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我是主講人謙信,無論您是否是第一次收聽,請讓我表達感謝。很多人對於歷史都有一種刻板、先入為主的印象,就是死板、沈悶、一大堆史料的東西,但是讓我們想想,歷史不就是過去的人做過、經過的事情記錄嗎?我們今天作的事情也是未來的歷史,怎麼會無聊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大概是我們成長教育過程給我們的印象吧!
有句話謙信一直放在心中:「這個世界上沒有新鮮事。」意思是我們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其實過去早已經發生過,只是以不同形式呈現而已!現在我們常苦於憂慮、挫折、不安、頹圮的心情,甚至是面臨選擇的關頭,在多不勝數的心靈雞湯與勵志課程、甚至是正面能量都四處滿溢的現代,我想最佳的解答是在自己;正確的說是在自己眼前,那就是歷史,我們經歷的,過去一定有人也有過,只是形式與時代不同,謙信不是什麼心靈講師,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誠心希望在某日某地的某人,會因為我的某段節目有所啟發、甚至是改變原來負面的想法,又或者是面臨猶疑不定的關頭,能夠下定決心決斷,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榮耀!
在節目開始之前,如果您喜歡提供的內容,不管您從什麼管道收聽,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最大支持,喜歡的話,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並留好評,喜歡的話也分享、推薦給您的好友圈,更歡迎您告訴謙信您有興趣的話題,會在後續的內容中加入您的意見。節目的文字稿與我自己讀過的延伸閱讀建議,請在瀏覽器輸入
kshin.co ,來到『
謙信的歷史廣場』,都會有您想要的資料,現在也在網站將我的著作《從杜甫的眼中看見真實三國》電子書第一卷,以pdf的方式提供給大家線上閱讀,只要回答幾各位問題,也會在每週一收到謙信的電子報,有上週的Podcast與推薦延伸閱讀的書籍,讓我提醒您補充有用的歷史知識。如果有想要討論節目內容或是抒發想法,FB也有開設『謙信自由討論廣場』社團,歡迎加入一起討論切磋歷史,期待與您相遇!主題是三國中很關鍵但是很少為人熟知的界橋之戰。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討論思考,面對困境時的思考方式。如果遇到所有主觀、客觀條件都極度不利的情況,逃避絕不是好方式,我們都清楚該去思考解決,問題在於該怎麼切入問題核心與善用自己的經驗,這篇或許能給你我一個方向。
熟知三國朋友大概很瞭解官渡、赤壁甚至夷陵之戰,但是這場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戰役,知道的人真的是太少,但是精采的程度絕對不輸那幾場,甚至戰術應用上還創下幾項前無古人的紀錄,接下來就讓謙信重新帶大家回到當時的時空環境吧!
當時是漢獻帝初平二年,當時漢朝河北四州能夠搬的上檯面的勢力,除了幽州的白馬將軍公孫瓚之外,就是曾擔任討董聯軍盟主、解散後用計謀拿下韓馥的冀州,準備開始發展勢力的袁紹。如果以一山不容二虎來解釋兩人大戰或許可以,不過當時兩人勢力範圍並沒有到比鄰而居的地步,正要發展勢力的袁紹與公孫瓚還沒有發生利益衝突不可轉圜的場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場戰役呢?
事情要從袁紹開始說起。這年元月,在去年連續遭到曹操跟袁術的拒絕後,怒向膽邊生的他,決定甩開膀子不管他人意見,以關東諸將的名義,讓冀州牧韓馥與自己聯名,以幼帝被董卓控制為由,假借各地太守名義廢獻帝,改立劉姓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更從渤海派遣原樂浪太守張岐出使幽州,表明擁他為帝的想法;不願冒大不諱的劉虞,隨即嚴詞回信拒絕,以為他不敢一次登頂的袁紹,說要表他為領尚書事,再次遭到拒絕,處處碰釘子後廢立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去年被徐榮殺敗好不容易屯兵陽人的孫堅,這時獲得深怕前線董卓威脅的袁術,移兵魯陽支援,但是這情況看在某人眼中卻相當不滿,誰呢,又是袁紹;不好親自動手的他,於是讓屬於己方的豫州刺史周昂領兵奪取陽人,恰巧他到的時候孫堅不在城中,順利的完成任務奪取城池。得知消息的孫堅嘆息說:「我們一同舉義兵,將要拯救社稷。逆賊將要破滅,卻各自這般行事,以後能和誰合作呢?」
聽到周昂與孫堅交戰,意識到這是袁家兄弟之間的另一個形式的對抗,後悔之前自己勸阻劉虞派兵幫助袁術,為了怕他記仇,公孫瓚趕緊派弟弟公孫越率兵千餘人前去幫助,沒想到還沒幫上忙之前就被周昂給射死,這筆帳也只能算在袁紹頭上了。
