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和及黃志恆的《津南遺失博物館》 ©Ayumi Yanagi
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期間,嶄新落成的「香港部屋」於首檔開幕展覽展示了一攝影計畫,即梁志和與黃志恆的《津南遺失博物館》。兩位藝術家前往香港部屋所在地津南地區,採訪當地居民,並收集許多居民的舊照片。
有趣的是,他們不再將注意力集中於影像中的主角,反而延伸到無意間入鏡的陌生人。這些陌生人和面對鏡頭的主角分享了同一個時空環境,甚至可能經歷相同的歷史、社會事件,我們卻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身分。梁志和與黃志恆挑選出其中七位陌生人影像,將他們的動作型態與衣著造型重新於攝影棚內再現。「重演」的照片只有白背景,抽離了時空脈絡,卻能夠超越黑白小相片的限制,陌生人一瞬間成為真人大小的彩色影像,像是直接跨越時空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跨越時空」的陌生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仔細瞧瞧陳列在展示台的舊照片原件,說明文字上,兩位藝術家依據居民訪談內容,半虛構了每位陌生人出現在這張照片情境下的故事以及心理狀態。
無意間被攝入的人物只遺留影像在相片中,卻遺失了身份。藝術家顛覆尋常,將「路人甲」化為主角,重新賦予他們厚度與重量。
這件作品讓我想起 2013 羅馬國際攝影節中,個人印象最深刻的 project 之一《Foresta Bianca》。策展人 Matteo Balduzzi 及社會學者 Stefano Laffi 歷時兩年,蒐集了 Rosignano Marittimo 城鎮居民將近一百個故事和上千張家庭相簿照片,並透過當地佈告、報紙、廣播、移動劇院等等方式,將故事報導、講述,「還」給城鎮的所有居民。這些故事揭示了城鎮居民的共同身分,並加深世代之間的了解,可說是一場「社區自傳」實驗。在展場展示時,也挑選了當時報導的報紙和資料一起呈現。
地方居民的故事和家庭影像的集合,雖然與特定地域密切相關,卻依然能夠反映自戰後至今許多義大利社會最重要的事件。
我想,《津南遺失博物館》有更多的趣味在於「照片」這項媒材本身。將「生活快照」或「紀念照」裡面經常無法避免的路人元素抽出,再模仿其姿態做「重演」和「翻拍」,讓原本帶有歷史感的載體(黑白照片)變得更貼近當下時空(彩色大尺寸輸出),帶來新穎的視覺刺激之餘,也讓觀眾容易投射與同理。半虛構的說明文字亦回應了攝影介於真實與主觀之間的特性。
《Foresta Bianca》是一個社會機構的計畫,著重在這個計畫對社區的影響。家庭照片的說明文字基本上根據訪談內容如實撰寫,而將故事「還」給居民則是關鍵,因此除了蒐集來的舊照片,刊載居民照片與故事的報紙等相關文件也成了展出的重要部份。
不論哪一種,我都很喜歡這種捨棄大敘述,以許多小人物的觀點重新理解歷史的角度,因此想把這兩個作品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