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滋味》為李惠仁導演2015年的作品,整部片架構超棒,由壹傳媒來台的歷史與爭議,慢慢將層次拉高,談及台灣媒體與社會的狀況,並在影片的後三分之一,再次抽高層次將中國影響台灣議題拉進來談。
很喜歡這部片。 對我來說這部片也是部在「講事件」的紀錄片,但跟一般我認為的「講事件」的紀錄片(如前幾周在公視看的《假基因之名》、《紅色間諜理論》)很不同,《蘋》不會讓我覺得無聊。很直觀的去想這三者紀錄片,會覺得他們共通的製作手法就是採訪很多人、放滿多影音資料的,那為何我會有這樣不同的感受呢?想去探討這點。又,剛剛上網查了一下
紀錄片的分類,發現有個叫Bill Nichols 的人將紀錄片分為六類。《假》與《紅》可能會被我分在
闡釋型紀錄片(Expository Documentary),因它們都好像站在一個客觀權威的角度去講述他們要談的議題;而《蘋》我覺得可能在身為闡釋型的同時也帶有點
參與型紀錄片(Participatory Documentary)的感覺,雖呈現的資料會讓你也覺得「嗯嗯嗯,原來是這樣啊!它說的好像是對的!」的感覺,但這部片也不避諱讓導演出場,讓你可意識到「有人在拍這部片,他是帶有主觀意識的」。 Michael Moore拍的片就帶有很強烈的這種感覺,而且也超好看!
一部片會有深度又好看其中必然會有許多原因。想先提一個我覺得滿重要的原因:雖然壹傳媒是這部片的主要拍攝對象,但這部片並不會偏袒壹傳媒、刻意說它好話。《蘋》在一開頭,就將一段黎智英的訪談,與許多名人控訴、痛罵壹傳媒的影像交叉剪接。這個剪接手法讓我很新奇,覺得你怎麼可以這樣玩你受訪者的訪談XD,但也同時可以知道這不是一部幫壹傳媒講好話、歌功頌德的片,導演要講的東西很有內容──導演的交叉剪接,將黎智英認為壹傳媒的價值(覺得狗仔只是求真),與外界如何批判壹傳媒(覺得狗仔文化極度惡劣),兩個極度衝突、對立的想法同時放在一起,先給觀者一個思想上的洗禮(我給你看兩邊的想法了,那你要思考你的想法到底是甚麼?)
滿好奇導演怎麼和壹傳媒洽談拍攝這部片的,或許黎智英也沒在怕XD。 另外我很喜歡這部片去拍壹傳媒的「血肉」。人們看壹傳媒的既定印象就是腥羶色,但當攝影機進入它們的本部辦公室時,你發現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還滿有趣的,有種揭開它們神秘面紗的感覺。諸如他們如何決定頭版的會議、如何去了解讀者意見、狗仔(或臥底)們闡述他們的工作內幕等,你會發現這些東西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所做出來的,這就是血肉。
還有兩個層次,但...距離看這部片已經有點久了,這次先擱著不談吧。但這部片有談到些比較專業的部分,老實說我沒有先備知識有點看不懂、跟不上影片的步調(ex.壹電視與有線電視的關係那部分)。但還是很好看,而且談的東西真的很重要,尤其看完才更深瞭解中國對台灣的影響真的很大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