沒多久袁紹想要謀取冀州時,謀士逢紀的話讓公孫瓚成為被設計的對象之一:「做大事業,不占領一個州,沒法站住腳根。現在冀州強大充實,韓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約公孫瓚率領軍隊南下,他得知後必然害怕恐懼。 同時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講述禍福。只要他為突如其來的事情所迫, 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占據冀州。」
結果如逢紀所策劃的,輕鬆入手領地,但是百無一害嗎?倒也不是,過程中損失兵馬糧草一無所得的公孫瓚,又念起殺弟之仇,勢必不會善罷甘休,這個危機也只能自己解決了。
不久在東光消滅入侵的三十萬青州黃巾的公孫瓚,打算趁此聲勢拿下袁紹,於是趁著朝廷封賞的機會,讓手下羅列袁紹十大罪狀行文天下,號召河北諸郡協力討伐,這時機掌握真是高招。另一邊受困劣勢的袁紹,苦無機會反擊,不久兩邊決戰的時機即將到來。
自認河北三州刺史的公孫瓚,為了要引出對方主力率部前進到磐河。打算將計就計的袁紹,在決戰地點遲遲無法決斷,最後在謀士建議:界橋離磐河近,城南開闊平坦,適合大部隊的步兵開展,同時也有利於公孫瓚的騎兵衝鋒。心想地形平坦對自己是優點,對於公孫瓚也是,等於是打平,剩下就是挑誰來當先鋒的想法中決定了。
最後脫穎而出的是堪稱當時陣中第一的麴義,非漢人出身的他,對於少數民族的作戰風格再了解不過,加上向來在對抗騎兵作戰上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戰術素養、統兵能力,還有在河北諸州的名望,都不是其他人能夠比肩。
決戰前一天,袁紹把他找來就開門見山說:「這場決戰就讓你擔任先鋒,給你八百刀斧手,外加一千強弩兵,我在後壓陣,務必擋住白馬義從。」要是一般人聽到這樣命令,膽小的可能就直接腿軟,膽子大一點就直接回絕,不是一般人的麴義只淡淡說了兩字:「領命。」就轉身離開。認命了?絕沒有那回事情,從跟羌族長久 以來的征戰經驗,人多不一定好辦事,回到帳中打開地圖思考,該怎麼利用這些馬背民族的缺點跟作戰方式,決心打一場前人未聞的仗。
當天公孫瓚早早就把陣勢擺開,有多麼壯盛呢?把步兵三萬餘人作方陣佈置,騎兵左右兩翼各五千人,善於騎射精銳白馬義從為中央攻堅主力,同樣分為兩翼,左翼射右,右翼射左,呈現包抄陣勢,旌旗招展,鎧甲耀目,好不威風。
對面袁紹這邊呢?由麴義率領八百敢死刀斧手在前,一千強弩兵在後佈置成扇形,袁紹率領數萬步兵在後,觀察戰場風向的麴義更堅定想法,嚴令所有人持盾,沒有他的命令,不准妄動與攻擊。看到袁紹這點數量的前鋒,公孫瓚不禁失笑:「這點兵馬讓我白馬義從攻擊都嫌小題大做。」當即下令騎兵衝鋒,想要一鼓作氣把袁紹的前鋒衝個魚潰鳥散、土崩石解。
面對騎兵來勢洶洶衝鋒的麴義,下令所有人持盾低伏、不准探身,聽到命令才准行動,對於一般士兵來說,面對大隊衝鋒的騎兵,要不逃跑已經很難得,更別說低伏身軀等待命令,這壓力該有多大就有多大。公孫瓚騎兵從兩百步、一百步、五十步,接近到三十步距離時,下令刀斧手揚起土沙,齊聲大吼,一時間戰場飛沙遮目,位於下風處的公孫瓚部隊,風沙所及皆目不能視,戰馬因為兵士大吼受到驚嚇,麴義這時下令強弩兵抬弩齊射,佈置扇形就發揮作用,瞄準最前頭的騎兵,弩兵相對於弓兵,有更強打擊力道,先頭部隊馬上受到最強攻擊,一時戰場充滿哀號,戰馬嘶鳴、 騎兵死傷無數,本來還在沙塵中前進、倖免於難的騎兵衝到前頭,這時麴義下令刀斧手棄盾,先砍馬腿再殺騎兵,喪失機動力與衝擊力的騎兵,已經不足為懼。眼見白馬義從潰不成軍時,下令一千八百人開始追擊 ,公孫瓚的後續部隊因為前面死傷無數,趕緊回頭逃跑,進一步造成陣形潰散,追擊力道有多強?且不說公孫瓚的數萬大軍被打的抱頭鼠竄, 連手下大將、才剛任命不久的冀州刺史嚴綱都被斬殺就可知慘況。
這場仗是中國有史以來到這時敵我比例最懸殊的一場逆境戰,更是第一次以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步兵,打贏先天有兵種相剋缺點騎兵的戰役,當謙信看到砍馬腿的時候,當下想到就是專砍馬腿的岳家軍,難不成岳飛也跟麴義取其精華嗎?事實上各國將領在戰場演練都會取法過去,即使岳飛如此做也是人之常情,但就更顯出麴義的戰術不凡了!
謙信也是普通人,遇到無法解決問題時,當然也有過逃避的經驗,但是長大後重讀這段歷史之後,就真的有所改觀,面對生死關頭,麴義能以自身的經驗來克服所有不利的條件,創造自己的一線生機,我們今天所能面對的挑戰,也不可能比這更危險了,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拿出你我的生命經驗來衝破困難吧!
如果您喜歡謙信提供的內容,麻煩您動動手指用您收聽管道按下訂閱,就是對我的支持,如果可以,幫謙信留個好評或是留言建議意見,作為未來的改進參考。謙信也在fb開設
謙信自由討論廣場的社團,歡迎各位加入,不管有什麼樣的歷史討論都很歡迎,期待在社團與您相遇。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2d6seyq6u7b08337sxu2k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