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小說使用Gemini AI生成, 所有人事物皆為虛構**
前言
台中,台灣的精密機械之都。在這裡,老師傅「黑手」的經驗,比任何SOP都更值得信賴。當矽谷AI專家李振豪(Chen-Hao)告別台北的「神盾集團」,回到大里(Dali)接手家族工廠「騰達精密」時,他帶回來的不只是演算法,更是一場革命。
他的父親,李文騰,信奉德國的五軸機台;振豪卻要用無形的「L233 機器學習建模」,取代資深老師傅阿菊姐二十年的「目睭」(視覺檢測)。這不只是一次「L21 導入評估」,這是一場父子間的豪賭。為了克服3.5%的致命不良率,振豪必須將工廠的「骯髒數據」與老師傅的「直覺」煉金為黃金訓練資料(L22401)。在逢甲夜市的喧囂中找到「L23304 調參」的靈感後,他成功了。
然而,系統上線的喜悅瞬間被擊碎。一場來自外部的「L23401 對抗性攻擊」悄然來襲,「模型毒化」讓產線全面癱瘓。
《台中精密戰爭》是一部關於數位轉型的硬核小說。振豪必須在第二市場的晨光中醒悟,用「L21302 邊緣運算」和「L22202 零信任」架構重建防線。這不只是良率戰爭,這是在台中的風中,一場新舊靈魂的對決。
第一章:南向的風
傍晚六點,高鐵列車準時滑入台中站。
李振豪(Chen-Hao)拉著登機箱走出車廂,一股乾燥溫暖的風捲著月台的熱氣迎面而來。他鬆了鬆領帶,台北的濕冷彷彿還黏在襯衫上。他抬頭看了看台中高鐵站那標誌性的、由巨大鋼骨支撐的流線型屋頂,夕陽正從結構的縫隙中穿過,將大廳染成一片金黃。
「台中,」他心想,「空氣裡的味道都不一樣。」
沒有台北的金融氣息,也沒有新竹的晶片味。台中的空氣裡,混雜著一股淡淡的——他幾乎忘了的——金屬切削油和工業粉塵的味道。這是他童年的氣味。
手機震動,是前司主管傳來的訊息:「Hao,真的不考慮回來?『神盾集團』的AI部門不能沒有你。」
振豪看著訊息,按了刪除。
他花了十年,從台中大里(Dali)的工業區,一路拼到台大資工所,再進入內湖的「神盾集團」,成為AI部門最年輕的專案主管。他負責的是最前沿的「AI風險管理」(L21203),評估模型、導入、設計演算法。他的人生就是一連串完美的「模型訓練」,有著清晰的「目標函數」:成功。
直到三個月前,他父親,李文騰,一通電話打了過來。
「你阿爸我,心臟裝了支架。醫生講,不能再操勞。」電話那頭的聲音依舊硬朗,卻帶著一絲疲憊。「你若擱無欲返來,這間『騰達精密』,我收一收,賣乎人算了。」
「騰達精密」,這間位於大里工業區、生產自行車與汽機車精密零件的工廠,是李文騰一輩子的心血。
於是,李振豪,神盾集團的AI主管,回來了。
一輛黑色Lexus停在接送區。李文騰搖下車窗,他頭髮花白,但眼神依舊銳利。「上車。」
車子駛離高鐵站,匯入環中路的車流。台中市區的道路寬敞得不像話,夕陽在兩旁新建的豪宅大樓玻璃帷幕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台北的,攏處理好了?」李文騰的目光直視前方。
「辭了。」
「好。」李文騰點點頭,「彼款所在,膨風水雞(吹牛的青蛙),無咱『黑手』實在。你轉來,我卡安心。」
「爸,我不是黑手,我是做AI的。」振豪糾正他。
「攏同款。」李文騰猛地一打方向盤,車子轉入工業區狹窄的巷道。「用電腦,也是手。總是要做出東西。」
車子停在一棟三層樓的廠房前。「騰達精密」四個大字在夜色中顯得有些斑駁。
「回來就好。」李文騰熄了火,「明仔載,我帶你去巡廠。」
第二章:老舊的演算法
