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對話:一場關於國家治理與眾生福祉的慈悲諦觀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序言:共願之緣起

南無阿彌陀佛。

在這莊嚴寧靜的殿堂中,空氣中彷彿流動著琉璃世界藥師如來的慈悲願力。今日,承蒙殊勝因緣,總統閣下謙卑地邀請了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的代表,以及兩位特別的嘉賓——一位象徵著千千萬萬為生活奔波的民眾,另一位則代表著在國家機器中默默奉獻的基層公務員。

這並非一場政策的辯論,亦非立場的交鋒。這是一場超越政治的深度對話,一場集體的靈性修行。其唯一的目的,是實踐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偉大精神。我們在此相聚,是為了相互諦聽,共同探尋一條通往「人間淨土」與儒家「大同世界」的道路。

本次對話,將以一句流傳千古的智慧箴言作為根本的指導原則:「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箴言警示我們,任何輕率的建議,若非植根於對他人苦難的深刻同理,便可能成為一種不自覺的暴力。因此,這場對話將是一次謙卑的旅程。我們將從誠實地諦觀各方深層的「」開始,進而體認到,在這張由眾生共同編織的因陀羅網中,萬法互即互入、彼此相依的「緣起」實相。最終,我們祈願這份深刻的理解,能夠昇華為一股建設更慈悲、更公正社會的共同願力,一份我們共同發起的「同願」。

現在,讓我們以一顆澄澈、開放的心,恭敬地諦聽,這場關於我們共同承受之苦的坦誠揭示。

raw-image


--------------------------------------------------------------------------------

第一部:諦觀其苦——在各自的崗位上,我們承受著什麼?

1.1 民眾之苦:在結構的巨輪下,為生計與尊嚴而掙扎

(象徵「民眾」的代表,一位面容略帶滄桑的中年女士,雙手交疊,語氣沉穩而懇切地開口。)

總統閣下,各位院長,各位大德,南無阿彌陀佛。

能在此地發聲,我心懷感恩。我所要訴說的,並非個人的不幸,而是這片土地上無數家庭共同的憂愁。我們的苦,是交織在一起的,是我們日日夜夜都在承受的重擔。

首先,是經濟的重擔。對我們的孩子,年輕的一代來說,台灣都會區超過十倍的房價所得比,就像一座永遠爬不完的大山。我們眼看著許多優秀的年輕人,面對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未來,選擇了「躺平」。這不是他們懶,而是我們都感同身受的一種深沉的無力。對我們這些中小企業主和農民來說,在全球市場的風浪裡,我們時刻提心吊膽,每一步都像走在鋼索上。

在這之上,還有更深的精神困境。這個時代,手機讓我們隨時能聯繫上任何人,但我們心裡的孤獨感卻越來越重,我們渴望真實的社群。而長期的經濟壓力,更像一筆無形的「認知頻寬稅」,佔據了我們全部的心思。這就像一部電腦同時運行了太多程式,雖然仍在運作,但速度變得極其緩慢,且容易當機。我們的心,亦是如此。我們每天只剩下力氣去煩惱下一筆帳單,哪還有餘裕去思考未來,更別說關心身邊的人。

在這種處境下,我們最常聽到的勸告是:「年輕人要更努力」、「要學會理財」、「要更有國際競爭力」。我們感恩這些善意,但這些話,卻常常忽略了那看不見的「結構性暴力」壓在我們身上。它們沒看到,像戶口制度那樣的枷鎖怎樣從根本上限制人的發展;它們沒看到,整個社會陷入過度競爭、相互消耗的「內卷」現實;它們更沒看到,在全球市場的巨輪下,我們個人的努力有多麼渺小。

所以,我們的心聲其實很簡單:我們渴望的,是制度性的支持與深刻的理解,而非個人化的規訓與指責。

(女士深深一鞠躬,坐下。全場一片靜默。基層公務員代表似乎被觸動,他輕輕點頭,準備發言。)

