到了這裡後,神態有些緊張。
Thumbnail
翱翔天際的青龍,展翅高飛的鳳凰、血盆大口的芬尼爾、張牙舞爪的奇美拉、妖豔動人的狐仙等...。 綠映盎然的鮮草,散發著勃勃的生機,無數的星辰,高掛天空,遼闊的大草原,看不到盡頭。 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很大的蝙蝠洞,從外面就可以感覺到洞內傳來的風聲,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拉虎到了這裡後,神態有些緊張。
Thumbnail
小魚受邀至小虎家過夜,兩人打鬧不間斷,尺度也越來越大。 小虎似乎常出現詭異舉動,偷哭、發呆、欲言又止,對小魚的反應也越發明顯,但小魚寄予關心時卻都被巧妙迴避。而翌日晨間小魚料理美味早餐、小虎教其健身,兩人玩鬧間感情更加緊密。正當小魚、小虎快樂玩耍時,小虎爸爸忽然現身。 虎爸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呢?
Thumbnail
小魚受邀至小虎家過夜,兩人打鬧不間斷,尺度也越來越大。 小虎似乎常出現詭異舉動,偷哭、發呆、欲言又止,對小魚的反應也越發明顯,但小魚寄予關心時卻都被巧妙迴避。而翌日晨間小魚料理美味早餐、小虎教其健身,兩人玩鬧間感情更加緊密。正當小魚、小虎快樂玩耍時,小虎爸爸忽然現身。 虎爸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呢?
Thumbnail
他又把灰棉褲給褪了,露出小腿那截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從蜿蜒的山丘攀下來十分霸氣,他伏貼的腿毛彷彿跟長在老虎身上的獸皮合為一體,我不禁吞了口水,不行了,不行再看下去了,然後又往上,忽然發現他黑色內褲腳靠裡側的地方,好像有個什麼⋯⋯
Thumbnail
他又把灰棉褲給褪了,露出小腿那截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從蜿蜒的山丘攀下來十分霸氣,他伏貼的腿毛彷彿跟長在老虎身上的獸皮合為一體,我不禁吞了口水,不行了,不行再看下去了,然後又往上,忽然發現他黑色內褲腳靠裡側的地方,好像有個什麼⋯⋯
Thumbnail
「虎」的甲骨文是從側面畫出老虎的頭部、虎身、虎爪、虎斑和虎尾,並特別強調其強大且危險的虎牙⋯⋯
Thumbnail
「虎」的甲骨文是從側面畫出老虎的頭部、虎身、虎爪、虎斑和虎尾,並特別強調其強大且危險的虎牙⋯⋯
Thumbnail
然後他又把灰棉褲給褪了,露出小腿那截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從蜿蜒的山丘攀下來十分霸氣,他伏貼的腿毛就像跟長在老虎身上的獸皮合為一體,我不禁吞了口水,不行了,不行再看下去了,然後又往上,忽然發現他黑色內褲腳靠內側的地方,好像有個什麼⋯⋯
Thumbnail
然後他又把灰棉褲給褪了,露出小腿那截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從蜿蜒的山丘攀下來十分霸氣,他伏貼的腿毛就像跟長在老虎身上的獸皮合為一體,我不禁吞了口水,不行了,不行再看下去了,然後又往上,忽然發現他黑色內褲腳靠內側的地方,好像有個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