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教改結論的主軸是鬆綁,希望解決學生升學的壓力,於是廢除聯考,改成多元入學,同時也決議廣設大學。 當年所追求的方案雖然已陸續完成,但是想要的最終目標卻沒有達成,為了鬆綁所做的規劃,十多年下來,學生的壓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沉重。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我想或許有一部份來自於近年全球化競爭的加劇,每個家長都非常焦慮,害怕孩子輸給別人,無法放棄對考試分數的重視,冀望考上明星學校好確保未來的競爭力。 但是知識與學歷真的能確保孩子未來的發展嗎?美國趨勢專家平克在「未來等待的人才」就提醒我們:「由分析、邏輯與知識建構而成的資訊時代,慢慢從世界舞台退場。緊跟著粉墨登場的是以創意、整合、設計與同理心取勝的「理念時代」因此,缺乏藝術涵養與整合能力的白領知識菁英,漸漸受到第三世界低薪白領階級的影響,反而這個時代最搶手的,是遊走於不同領域的跨界通才,要為這個時代所用,就必須興趣廣泛,善於自我反思、好奇、適度冒險、有毅力,且樂在其中。 但是隨著時代改變,我們的家長以及傳統思惟卻沒有隨著調整,甚至我們的教育是否將一個從富有創意,興沖沖愛玩的孩子,變成充滿負擔、僵化,只會考試背標準答案的學生? 創意與跨界的能力該如何培養? 或許我們可以從古今中外最著名的跨界天才,達文西的幾個特質來探索,有人稱他是人類尋求理性與感性合一的理想,他在科學與藝術上同時具有偉大的成就,他留下許多的筆記與紀錄,被後人詳細的研究,歸納出七項達文西的特質。 首先是好奇。他對生活充滿無窮的好奇,這種想瞭解,想學習與成長的渴望,是知識、智慧與發現的原動力。 再來是實證。從經驗中求證知識的真假,並且使頭腦掙脫種種習慣和成見,願意從錯誤中學習。 第三是感受。善加利用自己各種感官能力,追求真實且生動的經驗。 第四是包容,能夠接受模糊與矛盾,並且在不確定的情境中保持開放的態度,這種能力在鉅變的時代尤其重要,因為沒有人確定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也沒有人能保證什麼方法一定能成功,但是在一切都不確定之下,我們還是要做決定,要努力往前走。 第五是全腦思考,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以全腦進行思考。 第六是儀態,也就是培養優雅的風範,靈巧的雙手,健美的體格與大方的舉止,換句話說,除了重視精神心靈之外,也要照顧到身體的健康與發展。 最後就是關連。要能夠瞭解、體會萬事萬物和所有現象都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能夠系統性思考。達文西能夠有這麼傑出的創造力,最重要秘訣就是他終生都在練習著把互不相干的元素結合起來,使他們產生關連,形成新的模式。其實所謂跨界的能力指的就是從看似無關的領域之間,找出彼此的關連,看出事物的關係和模式,這也是電腦無法取代人腦最關鍵的能力。 常常會覺得我們陪伴著孩子,希望能給他們最好的教育,無非就是希望他們能在長大後的未來世界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因此我們一定要瞭解未來世界的模樣,其實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是未來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面對複雜,高速,超國界的變化,不管人,社會到國家,都要不斷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因為在這個空前巨變的時代裏,我們沒有確切的規則可循,沒有前例可以引導我們,在這個大實驗的時代裏,人人都必須學習達文西的創造與勇氣,才能存活下來。 換句話說,我們的孩子要面對的是一個充滿不確定與挑戰的世界,孩子需要那些能力和視野,才能準備好面對它、迎接它,這是身為父母與師長必須重新想像與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