第二天早上八點,振豪站在「騰達飛精密」的CNC車間。刺耳的切削聲、濃烈的金屬油氣味、地板上規律的震動,這就是他成長的背景音。
他父親李文騰,正驕傲地指著一排運作中的機台。「這台五軸的,德國來的。這台臥式搪床,日本的。咱的精密誤差,控制佇0.01mm。」
振豪點點頭。他知道父親對這些機器的執著。但在他看來,這些是昂貴的「硬體」,卻跑著最古老的「軟體」。
他們走到了品管室。
這才是振豪要回來的真正戰場。
品管室裡,十幾名穿著藍色工作服的「阿姨」,正低頭在強光燈下,用肉眼和卡尺,檢查著剛下線的齒輪和軸承。
「這就是咱的『目睭』(眼睛)。」李文騰自豪地說。「阿菊姐,伊佇這做二十年了。伊的手一摸,就知影這齒輪的『真圓度』有準無。」
阿菊姐抬起頭,對振豪靦腆一笑,手上滿是黑油。
振豪看著牆上的不良品率(Defect Rate)白板,上面用紅色馬克筆寫著:「3.5%」。
「爸,3.5%太高了。」振豪直言不諱。「以我們的規模,這代表每個月要報廢掉幾百萬的貨。」
「做『黑手』,哪有百分之百的。」李文騰皺起眉。「人會累,目睭會花。這已經是業界最好的水準。」
「人會累,但AI不會。」振豪說。「爸,這就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我要導入AI,做『自動光學檢測』(AOI)。」
當天下午,振豪在會議室裡放出了簡報。
「這叫『鑑別式AI』(L22402)。」振豪指著螢幕。「我們用『卷積神N經網路』(CNN),讓電腦學會看懂什麼是瑕疵。」
李文騰和一群老師傅坐在下面,滿臉困惑。
「你的意思是,」研發部的張總,一位跟了李文騰三十年的老臣,開口了,「要用這台『電腦』,取代阿菊姐他們?」
會議室的氣氛瞬間凝結。
「不是取代。」振豪試著解釋,「是『增強』。阿菊姐的經驗,就是我們最好的『訓練資料』。我們要做的,是把她的二十年經驗,『教會』AI,然後讓AI去做重複性、高疲勞的工作。阿菊姐可以去做更重要的『模型驗證』。」
「聽無。」李文騰擺擺手。「你講彼個AI,要花多少錢?」
振豪深吸一口氣:「硬體、軟體、加上我的團隊...初步『概念驗證(POC)』,大概要五百萬。」
「五百萬!」李文騰拍桌而起,「我買一台新的五軸機台也才多少。你這五百萬,是買一個『無影』的(虛無飄渺的)!」
「爸!這不是『無影』的!」振豪也站了起來。「這是『L21 導入評估』!導入AI是為了提升良率、降低成本。這3.5%的不良率,就是我們每個月白白燒掉的錢!」
「你佇台北看電腦看傻了。」李文騰指著他,「我只相信我摸到的機台,跟我看到的良品。你彼個『AI』,我無看見,我無相信。」
「好。」振豪點頭,「你不相信,我就做到你相信為止。給我三個月。我不要你五百萬,我用我自己的積蓄。你把品管室旁邊的雜物間借我,再給我兩個年輕的工程師。」
李文騰盯著兒子。他從振豪眼中看到了和自己當年創業時一樣的, stubborn(固執)的火焰。
「好。」李文騰說,「三個月。若無結果,你就乖乖回來學看訂單、管工廠。」
第三章:台中「黑手」的訓練資料
振豪的「AI實驗室」就在品管室隔壁的雜物間成立了。團隊成員:李振豪,和兩個剛從逢甲大學資工系畢業的工程師——阿凱和阿信。
「Hao哥,」阿凱興奮地架設著相機和光源,「我們真的要在這裡搞一個AI Lab?這比我們學校的專題還克難。」
「閉嘴,開始幹活。」振豪說,「我們的第一步:『L21301 數據準備』。」
他們的任務,是收集至少十萬張零件的影像。
接下來的一個月,振豪和兩個年輕人徹底成了「黑手」。他們穿上工作服,守在產線末端,架設高解析度相機,拍攝每一片下線的齒輪。
