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宛如加禮宛的潮水來回旋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加禮宛是個相當古老的名字,老到大部分土身土長的宜蘭人都會遺忘。這個名字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閱讀而被深深地扎在心田裡,當時候我並不知道多年後的某一天,我會從南方遷徙半座島嶼到宜蘭生活兩年。宜蘭兩年的日子裡,說到看海如果貪的是一片湛藍的色調,那肯定要往粉鳥林去。如果喜歡的是岩岸風景,位於頭城的北關會是個很好的選擇。若遇上傍晚青黃不接的魔幻時刻,三川匯流的河口北岸,名為東港的小漁村因距離蘭城不過十來分鐘車程,也是我經常到訪的地方。

但那些日子,我總是忘記加禮宛。

近日跟宜蘭朋友說起利澤簡,為了地名的發音還特別找了些考據。才想起順著冬山河繼續下游,過了利澤簡後就理當到達的加禮宛。我跟朋友說,我還沒去過加禮宛。我一直以為我沒去過加禮宛。事實上在某次風暴懸在海外的雙十連假裡,秋風漸起的宜蘭,雨下下停停,許多遊人都卻步了,遂有了一個難得不太擁擠的宜蘭假期。那個假日我在冬山河騎單車,說什麼就是想一直騎到河口為止,那其實是一種著魔般地執著。在那之前的某個夏天,我常常夢到自己站在河口,我一直知道那是東部,卻不清楚究竟是哪條河的出海口。我必須去,所以一直往河口過去,直到沒路為止。我到達河口時看見一片沼澤,在那之前我並不知道冬山河事實上沒有實際的河口,真正的河口其實是蘭陽溪的出海口。而那並不是我夢裡的樣子,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那裡正是加禮宛。

準備了整整一年的考試結束的這天,終於有種偷得閒致的愉悅,下午五點,我從台北出發,決定去加禮宛。我在六點半左右抵達,天就要暗了,魔幻的色調開始漫起,月光在海上波動,迷幻異常,天光翳入山脈的彼方。這是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景象。在河口的南北岸看海其實並無二致,幽浮在銀藍色海浪裡的龜山島、綿延成新月狀的寂寥海岸線、被時間拉成譎紫色的夕日昏黃,還有海洋後面,那個更遠更遠的遠方。

天色完整地暗下來後,我離開,我依著濱海公路向北開,然後穿過平原,回到我曾居住的、繁華又典雅的蘭城而去。與友人簡單的晚餐與談話後我北返回大城,並沒有一定要過夜的道理,也沒有回到宜蘭非得要做的事。對我來說這裡就是家鄉,什麼都想念也好,什麼都不做也罷,並沒有什麼是可惜的。我在離峰時間自由出入山脈兩端,車程不過一個小時左右,一個人開車的時候我善於思考,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我把感官更全能地開展,自由的享受海風,享受夜幕,享受四顧闃寂的生命。我知道孤獨也是一種力量,有些聲音必須只有自己的時候才能聽到。