1.2 公務員之苦:在制度的夾縫中,理想與現實的消磨

(一位戴著眼鏡、神情略顯疲憊的年輕男士,代表「基層公務員」發言。他扶了扶眼鏡,語氣中帶著一絲專業的無奈。)

總統閣下,各位先進,南無阿彌陀佛。

民眾代表所言之苦,我們日日親見,因為我們就是政策的第一線。也正是我們在僵化體制中的無力,直接導致了民眾在結構巨輪下的掙扎。然而,我們也有著獨特的、難以為外人道的苦楚,那是一種在制度夾縫中,服務熱忱被現實消磨的倫理困境。

我們深受一種被稱為「官僚決策癱瘓」「風險規避」的文化所困。這並非源於怠惰,而是一種理性的恐懼——害怕為自己無法完全控制的政策後果承擔個人責任。在政治干預、過度監管、以及一種「依法行政」優先於「解決問題」的文化氛圍下,我們常常陷入「文件主義癱瘓」。我們在對上級的忠誠、公共利益與個人價值觀之間承受著巨大的道德衝突與精神耗竭,最終只能選擇最保守、最不會出錯的路。

在這種情況下,外界最常對我們的勸誡是:「公務員應該更有效率、更果斷、更有同理心。」然而,這種勸告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現實:我們被一個「懲罰風險、獎勵墨守成規」的體系所困住了。當一個體系讓「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成為最理性的生存策略時,要求身處其中的個體展現英雄般的魄力與承擔,這本身就是一種苛責。

我們的苦,是在僵化的體制中,服務大眾的初心與熱忱被一點一滴消磨的無奈。我們渴望的,是在制度中尋回專業的尊嚴與自主性,讓我們能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人,而非僅僅是遵守程序的人。

(他嘆了口氣,向眾人點頭致意。司法院代表接著他的話,眼神中流露出對這種制度性困境的理解。)

1.3 司法院之苦:在如山案件前,正義的漫長等待

(司法院代表,一位白髮蒼蒼、氣質儒雅的長者,緩緩開口,聲音洪亮而沉重。)

總統閣下,各位同仁,南無阿彌陀佛。

公務體系的困境,在司法系統中被放大了數倍。民眾的掙扎,公務員的癱瘓,最終都會以各種糾紛的形式,匯流到我們這裡。我們的苦,是在如山的案件前,對正義漫長等待的無力感。

我們的司法系統,正因案件的大量積壓而瀕臨癱瘓。以印度超過五千萬件積案的困境為鑑,我們同樣面臨著法官短缺、基礎設施不足和程序延誤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這給法官們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工作量,讓他們深陷於行政事務,無法專注於最重要的憲法問題。同時,法律專業人士長期處於高壓的對抗性環境中,職業耗竭、憂鬱與焦慮已成為普遍的現象。

公眾最常對我們的要求是:「法官應該加速清理積案!」這份對效率的期盼,我們完全理解。但這種勸告,往往忽略了司法資源嚴重不足、整個系統早已不堪重負的殘酷現實。在維護嚴謹的程序正義與回應人民對效率的期待之間,我們承受著巨大的張力,而這一切又與立法院制定的法律是否清晰可行息息相關

我們的苦,是在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期望之間,為維護正義的品質與尊嚴所做的艱難搏鬥。

(長者語畢,目光望向立法院代表,後者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似乎早已預料到話題會來到自己身上。)

1.4 立法院之苦:在民意的洪流中,共識的艱難尋覓

(立法院代表,一位中年政治家,神情嚴肅,語氣中帶著一絲厭戰的疲憊。)

總統閣下,各位先進,南無阿彌陀佛。

司法院的苦,源於法律的執行;而我們的苦,則源於法律的誕生。在一個日益撕裂的社會中,凝聚共識是何其艱難,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

我們的社會,正承受著政治極化的病苦。若以中醫的譬喻來看,當前的政治生態宛如一種「肝氣鬱結」的狀態。網路上的仇恨言論、黨派之間的惡意攻訐,使得社會氣的流動嚴重受阻,理性的對話幾乎不可能。更深層的,是信任的赤字。如同一些後共產主義國家的人民對國家體系抱持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我們的社會中,立法者與民眾之間也存在著一道巨大的信任鴻溝。