「爸,品管室的報廢品,全部給我。」
「你要彼個垃圾創啥?」
「那不是垃圾,」振豪的眼睛發亮,「那是黃金。那是我們的『L22401 類別不平衡』問題的解藥。」
他們面臨了第一個大挑戰:資料品質(L22201)極差。
「Hao哥,你看!」阿凱指著螢幕,「這張照片,因為機台震動,糊掉了。這張,因為切削油反光,根本看不出細節。」
「還有,」阿信皺眉,「阿菊姐他們標的『瑕疵』,根本五花八門。這個叫『毛邊』,這個叫『刀痕』,這個叫『拉傷』...我們的『標籤(Label)』根本不統一。」
振豪意識到,他父親說的沒錯。經驗,是很難被標準化的。
「停掉相機。」振豪做了決定,「我們去做『資料標註(Data Labeling)』。」
接下來的兩週,振豪、阿凱、阿信,搬了椅子,坐在阿菊姐旁邊。
「阿菊姐,」振豪拿著一個齒輪,「這個,為什麼是壞的?」
阿菊姐在燈下看了一眼:「這齒面無光,太粗了。」
「多粗算粗?」
「...就,摸起來『利利』(粗糙)的,就是毋好。」
振豪頭痛了。這就是AI最難處理的——人類的「直覺」和「體感」。
「好,」振豪改變策略,「阿菊姐,從現在開始,妳不用卡尺。妳只要告訴我,『是』或『不是』。」
他們重新設計流程。阿菊姐負責用她二十年的經驗,快速將零件分為「良品」和「不良品」兩大類。然後,振豪和團隊再用顯微相機,去拍攝那些被阿菊姐挑出來的「不良品」,找出微觀上的共同特徵。
他們發現,阿菊姐所謂的「利利」,在影像中呈現的是一種特定的「髮絲紋路」。
「找到了!」阿凱大喊,「這就是我們的『特徵(Feature)』!」
他們終於有了統一的標註標準。
第四章:模型調參與逢甲夜市
實驗室的白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
「我們的『L233 機器學習建模』開始了。」振豪對著一臉疲憊的團隊說。
他們選擇了ResNet50作為基礎模型,開始了漫長的「L23303 模型訓練」。
第一次訓練結果慘不忍睹。Accuracy 只有 60%。
「Hao哥,不行啊。」阿信指著「L23303 評估與驗證」的報告,「模型根本分不出來。『假正率』(FP Rate)太高了,它把一堆良品都當成瑕疵品。」
「是『過擬合(Overfitting)』了。」振豪看著「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曲線。「模型可能記住了特定光線下的噪聲,而不是真正的瑕疵。」
「爸,」振豪衝進廠長辦公室,「我需要關掉CNC車間的燈,一個小時。」
「你起肖!」李文騰正在泡茶,「產線停一個小時,你知影要賠多少錢?」
「我需要『資料增強(Data Augmentation)』!」振豪解釋道,「我的模型對光線太敏感。我需要在不同光照、不同角度下,重新拍攝所有樣本!」
李文騰瞪著他,最後揮揮手:「...半小時。卡緊咧。」
振豪利用那半小時,瘋狂地調整了光源角度,甚至故意用手電筒從側面打光,模擬各種極端環境。
「我們不只要給模型『標準答案』,」振豪對阿凱說,「我們要教它『舉一反三』。這叫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
他們把新資料丟進去,開始了第二輪「L2J3304 模型調整與優化」。
「阿凱,『學習率(Learning Rate)』調降到 0.001。阿信,『批次大小(Batch Size)』加大到 64。」
「Hao哥,『L2 正則化(L2 Regularization)』的參數要加多少?」
