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熱的社會議題,當屬「香港反送中」事件,連韓國瑜這段時間所帶起的「韓流」風潮都硬生生給鋪蓋過去。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在於討論有關「反送中」的內容(這部分已經有太多管道),而在於這段時間自己觀察了不少人針對了這起事件進行立場論述的狀況,無論是透過大眾媒體、自媒體、文章、留言等等途徑,這起事件的火熱程度相信即便是政治冷感的族群們,恐怕也難以忽視。
對於這樣一起爭議性、敏感度、複雜性都極高的社會議題,會出現對立立場的對峙是必然無法避免的,無論是你是支持抑或是反對,站在民主意識的一方而言,都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然而,在一路的觀察與互動過程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反倒是那些打著客觀中立的名義,但實際上卻只是流於表面的資訊整合(有時候甚至連整合都稱不上)。這樣的行為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缺乏對於真實事件的充分挖掘而已,也扭曲了客觀中立的真正意義。
在談什麼是客觀中立以前(當然啦這是我個人主觀定義,有意見的歡迎互相交流),我必須特別強調這樣的一個事實,即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儘管這句話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但此時此刻的爆炸程度恐怕要遠遠超出十年前的時候。正因為這是一個資訊量過大的時代,也從而導致了資訊的碎片化,加上現在非常流行的各種假新聞、農場文章等,更是讓我們在進行資訊收集與整合的時候所遇到的困境更為艱鉅。也正因為如此,倘若決定進行訊息傳遞的話(無論是影片或文字媒介),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是必須的,並不能單純透過網絡上收集資訊,然後簡單整合之後就進行發表,絲毫不經過更進一步的思考解析,如此一來的話也就淪為和一般農場文沒兩樣了。
一個完整的思考邏輯架構,在我看來不僅僅只是進行各種不同立場的資訊收集和整合罷了,而是需要在過程中納入各種事件參與者的動機以及人性因素進行考量,尤其是在敏感度更高的政治議題。畢竟,所有的決策背後勢必來自於某種動機(就像你吃飯,可能是餓了,可能是時間到了,原因不一定相同,但一定會有個因素促使你做這件事),而動機則必然離不開人性面的範疇,任何沒有經過人性與動機因素的思辨過程在我看來都無法建構一個完整的邏輯架構,畢竟當我們談論的是人,卻不考慮人的內心因素,那還是人嗎?
我們就舉這次「反送中」的例子,無論你是支持或是反對,在你選擇立場的過程中,是否有將事件參與者的動機與人性因素納入自己的思考過程中?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沒有惡意的一次條例修改,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上百萬人為何願意冒著生命的風險都要投入這次的抗爭(要知道香港也就七百多萬人)?單純外國勢力的介入是否足夠掀起如此大的風波,倘若真的有外國勢力的介入(我是相信有的),人潮當中大約會有多少比例的人會受到這樣的介入因素而投入?為什麼特首林鄭月娥要如此急迫的讓修法通過,一個真正可以改善國家的修法為什麼要在過程中需要到暴力的介入(重點是結果還沒過)?林鄭月娥為什麼不在出現暴力流血之前就先暫緩,而是要等到更多的人潮更多的暴力流血才情願先停下來?難道幾十萬人就不是人嗎?
上百萬香港人為何願意冒著自己的家變成所謂逃犯天堂也要抗爭到底?香港也就七百多萬人,扣除掉未成年、老人、行動不便等族群,一度的兩百萬人幾乎等同於至少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上街頭了,哪怕真的有外國勢力的介入,然而一個國家同時存在那麼多完全沒有思考能力,純粹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的腦包可能性有多高?如果外國勢力可以讓著麼多人上街頭,那為何自己本身的在地勢力卻做不到?簡單一句腦殘智障就輕鬆帶過,難道不也是一種缺乏理性的行為嗎?
當然,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孰是孰非,大家自有公評。
接下來我真正想要談的是,什麼叫客觀中立(強調一次,以下為個人主觀看法)。客觀與中立在我看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客觀意味著不帶任何立場的前提下,儘可能全面性的針對事件進行論述;而中立則是在進行論述之後需要進行總結的時候,所可以選擇的一種立場。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在很可觀的針對相關事件進行論述之後,選擇站在中立立場,不支持正方也不支持反方。
因此,客觀並不等同於中立,客觀應當是值得每個人所追求的一種態度與方式,然而中立卻並非如此,一味地過度追求中立立場,在很多時候反而容易顯得矯情。你可以在客觀意地針對事件進行論述之後,在需要進行總結的時候,選擇表達個人立場,亦可以選擇不表達個人立場,亦可以用中立態度進行立場選擇,這才叫客觀。但並不是打著客觀的名義,單純流於表面的論述對立立場,也不進行深入探討與挖掘,就輕而易舉的表示凡事沒有對錯,而選擇中立不站邊,這並非客觀,而是對於事實的不尊重。流於表面的論述不僅僅只是彰顯出自身在深度思考能力上的匱乏而已,往往也表現出自身對於人性的無知(對,我就是在說哪些完全沒有被中共侵害過,還幫人家講好話的)。對於人性的無知,指的是對於人性中無論是善惡、好壞各種複雜面向,並不會納入自己進行事物評斷的流程中。然而當我們探討的事物中有人的存在時,卻不考慮人性因素,這對我而言當屬無知的一種。
中立並沒有不好,但似乎成為這個社會所追求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或是所謂政治正確的選擇。因為單純不敢得罪人而選擇中立,還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嗎?如果擔心得罪一方,你可以選擇不表態,但為了中立而中立,往往只會讓自己更讓人信任而已。尤其是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如果是無關痛癢的小人物,選擇不表態是可以接受的,某種程度上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做法。然而當作為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因為擔心得罪其中一方,而選擇不表態或是為了中立而中立,反倒容易被視為缺乏擔當的做法。
尤其是當作為人類的自己,看著同類被惡劣的手段對付的時候,我實在無法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來表達所謂的中立,我只是人,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