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Elon Musk 最近第三季的 earnings call 跟股東大會,以及昨天(11/23)的 X posts,Elon 都有強調 Tesla AI 晶片相關的工作,最近也發了一篇 X post,提醒大家特斯拉其實早就擁有完整的晶片設計團隊,在開發自用的 FSD 車載晶片與資料中心晶片,目前特斯拉車上搭載的是 AI4,AI5 接近 tape-out,AI6 已啟動設計,目標是每 12 個月把新設計推進至量產,特斯拉 AI 晶片,不只是自動駕駛改善交通安全,也為資料中心(推論/訓練)、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做準備。
Ashok Elluswamy 也在同一則貼文提到,特斯拉的晶片與 AI 軟體同步協同設計,追求效能、功耗與成本的綜效,他舉例說明 AI4 能在約 1 ms 處理並理解百萬像素的即時路況影片。正如 Elon 兩週前(11/8)在 X 上所說:「Tesla 自動駕駛 AI 最大的技術挑戰,就是要把 1.5GB/s 的影片數據壓縮到僅 2kB/s 的控制輸出,還要用一台小小的車載電腦,而且不能出任何錯。」這也解釋了為何 Tesla 強調晶片與 AI 軟體的協同設計,以及快速迭代AI5、AI6等硬體。
從 Elon 與 Ashok 的最新發言,加上 v14.2 已經出現大量從 A 點到 B 點幾乎零干預的實測影片來看,純技術層面確實已大致成熟,目前規劃都轉向掌握晶片設計快速迭代、晶片製造、供應鏈管理,特斯拉需要相關人才來幫忙這部分,所以發文宣傳希望可以藉此招募相關人才。接下來瓶頸已轉為需要法規批准、社會接受度與 AI5/AI6 晶片量產供應鏈的加速,所以我也寫了這篇文章幫忙宣傳,也看有沒有人可以跟台灣主管機關反應,有能力的人也可以加入特斯拉幫忙發展物理世界 AI,台灣新聞也常常看到老人跟三寶駕駛造成交通意外傷害,已經解決的技術,若卡在政府批准感覺很可惜。從投資角度來看,明年 Tesla 若能順利拿下多國無人駕駛許可、Robotaxi 在美國多城市大規模營運,配合 AI5 晶片順利量產,成長曲線將極具爆發力。

2025 ICCV 會議 Ashok Elluswamy 演講投影片解釋自動駕駛技術
FSD v14 timeline
- v14.1:2025/10/07 小量發布(相較前版模型參數量約十倍)
- v14.1.3:2025/10/20 大規模發布給車主
- v14.2: 2025/11/21 多數用戶感覺A→B 幾乎免干預
- v14.3: 另一個大更新,可能加入 reasoning;Elon 稱「最後一塊拼圖」
- v14 Lite: 2026Q2 for HW3
Supervised FSD Area
- 2024/10 美國、加拿大
- 2025/02 墨西哥、波多黎各、中國
- 2025/08 挪威批准
- 2025/09 澳洲、紐西蘭
- 2025/10 瑞典批准
- 2025/11 南韓 (for Model S/X first)
- 2026/02 RDW 荷蘭車輛管理局批准,歐盟可以透過 EU Article39 豁免UN-R-171 DCAS 跟進批准 FSD
AI5 晶片特點與時程
- 整體效能相較 AI4 提升約 40 倍
- 運算能力約為 AI4 的 8 倍
- 記憶體容量約為 AI4 的 9 倍
- 記憶體頻寬約為 AI4 的 5 倍
- 刪除傳統 GPU 與 ISP,針對特斯拉 AI 模型與視覺推論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硬體模組
- 三星(Samsung)與台積電(TSMC)雙代工模式,分散風險並確保產能
- 2026 小量試產,用於內部測試與早期部署
- 2027 大規模量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