「先用 0.01 試試看,我們要懲罰那些過於複雜的權重!」
他們不眠不休地調參,實驗室裡堆滿了泡麵碗。
週五晚上,模型跑出了 98.5% 的準確率。
「成功了!」阿凱和阿信高興地抱在一起。
「還沒。」振豪的表情依舊嚴肅,「98.5% 是在『我們的』測試集上。我要知道,它在『阿菊姐的』測試集上,表現如何。」
他把模型上線到測試機台。阿菊姐坐在旁邊,振豪在另一邊。
「阿菊姐,我們來比賽。」
第一批零件流過產線。
「良品。」AI 螢幕顯示綠色。 「良品。」阿菊姐點點頭。
「良品。」AI 顯示綠色。 「良品。」阿菊姐點頭。
「瑕疵 - 髮絲紋。」AI 螢幕跳出紅色警報。 阿菊姐拿起那個零件,在燈下看了看,放進了紅色籃子。
一個小時後,結果出來。AI 抓出了 100 個瑕疵品,阿菊姐抓出了 98 個。但是,AI 誤判了 5 個良品。
「Hao哥,『召回率(Recall)』很高,但『精確率(Precision)』不夠。」阿凱分析著「混淆矩陣(Confusion Matrix)」。
「夠了。」振豪說。「阿菊姐,那 2 個妳沒抓到的,是什麼?」
阿菊姐拿過來看:「哎呀,這個太細了,目睭花了。」
振豪笑了。「爸,」他對著不知何時站在門口的李文騰說,「AI 不會累。」
李文騰看著螢幕上的數字,沉默了很久。
「...阿凱、阿信,」李文騰開口了,「今晚,Hao 哥請你們去食『逢甲夜市』。」
那晚,三個人在逢甲夜市吵鬧的人群中,吃著大腸包小腸和章魚燒。
「Hao哥,」阿凱喝著啤酒,「我們真的要改變這間工廠了。」
振豪看著台中市區的燈火,點了點頭。
第五章:台中歌劇院的插曲
專案成功,振豪難得給自己放了個假。他不想待在工廠,也不想回家聽父親的「黑手經」。他開著車,去了台中市區。
他停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前。這座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建築,以其「曲牆」和「壺中居」的設計聞名。振豪對建築沒興趣,但他喜歡這裡的氛圍。
他走過夏綠地公園,穿過「草悟道」,看著人們在寬闊的草坪上野餐、遛狗。台中的生活步調,總是在「拼經濟」和「懂生活」之間,維持著一種奇特的平衡。
他走進歌劇院對面巷子裡的一家現代茶館,「清漪」。
店主是個年輕女子,穿著改良式旗袍,正安靜地泡著一壺梨山烏龍。
「一個人?」她抬起頭,聲音清脆。
「嗯。」振豪坐下。
「看你一臉倦容,」女子笑了,「剛從『精密戰爭』裡逃出來?」
振豪愣住了。「妳怎麼知道?」
「台中就這麼點大。」女子遞上茶單,「精密機械、光學、腳踏車...會一臉『數值優化(L23103)』過度的,大概都是大里或中科來的。」
振豪笑了。「妳是...」
「林欣怡。」她自我介紹,「這間店的店主,兼...前任『L23201 機器學習原理』的研究員。」
振豪更驚訝了。「妳也是資工的?」
「交大資工。待過竹科。」欣怡說,「後來發現,我寧願跟茶葉的『特徵工程』打交道,也不想跟人類的『辦公室政治』打交道。」
「所以妳...」
「我回來了。台中的風,比較黏,也比較自由。」她泡著茶,「就像這壺茶,它有它的『參數』,但每次沖出來的味道,都因為當下的『環境變數』而不同。」
振豪看著她。她身上有一種和楷文(嘉義小說人物)相似的氣質,但更為銳利。
「我爸的工廠,剛導入了AI。」振豪說。
「恭喜。」
「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他想要的。」振豪說出了心中的困惑,「我好像在用我的『演算法』,強行去『擬合(Fit)』他的世界。」