譬如潮騷。

回來的路上,潮水的聲音在我耳道理旋繞。也許所有生命的相遇與重逢必然有它深具的道理。就像我第一次到達時並不曉得,就像我在北岸遙望時並沒想到。一直到多年後我又尋尋覓覓的時刻,我才明白:關於到達,始終都是我一個人的功課。冬山河截取之後就成了直通的大河,卻也有它不願注入海口的最後一刻。這都是一種讖語,就像我們始終都在學的兩人關係與自我面對的課題,一切如此艱難,卻又如此接近美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海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收錄散文
阿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4
但到底心裡也幾乎都能踏實地明白,那個所謂的征服,多半是那個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自己,不是山的本身,更不可能是面對起來我輩渺如螻蟻的大自然。
Thumbnail
2023/09/14
但到底心裡也幾乎都能踏實地明白,那個所謂的征服,多半是那個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自己,不是山的本身,更不可能是面對起來我輩渺如螻蟻的大自然。
Thumbnail
2023/05/14
後來我才知道那長篇小說是石黑一雄、短篇小說是伊迪絲、是卡夫卡⋯
Thumbnail
2023/05/14
後來我才知道那長篇小說是石黑一雄、短篇小說是伊迪絲、是卡夫卡⋯
Thumbnail
2022/07/05
就像媽媽與媽媽的鬩牆,最後一個死去,一個失去,誰佔了誰佔便宜,到最後還不是徒留傷心。講真話在現實世界裡,誰會想要這種結局?還不因為是劇,才能追得過癮。
Thumbnail
2022/07/05
就像媽媽與媽媽的鬩牆,最後一個死去,一個失去,誰佔了誰佔便宜,到最後還不是徒留傷心。講真話在現實世界裡,誰會想要這種結局?還不因為是劇,才能追得過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宜蘭河一條承載著歲月與故事的河川,有著許多宜蘭人的記憶曾被詠頌,沿著河流慢慢行慢慢回憶那曾經的歲月,或不曾經歷但值得探索的故事。
Thumbnail
宜蘭河一條承載著歲月與故事的河川,有著許多宜蘭人的記憶曾被詠頌,沿著河流慢慢行慢慢回憶那曾經的歲月,或不曾經歷但值得探索的故事。
Thumbnail
不知道要去哪就會去的地方 當然是:淡水! 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觸。 看到這麼開闊的景色,當下身心都被療癒了。
Thumbnail
不知道要去哪就會去的地方 當然是:淡水! 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觸。 看到這麼開闊的景色,當下身心都被療癒了。
Thumbnail
當我們騎在新潭路上,經過直潭淨水場那個大彎道時,開闊的山谷,卻令我感動不已,我在台北盆地住了十年了,如今才見識到台北也有這樣迷人的風景。
Thumbnail
當我們騎在新潭路上,經過直潭淨水場那個大彎道時,開闊的山谷,卻令我感動不已,我在台北盆地住了十年了,如今才見識到台北也有這樣迷人的風景。
Thumbnail
<<秋天,我忍不住為像母親般美麗溫柔的宜蘭寫詩。>>
Thumbnail
<<秋天,我忍不住為像母親般美麗溫柔的宜蘭寫詩。>>
Thumbnail
以前對宜蘭,總是不太感興趣,總以為那只是距離不遠的地方,但是總是提不起興趣,即使知道宜蘭人總是對宜蘭很喜歡,但心中認為,那充其量也不過是自家人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而已,因為這種認同感我也會有,所以對於宜蘭的總總讚美,還是不以為意。 好在,再過不久應該就會再去宜蘭玩。
Thumbnail
以前對宜蘭,總是不太感興趣,總以為那只是距離不遠的地方,但是總是提不起興趣,即使知道宜蘭人總是對宜蘭很喜歡,但心中認為,那充其量也不過是自家人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而已,因為這種認同感我也會有,所以對於宜蘭的總總讚美,還是不以為意。 好在,再過不久應該就會再去宜蘭玩。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Thumbnail
愛沙尼亞往湖區的公路旁,一排排白樺樹延伸到遠方,初秋,大陸型氣候卻已降至攝氏三度左右。 一條長長的寂寞公路,經過的人不多,車子也不多。坐在路旁,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公車,不自覺想起河流。眼前的公路有兩個方向,一端連結著我來的地方,另一端也通往我來的地方,生命其實是一個圓,河流有一天匯流到大海
Thumbnail
愛沙尼亞往湖區的公路旁,一排排白樺樹延伸到遠方,初秋,大陸型氣候卻已降至攝氏三度左右。 一條長長的寂寞公路,經過的人不多,車子也不多。坐在路旁,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公車,不自覺想起河流。眼前的公路有兩個方向,一端連結著我來的地方,另一端也通往我來的地方,生命其實是一個圓,河流有一天匯流到大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