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很難去表達情緒的人?學會表達情緒,讓心中的不快抒發出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平時你會跟你的家人,朋友表達你的感受嗎?就像說我很開心,我很不開心,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你經常做嗎?
當你長大成人,想表達你嘅情緒,比起童年時的困難多了?一來不知道有沒有聆聽者願意聽你的感受,二來別人沒有義務接收你的負面情緒,他們不是你的情緒垃圾桶。漸漸地,你學會了沉默,偽裝成高興表情,不讓人家知道你的真實感受。

可是,你這樣子不辛苦嗎?
開心時,你臉上出現笑容。
不開心時,你不會表現出來,你寧願獨自消化。

長期積累下來的負面情緒一旦沒有處理好,這是一個計時炸彈,當你遇到一件完全不能忍受的事,你將會一次過爆發,傷害到別人。當你冷靜過後,你會覺得很後悔。
還有人家沒有讀心術沒有能力去知道你內心的真實感受,猜不中你會生氣,猜中你就害怕了,弱點會被他利用或針對。其實人都是人,也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向你認為信任的人打開心扉真在不容易,總比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也好。

原因


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
當人們感到羞恥時,他們會試著「遮蔽住自己」、不讓他人發現自己感到羞恥的部分。他們極力否認自己的情感,更別說要將他們表達出來,他們不希望別人發現自己有了「不應當有的情緒」。

表達情緒可能會帶來傷害
情緒表達會有風險,人們擔心表達情緒會給人帶來傷害。有人認為表達情緒意味著暴露自己的弱點,他人可能會利用自己的情緒來傷害自己。

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希望能表達自己的情緒,然而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有時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嘗試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卻沒有辦法被他人理解,於是他們對表達情緒感到挫敗。

不表達情緒是為了被動攻擊
當他人傷害他們時,他們不想直接表達自己的痛苦和憤怒。他們會表面上說著「我很好」,卻用其他方式來釋放不滿,就是不理會,冷暴力
在被動攻擊者的心底,他們希望別人能意識到他們情緒不好,但是他們不想直接表達,而是指望別人主動察覺到他們不佳的情緒,來作出補償。而被動攻擊者沒有意識到他人沒有「讀心術」,他們不表達,他人很難認識到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反而增加了問題解決的難度。

他們覺得自己對情緒的表達不符合社會的認同
如今,社會似乎更鼓勵喧鬧、嘲諷而強烈的情緒表達,而認真表達情緒倒顯得不合時宜。這個風氣甚少人會在社交媒體表達感受,以免惹來更多人誤會及遭責罵。


哪些人害怕表達情緒?


孤獨者
孤獨者在社交場景甚少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更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有敵意,擔心自我暴露後會遭到他人的攻擊。而且孤獨者也更傾向於從負面的角度解讀他人的反應,即使他人並沒有攻擊孤獨者的意思,孤獨者也會揣測他人的種種表現是對孤獨者的不滿。為了避免陷入危險,孤獨者選擇不表達自己。

迴避型依戀者
迴避型依戀者不喜歡表達情緒,是為了迴避與他人建立深層關係。向他人表達情緒,意味著允許他人了解和靠近自己。雙方自我暴露得越深,這段關係就越緊密。而迴避型依戀者懼怕緊密的關係,他們擔心關係會帶來痛苦和麻煩。

在情感忽視中成長起來的人
小時候被照顧者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忽視指的是照顧者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接收不到孩子傳遞過來的情緒信號。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雖然試圖向父母表達情緒,但父母會漠視孩子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被情感忽視的孩子認為「表達情緒是沒有用的」。

在暴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小時候目睹或遭遇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也很少表達情緒。因為充滿危險的成長環境迫使他們更注意自我保護。在施害者面前自我暴露意味著將弱點暴露給對方,可能帶來更大的危險。
他們過分習慣於依賴這種生存方式,即使脫離了暴力環境,他們也不敢信任他人,依然保持著保留情緒的習慣。暴力環境中成長的人會排斥負面情緒,例如憤怒。
他們缺乏一個良好的情緒表達的示範,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用更適當的方法來表達情緒。他們害怕一旦表達情緒,就會帶來破壞性的後果。