「那你呢?」欣怡看著他,「你的『模型』,是你自己想要的嗎?」
振豪答不出來。
第六章:上線之日與陰影
「騰達飛精密 AI 品管系統 1.0」正式上線的日子到了。
李文騰難得穿上了西裝,邀請了所有「台中市精密機械廠商會」的同業。他要讓所有人看看,他李文騰的工廠,不是老古董。
「各位,」李文騰站在產線旁,聲音洪亮,「這就是阮兒子,李振豪,從台北帶回來的...『AI』。」
振豪啟動了系統。
輸送帶啟動,零件流過鏡頭。螢幕上,綠色的「PASS」和紅色的「DEFECT」快速跳動。機械臂精準地將瑕疵品夾出。
「百分之百。」振豪看著 MLOps 儀表板上的即時數據。「爸,不良率,降到 0.5% 以下。」
所有的廠商代表都鼓起了掌。李文騰的臉上滿是驕傲。
系統穩定運作了一週。工廠的效率提升了 30%。李文騰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把阿菊姐那批老師傅,轉型成「AI 標註師」。
一切都太完美了。
第二週的週一凌晨,工廠的警報系統突然大作。
振豪從宿舍床上跳起來,衝進工廠。
眼前的景象讓他血液凝固。
品管產線上的瑕疵品堆積如山。AI 系統的螢幕上,一片慘綠——所有的零件,無論好壞,全被標記為「PASS」。
「怎麼回事!」李文騰衝了過來,臉色鐵青。
「阿凱!阿信!查日誌!」振豪吼道。
阿凱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冷汗直流。「Hao哥...日誌...日誌被洗掉了。而且...」
阿凱指著伺服器:「我們的模型...被替換了。」
「什麼叫被替換了!」李文騰一把揪住振豪的衣領。
「是外部攻擊!」振豪推開父親的手,「有人駭進了我們的系統!」
第七章:對抗性攻擊 (Adversarial Attack)
「這不可能!」張總在緊急會議上大喊,「我們的系統有防火牆!是『L21203 AI 風險管理』的一部分!」
「他們沒有攻擊防火牆。」振豪的臉色和他的襯衫一樣白。「他們攻擊了『模型』本身。」
振豪在白板上畫出架構圖。「我們的系統為了『持續學習』,設定了一個API 端口,讓老師傅們可以上傳新的瑕疵樣本,進行『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
「這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這個 API 的權限管理(L22202)沒做好。」振豪的聲音在顫抖,「攻擊者找到了這個漏洞。他們沒有上傳病毒,他們上傳了『看起來正常』的圖片。」
阿凱把一張圖片投影出來。「Hao哥,你看。這是一張『良品』的照片,但攻擊者在上面疊加了一層極其微弱的、肉眼無法辨識的『噪聲(Noise)』。」
「這就是『對抗性攻擊(Adversarial Attack)』。」振豪的聲音冰冷。「對人類來說,這還是良品。但對AI來說,這層噪聲被『特徵提取層』放大了。AI 會認為,『帶有這種噪聲的,就是良品』。」
「攻擊者,」振豪說,「在三個小時內,餵了我們的模型十萬張這種『假良品』。他們用我們自己的學習機制,『毒化(Poisoning)』了我們的模型。」
「結果,」阿凱絕望地說,「現在模型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良品。它『瞎了』。」
李文騰頹然坐下。他不是聽懂了技術,而是聽懂了結果。
「是誰幹的?」