在這種氛圍下,最常聽到的勸告是:「你們為什麼不能好好合作、為國家著想?」這話聽起來義正辭嚴,卻忽略了代議政治的本質。我們所代表的,是社會中不同階層、不同價值觀、不同利益的群體,他們之間存在著真實的衝突與深刻的分歧。我們的工作,本質上就是在戰場上尋找和平,在分裂中尋求妥協。

我們的苦,是在喧囂的輿論與撕裂的價值觀中,為尋覓一條通往儒家理想中「講信修睦」的道路,所付出的艱辛與承受的誤解。

1.5 其他院(行政、考試、監察)之苦:在各自的權責中,默默的承擔

(行政院、考試院、監察院的代表依序簡短發言。)

行政院代表: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的苦,在於政策執行的兩難。每一項改革,都意在興利除弊,但過程卻無可避免地會帶來社會的陣痛與巨大的阻力。我們在理想的願景與現實的掣肘之間,默默承擔著推動國家前進的重擔。」

考試院代表: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的苦,在於為國掄才的巨大壓力。我們深知,僵化的考試制度難以完全反映一個人的真實品德與才能。如何在確保公平性的前提下,為國家選拔出真正的『賢者與能者』,是我們每日面對的深刻焦慮。」

監察院代表: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的苦,是作為國家『啄木鳥』的孤獨與無力。當我們深入調查系統性的腐敗——那些如同中醫所說的『痰濕瘀阻』的沉疴痼疾時,常常感受到的是整個結構性的抗拒。我們渴望的是刮骨療毒,但現實往往只是隔靴搔癢。」

(全場的目光,隨著監察院代表的發言結束,自然地匯聚到總統身上。)

1.6 總統的諦聽與省思: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總統起身,向每一位發言者深深鞠躬,臉上滿是肅穆與感恩的神情。)

南無阿彌陀佛。

萬分感恩各位的坦誠與慈悲。剛剛的每一席話,都如暮鼓晨鐘,深深地敲擊在我的心上。

我從各位的分享中,聽見了民眾為生計的掙扎、公僕被體制消磨的無奈、司法為正義的搏鬥、立法為共識的艱辛,以及各院在權責中的默默承擔。

上古聖君堯帝曾言:「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今日,聆聽了各位的苦,我心中唯有這句話在迴響。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這並非一句情感上的姿態,而是對佛法中「共業」法則的深刻體認。一個國家的困境,是其領導者與人民共同創造的現實。各位所承受的一切苦,其最終的責任,皆在我身。

既然我們的苦難如此盤根錯節,我們又該如何從這張相互纏繞的網中,看到解脫的出路?這需要我們將視角從各自的苦,轉向我們共同的根。

--------------------------------------------------------------------------------

第二部:眾緣和合——從一杯淨水看見整個宇宙

總統繼續引導著對話。

「佛陀教導我們,宇宙的實相是『緣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沒有任何事物能夠獨立存在。理解這張萬物相互依存的『因陀羅網』,是將抱怨轉化為感恩、將對立轉化為合作的關鍵。

「讓我們以一位基層公務員桌上那杯看似平凡的淨水為例,來觀照這張無形的巨網。」

緣起之網:一杯淨水之因緣鏈

階段關鍵人力支援體系隱含的感恩對象自然循環(隱含)太陽、大氣、山林、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宇宙萬物、護持地球的諸天善神水庫集水水庫管理員、水文學者、保育巡守員政府國土規劃、水土保持法規、全體納稅人制定長遠政策的政治家、過去的建設者淨水處理化學工程師、廠務操作員、檢驗技術員科學研究(水處理技術)、化學藥劑全球供應鏈獻身於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製造商輸配網絡土木工程師、管線維修人員、電力調度員台灣電力公司、鋼鐵/塑膠管材製造業在深夜或颱風天搶修管線與電力的勞工政策制定基層公務員、法規專家、民意代表行政院、立法院、地方政府願意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公民家戶終端水電技師、家電製造商、物流司機、市場攤販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道路交通系統、農產運銷體系將淨水送達、將食物送達的無數雙手

