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忘記 (二) 目的,虛榮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香港,近兩年出版界漸漸流行於POD的出版方式,其實簡接整個寫作生態活躍起來,因為直接可以給作者出版的門檻相對低了,而且更可以廣納更多不同類型的故事風格聚焦一起,令讀者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相對於只是網上閱讀,能夠將讀者帶回到紙書的世界,其實各方面也有好處,特別是大家眼睛的健康。
我自己都正想從這個方式去做出版,問題是,我應該選擇那樣的作品做POD?
就是這個前設下,我開始就這個問題反覆思考了幾天,又有問過不同作者的意見,
其實... ...就算出版的門檻低了,在讀者的角度是不是有所改變?
相信一個讀者,習慣看愛情故事,斷然不會因為有POD的出現,令他開始留意武俠的實體書。最多也只是出版社大力於POD宣傳,令大家的作品有一線的補光機會。
最終讀者的本質還是不會改變,到底這個POD興起的時機,是出版起點或是空歡一場?
於是,收集了不同人的意見後,還是「記得、忘記」。
記得出版的目的,忘記出版的虛榮。
如果要令人發現自己,無論成功出版與否,這也是一個機會去令自己曝光。
無可否認網絡上的資訊泛濫得可怕,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真的有人在看,
更不知道今天在看故事的人,下星期還會否繼續看這個平台,
你唯一可以實碓信的是,你完成了一個作品。其他的,永遠不能說準。
如果一直在浮浮沈沈於虛擬的數字當中,可不一試將自己的作品放給出版社,
由他們去結集一起做個氣勢出來,等周邊的人也會看到大家的作品?
當然要出版社去處理是有代價,只在乎自己是否輸得起這少少錢。
然後,面對自己,到底有沒有一個作品可以印在書上,跟同類的市場去比較?
人類的社會,知識是一直在承傳下來,你永遠無法寫出沈從文的家書,
更不會有張愛玲的傳奇,但說的談的買的換的都是這些偉大的作家,
就算不是經典,流行小說也有不少名作者用不同的風格文筆相片名氣吸引讀者,
我這個「錯別字大師」真的可以在市場佔一角椅子嗎?
別傻了,或是應該說,我的身份應該還在銀河系之外,還未有耐先回到地球的香港的書店。
不過,最後都反問自己一句,是不是輸了這次,我的人生便要終了?
我就是相反,如果今後還想持續出版小說,錯過了就真的輸了人生。
其實遊戲玩法跟平台創作一樣。
只要堅持下來,讀者自然會有,問題是當讀者再找不到你的作品,大部份的也自然選看其他。
所以,有機會就不如買張門票,入場看看這個荒謬的世界吧。說不定有意外收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296內容數
    三年來,網上寫故事的一個記錄,為第四年的開始作反思及小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節錄於香港電影《流氓醫生》的兩段故事。 我覺得,《流氓醫生》最好睇嘅地方,就係佢係故事情節中,加多一份幽默感。令蒼白無力嘅人生,都有一種釋懷嘅心情,過後可以有一笑置之嘅豁達,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捱過... ...
    這是一篇讓我當上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出版作者後的感受。 寫作人,就是一種擅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人。而所謂的「擅用」,亦需要讀者與作者互相配合,在客觀標準下找到各自的... ...
    節錄於香港電影《流氓醫生》的兩段故事。 我覺得,《流氓醫生》最好睇嘅地方,就係佢係故事情節中,加多一份幽默感。令蒼白無力嘅人生,都有一種釋懷嘅心情,過後可以有一笑置之嘅豁達,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捱過... ...
    這是一篇讓我當上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出版作者後的感受。 寫作人,就是一種擅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人。而所謂的「擅用」,亦需要讀者與作者互相配合,在客觀標準下找到各自的...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拼死拼活工作被包裝成追尋夢想。追尋比自己更遠大的事,超越自我侷限、推動進步。 大膽追尋、努力追求卓越並沒有錯,只是直到有一天,身體警告你,或精神狀況刺激你,你問自己「為什麼我需要讓自己心力交瘁至此?」
    Thumbnail
    這首非比尋常的歌曲,被媒體及評論家驚歎為”史詩級散文詩”伴隨鋼琴和小提琴的聲音,鮑勃.迪倫以他低沉沙啞的嗓音悠悠的吟唱,這首如無意識流般的散文詩,以諾大的篇幅,將美國1960年代的文化片段,一句句巨細靡遺帶我們回到塵封的美國往事,由於歌詞存在大量歷史故事的文獻式引用,引發了歐美媒體和粉絲的歷史考據。
    Thumbnail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Thumbnail
    在這些糾葛的線團之中,閃現的記憶斷裂與虛構之處,是人與人之間不停堆疊的誤解與疏離,讀者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古老的城鎮因為這些誤解與疏離,逐漸崩解中。
    Thumbnail
    方格子與國家文化記憶庫合作的「回憶再開箱」活動,鼓勵平台創作者利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素材創作,產出了20篇以上的優秀作品。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其中兩位分別擅長視覺創作與建築評論的作者,穿梭於虛實之間,和大家分享記憶素材在他們的創作中,扮演什麼角色。
    Thumbnail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拼死拼活工作被包裝成追尋夢想。追尋比自己更遠大的事,超越自我侷限、推動進步。 大膽追尋、努力追求卓越並沒有錯,只是直到有一天,身體警告你,或精神狀況刺激你,你問自己「為什麼我需要讓自己心力交瘁至此?」
    Thumbnail
    這首非比尋常的歌曲,被媒體及評論家驚歎為”史詩級散文詩”伴隨鋼琴和小提琴的聲音,鮑勃.迪倫以他低沉沙啞的嗓音悠悠的吟唱,這首如無意識流般的散文詩,以諾大的篇幅,將美國1960年代的文化片段,一句句巨細靡遺帶我們回到塵封的美國往事,由於歌詞存在大量歷史故事的文獻式引用,引發了歐美媒體和粉絲的歷史考據。
    Thumbnail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Thumbnail
    在這些糾葛的線團之中,閃現的記憶斷裂與虛構之處,是人與人之間不停堆疊的誤解與疏離,讀者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個古老的城鎮因為這些誤解與疏離,逐漸崩解中。
    Thumbnail
    方格子與國家文化記憶庫合作的「回憶再開箱」活動,鼓勵平台創作者利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素材創作,產出了20篇以上的優秀作品。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其中兩位分別擅長視覺創作與建築評論的作者,穿梭於虛實之間,和大家分享記憶素材在他們的創作中,扮演什麼角色。
    Thumbnail
    <p>我去採訪、去書寫,是因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想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社會、與我一樣身處其中的人又如何自處,是因為想解答自己心裡的一個疑問:我該怎麼辦,也是每個書寫者一生在圍繞和追尋的終極命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