「...」振豪看著日誌上那個來自東歐的跳板 IP,「我猜,是我們的競爭對手。知道我們上線AI,想一舉打垮我們。」
「我不管你用什麼『狗屁演算法』!」李文騰指著門外,「產線已經停了!客戶的訂單明天就要出貨!你現在告訴我,阿菊姐他們在哪裡?」
振豪看著父親。他知道,這不只是技術的失敗,更是信任的徹底崩盤。
「我去叫他們回來...」振豪沙啞地說。
「不用了。」李文騰站起來,「我親自去請。」
第八章:第二市場的覺醒
那天凌晨,振豪一個人坐在台中「第二市場」的「老賴茶棧」門口。市場還沒開,只有送貨的卡車和零星的早起老人。
他一夜沒睡。他失敗了。他不只賠上了自己的積蓄,更賠上了父親的信任,和幾十位老師傅的工作。
他以為AI是萬能的,但他忘了,「L23401 數據隱私、安全與合規」從來都不只是理論,而是血淋淋的戰爭。
天色微亮,他走進市場,點了一碗「顏記」的肉包和餛飩湯。熱氣蒸騰,但他吃不出任何味道。
他想起了欣怡的話:「你的模型,是你自己想要的嗎?」
他想要的,是證明自己。結果,他毀了一切。
「少年仔,」隔壁桌一個賣菜的阿伯開口了,「看你規晚坐佇這。失戀喔?」
「...比失戀還慘。」振豪苦笑。
「無啥啦。」阿伯喝著米漿,「天塌下來,當棉被蓋。台中這所在,地震看多了。房子倒了,再蓋就好。只要『地基』還在。」
振豪愣住了。
地基...
他突然想通了什麼。
他的模型被「毒化」了,但他最初的、由阿菊姐標註的、那十萬張乾淨的「黃金資料」還在!
他的「地基」還在!
他丟下錢,衝出市場,發動了車子。
第九章:零信任與邊緣運算
「阿凱!阿信!全部起來!」振豪衝進實驗室,把睡袋裡的兩人搖醒。「我們還有機會。」
「Hao哥,模型毀了,日誌沒了,怎麼救?」
「模型毀了,我們就重練!但這次,我們要蓋的是一座『要塞』,不是『紙房子』!」
振豪在白板上瘋狂寫下新的架構:「騰達 AI 2.0:『L22202 零信任架構(ZTA)』 + 『L21302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
「第一,」振豪說,「斷開所有對外的API!『L23401 安全合規』是最高原則。從現在起,我們的AI系統是『內網』,物理隔離!」
「第二,『零信任』。沒有人可以相信。阿菊姐他們要上傳新樣本?可以。但必須經過我、阿凱、阿信三方交叉驗證,才能進入『待訓練池』。所有存取都要有『RBAC(基於角色的存取控制)』。」
「第三,」振豪指向產線,「模型不上傳雲端。我們在每一台檢測機旁邊,安裝『邊緣運算』裝置。模型直接在『L21302 終端裝置本地端』推論(Inference)。」
「Hao哥,」阿凱問,「這樣...攻擊者就碰不到模型了?」
「沒錯。他們連API都找不到。」振豪說,「而且,這能真正實現『即時推論』,把延遲降到最低。」
「但是,」阿信提出關鍵問題,「如果攻擊者又找到了新的『對抗性樣本』呢?我們怎麼防?」
「好問題。」振豪笑了,眼中閃著瘋狂的光芒。「這就是第四點:『L23304 模型優化』——我們要主動『毒化』我們自己。」
「什麼?!」
「這叫『對抗性訓練(Adversarial Training)』。」振豪說,「我們要自己生成那種『帶有噪聲』的攻擊樣本,成千上萬張,然後告訴模型:『這,也是瑕疵品!』。我們要強迫模型學會分辨『真正的特徵』和『惡意的噪聲』!」
第十章:台中火力
李文騰走進實驗室時,三個人正圍著一堆主機板和散熱器。
「你們...在創啥?」
「爸,」振豪抬起頭,滿眼血絲,「給我48小時。我要把系統救回來。」
李文騰看著白板上那些他看不懂的架構圖。他沉默了幾秒鐘,轉身走了出去。