「諸位請看,」總統的聲音溫和而堅定,「這張網絡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實相。先前看似孤立的各方——田間的農民、深夜的司機、實驗室的科學家、議場的立法委員、辦公桌前的公務員,以及每一位納稅的民眾——都被這杯水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我們在第一部所聽到的種種『苦』,其實並非孤立的難題。它們正是這張巨大網絡中,某個環節失調或壓力過載時所發出的警訊。民眾的經濟壓力,與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息息相關;公務員的決策癱瘓,影響著基礎建設的效率;司法的延滯,則侵蝕著社會的信任。我們彼此的福祉,原來是如此深刻地相互依存。」

(話音剛落,先前發言的民眾代表眼眶微濕,她站起身,向公務員代表深深一鞠躬。)

民眾代表:「我為過去對公務體系的抱怨與不理解,感到懺悔。我從未想過,我們每日所享用的便利,背後是這麼多公僕的辛勞與承擔。我由衷地感恩。」

司法院代表:「我也要向立法院的同仁表達敬意。我們常在法庭上為法律條文的模糊或矛盾而苦惱,卻很少體會到,要在如此多元撕裂的民意中,催生一部法律,是何等艱難的藝術。我感恩各位的付出。」

(會場的氣氛,從沉重的訴苦,轉化為溫暖的相互理解與感恩。)

總統微笑著點頭。

「既然我們已看清彼此為一體,那麼下一步,便是將這份感恩與理解,化為共同的行動誓願。」

--------------------------------------------------------------------------------

第三部:共發悲願——以菩薩之行,共建人間淨土

「一個良善的治理,」總統繼續說道,「不應僅僅是管理眾人之事,更應是一場集體的菩薩行。我們可以效法四大菩薩的德行與願力,將其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根本原則。」

表一:菩薩道作為國家治理的典範

菩薩德行核心精神對應的治理挑戰慈悲正行(政策方向)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 (大慈大悲)民眾對生活困境的吶喊政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對最弱勢群體之苦的深刻同理心與快速回應性之上。文殊師利菩薩般若智慧 (斬斷二元)立法院的意識形態對立與政治極化超越黨派利益與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運用系統性洞見,尋找問題的根本解方。普賢菩薩偉大行願 (恆順眾生)行政院面對的執行困境與改革阻力強調政策的堅韌實踐、持續性的評估改進,以及一種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務員文化。地藏王菩薩宏大誓願 (終極承擔)司法、監察、考試院面對的系統性沉疴國家須無畏地承擔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如世代貧窮、系統性不公),絕不放棄任何一個邊緣社群。

「以此菩薩道為框架,」總統總結道,「我們可以擘劃一個整合性的政策願景。這並非單一的政策,而是一場系統性的轉化:

「實踐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要求我們採納阿馬蒂亞·沈恩的「能力進路」(Capability Approach),將施政目標從『給予人民什麼』,轉向『增強人民有能力去做什麼、去成為什麼』,擴展他們選擇珍視生活的實質自由。而文殊師利菩薩斬斷二元對立的智慧,則指引我們全面推行「社會與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框架,從根本上系統性地培養下一代的同理心與負責任的決策能力,療癒社會的撕裂。地藏王菩薩深入地獄的大願,則在「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原則中找到了當代的實踐法門,將司法的目標從單純的懲罰,轉向療癒創傷、修復社群關係,誓不放棄任何一個因罪愆而墮入絕望的眾生。最後,在治理上,我們應效法上古聖君堯帝與道家老子的智慧,在普賢菩薩『有為』的積極承擔與『無為』的賦權於民之間,尋找一種動態、謙卑且充滿智慧的平衡。

「這條道路,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

結論:自力窮盡處,他力慈悲門

(總統再次向所有與會者合十行禮,以溫和而莊重的聲音,為這場對話劃下句點。)