有些人無法準確地表達情緒
一個人情緒識別能力的培養,與照顧者的共情能力有關。共情能力指的是一個人能否站在他人的角度,體諒與考慮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如果照顧者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回應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分析和解釋他的情緒,那麼孩子能學會更準確地識別和表達情緒。
如果照顧者習慣以自己為中心,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回應孩子的情緒。孩子無法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是什麼,只能被動地接受家長給的錯誤答案。

為什麼我們要學會表達情緒?


表達情緒的過程,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在表達的過程中,人們會不斷地問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什麼」。因為「是什麼」是我們能真實、直接感受到的部分。而在不斷地自我追問中,人們或許會發掘出自己內心更豐富的層次和內涵
當我們試著用長句深度地闡釋自己的感受時,我們會將過去引起情緒的情境,與當下自己的情緒聯繫起來,審視過去與現在的關係。練習深度表達,越是可能有邏輯地自我分析,從而作出冷靜的、富有邏輯的決定,而不是一時腦熱,被混亂的感覺驅使著作出決定。

表達情緒才能和他人建立真實的連結
我們經常會感到孤獨,孤獨並非由於缺乏陪伴,而是在於沒有獲得滿意的連結。而獲得滿意連結的條件之一,是擁有情感上的親密感。當你感到對方懂你的感情、認可你的情緒時,你會感到對方與你更加親近。
而許多人的孤獨感,來源於他們對情緒的隱藏。如果迴避表達情感,也就迴避了讓他人了解你的情緒的機會。久而久之,不表達情緒的人會感到沒有人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是他們的自我封閉隔絕了他人靠近的機會。
對他人暴露情感確實會有風險,但想要擺脫孤獨、想要和他人建立連結,人們需要勇敢地邁出一步、去承擔情緒風險。

表達情緒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說出內心的情緒可以緩解壓力,讓你感到更放鬆。當你試圖掩蓋自己的情緒,把它變成秘密時,你會焦慮於別人發現自己的秘密。特別當你想掩蓋的是一種負面情緒時,不斷地自我檢查只會讓你更加關注自己的負面情緒,更久地沈浸在負面情緒中。


從今天起,你有新任務,就是學會適當地表達情緒。

首先,你可以從較為簡單的情緒表達開始練習。比如每天早晚對著鏡子說一句:「我今天感到___(情緒詞彙),因為今天發生了___(事件/情境)。」。
而在描述情緒時,嘗試不要用「很好」、「壞」等評價性的詞匯,而是直接使用情緒有關的詞匯,例如「高興」、「低落」、「惱怒」等等。
除了對著自己練習外,你也可以找信任的人練習情緒表達,像是朋友等等。選擇情緒比較輕微的時候與朋友溝通,不要等情緒很激動時才表達,到那時你可能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反而打擊你的自信。當一個人非常生氣時,他可能會大吼大叫,不利於和朋友溝通,用合適的方式表達憤怒,情緒未至於失控。
除了口頭表達外,我們也可以試著用其他方式表達情緒,例如寫作、繪畫等方式。選擇一種讓你最舒服的方式開始表達。文字與畫面可以保存,可以看到情緒表達能力的進步,也能在日後追查到某段時間裏情緒的變化,更有利於情緒管理。
若你以前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先從安全的環境開始,透過不斷練習,你會發現表達情緒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同時是一個機會讓你觀察自己有了某個情緒的由來,遲些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信任的人,與他人產生深層連結。