半小時後,他帶著研發部的張總和一群老師傅回來了。
「張總,」李文騰下令,「把機台上所有的『邊緣運算』主機板,全部裝上去。阿菊姐,妳帶人,把這三個月所有的不良品,全部重新標註,一張都不准少!」
老師傅們動了起來。
這一次,不再是李振豪的「AI 專案」。 這是「騰達飛精密」的戰爭。
振豪和阿凱負責「對抗性訓練」。他們用 GAN(生成對抗網路)生成了數十萬張看似良品、實則帶有微小噪聲的「攻擊樣本」。
「『L23103 數值優化』開始!」阿凱喊道,「Hao哥,『L23303 損失函數』開始收斂了!」
振豪盯著螢幕。模型正在學會忽略那些惡意的噪聲。
48 小時後,振豪按下了「部署」鍵。
「騰達 AI 2.0」上線。
「Hao哥...」阿凱的聲音在顫抖,「外部 IP...又來了。他們在用新的噪聲樣本攻擊我們的...等等,他們連不上我們的 API!」
「意料之中。」振豪說,「現在,執行 B 計畫。」
振豪拿起一個隨身碟,裡面裝滿了最新的攻擊樣本。他走到產線,故意讓相機拍下這些「被攻擊」的良品。
AI 系統的螢幕閃爍了一下。 「PASS」。 「PASS」。 「PASS」。
模型,學會了抵抗。
這時,一個真正的瑕疵品流過。 「DEFECT - 髮絲紋。」紅色警報響起。
振豪轉向他父親。
李文騰看著螢幕,緩緩地吐出一口氣。他走過去,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做得好。」
第十一章:草悟道的風
一個月後,「騰達飛精密」的「AI 智慧品管系統」震驚了台中的精密機械業。不良率被穩定控制在 0.3%,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李文騰成了廠商會的英雄。
振豪把營運交給了阿凱和阿信。他自己則開始了一個新計畫——「騰達 AI 服務部」。他要把這套結合了「邊緣運算」和「零信任安全」的 AI 解決方案,賣給台中所有的傳統工廠。
他不再是那個只想證明自己的台北菁英。他找到了他的「L21202 導入規劃」——為這片他生長的土地,進行數位轉型。
週六下午,他約了欣怡在「草悟道」見面。
陽光穿過樹葉,灑在草地上。街頭藝人正在拉著小提琴。
「所以,」欣怡遞給他一杯外帶的冷泡茶,「你找到你的『模型』了?」
「找到了。」振豪喝了口茶,甘甜的茶香讓他想起了家。「我以前以為 AI 是『L23103 數值優化』,是冰冷的數學。但我現在知道,AI 其實是『L21203 風險管理』,是關於『人』的。」
「怎麼說?」
「你必須理解人的經驗,」振豪說,「像阿菊姐的經驗。你也必須防範人的惡意,像我們的對手。你更要回應人的期望,像我爸。」
他看著欣怡:「它不是要『取代』人,它是要『保護』人。」
欣怡笑了。「看來台中的風,把你『調參』得不錯。」
「Hao 哥!」阿凱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他正和阿信在草地上丟飛盤。
「Hao 哥!晚上『宮原眼科』吃冰啦!」
振豪笑著搖搖頭。「欣怡,有興趣...一起去吃冰嗎?」
欣怡看著他,陽光在他的側臉上勾勒出成熟的線條。「好啊。不過,我聽說『第四信用合作社』的比較好吃。」
「那就去那家。」振豪站起身,向她伸出手。
他看著眼前的國家歌劇院、寬闊的綠園道,和遠處大里工業區的煙囪。台中的風依舊溫暖,它不再是挑戰,而是擁抱。他終於找到了他最舒適的「收斂點」。
全文完。 CCChen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