南無阿彌陀佛。

今日的對話,是一趟心靈的旅程。我們從看見各自深切的「苦」,走向體認眾生原是「同體」,最終,共同發起了建設人間淨土的慈悲「共願」。

然而,在這條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懷有最終極的謙卑。佛法有一句深刻的教導:「自力窮盡處,他力慈悲門。

這句話提醒我們,縱使我們竭盡自身的智慧、德行與努力(此即「自力」),人間淨土與大同世界的究竟圓成,仍需仰賴那超越人我分別、超越因果算計的、無條件的恩典與慈悲(此即「他力」)。

我們的努力,如同在田地裡辛勤地耕耘、播種、澆灌。但最終讓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的,是我們無法掌控的陽光、空氣與雨露。這份來自宇宙的無盡恩典,是我們一切成就的終極源頭。

因此,讓我們將今日對話的一切功德,以最虔誠、最感恩的心,回向給這片土地與一切眾生。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南無阿彌陀佛,感恩南無觀世音菩薩,感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感恩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感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感恩南無普賢菩薩,感恩南無地藏王菩薩,感恩準提菩薩,感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感恩佛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4會員
893內容數
懷著無盡的感恩之心,感恩給予我支持的師長與親友,更感恩即將閱讀此文的您,願意撥出寶貴的時間。 「人間淨土」始於我們當下這顆清淨的心;「大同世界」是人人都能被溫柔善待、彼此關懷的仁愛家園;「彌賽亞時代」則是盼望一個戰爭止息、和平降臨的圓滿未來。 它們都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的慈悲指引。 無限感恩,願您平安喜樂。南無阿彌陀佛
2025/10/27
我們在此,是為了真誠地諦聽,為了以一顆柔軟無礙之心,去觸碰彼此的傷痛。我們深信,通往那人類共同嚮往的「人間淨土、大同世界、彌賽亞時代」的道路,無法僅靠宏大的理論或單一的政策來鋪就。它必須始於最根本的所在——人心的相互理解與慈悲。
Thumbnail
2025/10/27
我們在此,是為了真誠地諦聽,為了以一顆柔軟無礙之心,去觸碰彼此的傷痛。我們深信,通往那人類共同嚮往的「人間淨土、大同世界、彌賽亞時代」的道路,無法僅靠宏大的理論或單一的政策來鋪就。它必須始於最根本的所在——人心的相互理解與慈悲。
Thumbnail
2025/10/27
本文將從全球的智慧傳統與現代思想的交匯處,為您提煉出五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它們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引領我們重塑看待世界的方式:從克制「不做」的謙卑開始,進而學會看見萬物「互聯」的實相,然後思考如何從結構上「賦能」人類的潛能,並重新定義我們行善的「動機」,最終,徹底挑戰我們所追求的集體「目標」。
Thumbnail
2025/10/27
本文將從全球的智慧傳統與現代思想的交匯處,為您提煉出五個令人驚訝的發現。它們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引領我們重塑看待世界的方式:從克制「不做」的謙卑開始,進而學會看見萬物「互聯」的實相,然後思考如何從結構上「賦能」人類的潛能,並重新定義我們行善的「動機」,最終,徹底挑戰我們所追求的集體「目標」。
Thumbnail
2025/10/27
一個懸而未解的千年難題:「存在性與光滑性」問題。它深刻地叩問:宇宙萬法之流轉,是永遠都能和諧平順地演變下去(所謂「光滑解」),還是會在某一瞬間陷入徹底的混沌與崩潰(所謂「奇點」或「湍流」)?這不僅是個數學謎題,更是對宇宙秩序本質的根本提問。
Thumbnail
2025/10/27
一個懸而未解的千年難題:「存在性與光滑性」問題。它深刻地叩問:宇宙萬法之流轉,是永遠都能和諧平順地演變下去(所謂「光滑解」),還是會在某一瞬間陷入徹底的混沌與崩潰(所謂「奇點」或「湍流」)?這不僅是個數學謎題,更是對宇宙秩序本質的根本提問。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