當別人開口開你:你今日心情如何?
我回答:我很好。

自問自己,我不是很難表達情緒的人,要讓人家理解自己的感受,做到換位思考,要找比自己年紀較大的人傾訴,畢竟他們人生閱歷較豐富,他們能給予客觀分析及意見
我都是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壓仰下去,但又知道這樣做會讓自己壓力愈弄愈大,若得不到適當的釋放的話,就像抱著一個計時炸彈走來走去。心情好的時候我會找事情做,轉移注意力,好讓自己沒有這麼難受。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躲在房裡,哭著就睡著去了,醒過來就是第二天。
我在捱不下去的時候,才跟我身邊信任的朋友傾訴,但是我又不想麻煩到她們。這兩個月裡麻煩到她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連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叫我把它交給時間。
直至今天,我尋找了其他心靈服務,跟他進行交談。服務者說我踩到她的底線,說我太愛她,讓她很害怕,躲進了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敢走出來。早前我跟她說了做朋友,因為我不想失去這位朋友。香港這邊剛重開球場,過去一星期出席了球隊練習及友賽,我看見她不理我、不看我,也把距離拉開了。我知道現在我們的關係是很差,看出她對我的防備感很重,好像沒有轉頭機會。我心裡感覺無咗個朋友。

如果能將時間倒流,我想回去十一月的時候,開開心心踢球就足夠了。

致我的讀者們,這兩個月你們有留意到的話,近期文章比較多關於心理、人際關係學,正是因為自己遭遇到的問題。我學懂了很多知識及道理,卻沒有方法解決問題。
你可以去改變能控制的事,就是自己的想法、心態、行為。
希望隨時間的過去,關係得以緩和、和好,建立新的友誼。

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F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到標題就進來的你們,應該是想跟某位朋友延長友誼保質期吧?畢竟人生很長,有些朋友未必會陪伴你走過一輩子,只要雙方有心維持友誼,能走得很遠。
你掉入負面情緒的泥潭?你要怎樣走出來?這篇文章教你三個步驟去學會處理情緒,讓負面情緒得以緩和,不傷害自己及別人。
2月19日的一個晚上,內心的恐懼再一次湧上來,感覺自己被我的好朋友拋棄了,卻沒有辦法告訴她知道我的感覺,或許她不想去知道我現在的內心恐懼。今晚我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重感情的你怎樣活過來的?懂你的人還在你身邊嗎?
相信大家對人際關係這門課有不少經歷,他曾經走進你的世界裡,然後半途離開,不知道幾多年後重新走進你世界裡,就像人生過客。
看到價值觀三個字,是否覺得很抽象呢?其實價值觀在你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會影響到你的想法、行為以及你的生活。透過小活動,去找出你的價值觀,活出屬於你的人生吧!同時我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價值觀。
看到標題就進來的你們,應該是想跟某位朋友延長友誼保質期吧?畢竟人生很長,有些朋友未必會陪伴你走過一輩子,只要雙方有心維持友誼,能走得很遠。
你掉入負面情緒的泥潭?你要怎樣走出來?這篇文章教你三個步驟去學會處理情緒,讓負面情緒得以緩和,不傷害自己及別人。
2月19日的一個晚上,內心的恐懼再一次湧上來,感覺自己被我的好朋友拋棄了,卻沒有辦法告訴她知道我的感覺,或許她不想去知道我現在的內心恐懼。今晚我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
重感情的你怎樣活過來的?懂你的人還在你身邊嗎?
相信大家對人際關係這門課有不少經歷,他曾經走進你的世界裡,然後半途離開,不知道幾多年後重新走進你世界裡,就像人生過客。
看到價值觀三個字,是否覺得很抽象呢?其實價值觀在你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會影響到你的想法、行為以及你的生活。透過小活動,去找出你的價值觀,活出屬於你的人生吧!同時我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價值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我從小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小的時候不爽是會爆炸的那種,比較偏白目。長大後反而情緒上來都會先壓下去,除非忍到忍無可忍……不過我似乎,還是不會爆炸? 有人說,像這樣一直忍耐,其實不是好事,不喜歡就要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忍耐。 可是我不喜歡和人爭吵,維持表面的和諧,總比把不滿講出來後,對方生氣好吧。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