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農場的套路已經出現很久,這種騙點閱衝流量的文章許多人已習於辨認,這種文純靠釣魚標題,沒有內容的文章,被市場唾棄並不意外。不過,現在的網路世代,發展出新的文字套路,與純粹釣魚是標題不同,他的目標是在內容匱乏的前提下,營造一個內容豐富的表象,然後盡力吸住你的眼球,只為留下你的一點印象。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年代,很難想像沒有內容,是要如何吸引人。
但真的有辦法。
文章:文字迷宮體,讓你彷彿墜入雲端
最近發現數位行銷界出現的一種寫文章的方法,常出現於臉書、微信公眾號、IG的發文,甚至最近發現,在文字密度最高的Medium上也開始出現。
這是一種什麼文體?你可能也看了不少。簡單說,是一個某程度固定的版型可套用任何主題,用複雜的排版、插圖打亂閱讀節奏,輔以簡短、不具體的描述,使人忘記自己身在何方的文體,我稱之為文字迷宮。
一篇典型的文字迷宮,他的套路經拆解有三:
1.固定的版型、複雜的符號搭配:
首先文章架構會出現大量的符號,一、(一)1. 對他們來說太無趣,這種文最大的特色是各段落之間通常不會有邏輯推演,因此要有特殊符號做搭配:
【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你多久沒有跟爸媽說話了
▲一場告別的選擇題
然後每個段落中間會插入 — — — 隔開
最後再加上##這就是人生 作結。
交叉搭配的結果,讓文章像是個拼湊起來的拼圖。
再者,文章會有大量無意義的段落(充版面,看起來像文章);文章中間通常會穿插一些名人的名言、自己很有感觸的話,也常看到羅振宇的方法論。
結尾通常不重要,沒頭沒尾作結的居多,因為這裡的重點是貼上之前的文章連結、IG\FB名稱,配合俏皮話希望有小額捐款及鼓勵加入公眾號QR code。
2. 短句、關鍵字
通常文章的句子都滿短的,不會超過10個字。好處是降低閱讀門檻,大量的字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難關,再者,把文章結構碎片化,代表讀者可以入眼即消化,讀得完。
而且句子短,作者很容易丟大量關鍵字讓讀者抓,例如區塊鏈、AI、自我成長、斜槓⋯,讓一篇文章看似很跟得上潮流。
3.不停提出問題,給似是而非的回答或是無關痛癢的註解
- 身邊有多少懂你的朋友? — 沒關係,給自己一個鼓勵
- 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你必須要用盡十二萬分的努力
- 有些人覺得職場很痛快,
有些人覺得職場很現實。(對於職場的形容我可以寫一百種)
將2.跟3. 交互運用後,「迷宮指數」可以暴增,讓我們看到以下這個經改編的例子:
「我能了解,在你的情況,認識自己,了解需求,找到方案,甚至我可以說,所謂的成功,的確需要一點運氣,但你與大眾不同,活出自己的路,最關鍵的是:現代社會的思維模式。」
整段話主要用4–5個字的短句組成,簡單好讀,然後有一些讀者愛看到的關鍵字:認識自己、成功、現代社會⋯,最後雖然說是最關鍵的是,但讀完這個註解,實在也不知是現代社會的何種面貌?也不知是哪種有價值的思維模型可供參考,留下的就是一句無關痛養的話。
經過大量問題、回答、註解的洗禮,讀者往往抓不到重點,這時有部份讀者會誤認為文章或作者深不可測,但通常這種火星行銷文真的沒有重點。看似資訊量大,卻什麼都沒留下。
文字迷宮體的重點在於藏拙,它無法顯現作者的內涵多豐富,但可以隱藏內容的空洞,讓閱讀者彷彿走在迷宮或雲端之中,忘卻自已本來要看什麼、忘記本文主題、也忘記作者之前ㄧ句到底講了什麼。
最好在讀完的瞬間什麼都忘光,只記得作者名稱,然後因為「我好像看完了他的文章」而按下點閱或讚。
我始終無法欣賞在欠缺內容的狀況下,仍以文字迷宮方式迷惑讀者,因為我認為,
真正的強者,需要的是文字的累積,段落的鋪排,深度才能顯現。文以載道,才能同時顯現自己的人格特質,然後,粉絲、讀者的累積是必然,強求不來,求來的久了也會被看破手腳。
我認為架構本身是中性的,沒有所謂優劣之分,架構是為了服務文章的目的而生。例如是心情抒發時可能需要散文體,或是「覺得傷心」,對特定議題探討,可能需要一層堆一層的編排、還是一個形象塑造的行銷形像文,那可能沒有既定形式。
但在一個公共場域,如果明明是個缺乏思考、欠缺人生經驗,少有體悟的傢伙,卻總是套用這種文字迷宮讓人陷入錯誤,是一種誤導,或是被讀者拆穿發現是一個沒料的作者、或是一個無趣的產品。我認為對讀者或是作者而言,都不是好事。
不可諱言,即使是使用文字迷宮文體的作者,本身可能也是有料、或具備吸引力的人格特質。可是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有才有料,適當的排版,分明的架構即可顯現,何苦把才華跟材料切割地破碎不堪?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我在想,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是不是讓所有人身上都背負了一種急切感,必須快點冒出頭,否則就要被時代的巨浪的淹沒?是不是都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也被迫要加緊上場?是否太急著要證明自己具有影響力,能夠用文字影響其他人?
這篇文不在於批判任何人,只是要點出現象,而且這個現象不只出現於文章中,影片社群,例如抖音也是如此:
想用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最遠的擴散效果。
這是網路世代為了因應時代的特色所出現的新文化。我們身處其中。
我始終相信,能夠成功的人,是懂得等待、累積,然後一舉爆發;而不是還沒準備好就急於發洩的。
我有點任性的認為,當擴散成為作品寫出來的唯一目的,就失去了作品原本存在的意義了,寫出來的東西我相信也很難真正啟發人心或產生共鳴,換言之,好作品不會發生。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但好的作品,不是簡簡單單。
經典的作品 – 笛卡兒的沉思錄談到我思故我在,還有被改編無數次的三國演義,這些經典是無法在簡單中誕生的,需要時間來醞釀,更需要經得起時代的考驗。這道理自古皆然,在網路時代我們仍然可以有相同的期許。
如果單純喜歡我的文字,希望看到更多的話,請幫我按下追蹤
。也請記得
Follow 果殼Medium:
果殼FB:
果殼 Mr.Shell讓我們與你分享更多好文章
更歡迎你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跟你討論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