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創募資的6大迷思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自從離開了矽谷創投單位後,小弟抱著吃水果拜樹頭的精神,決定跟台灣創投一起合作,多多投資台灣的新創公司。這一年多下來,發現有幾個跟之前在矽谷創投合作時期可能比較不一樣的點,以及順便update一下之前文章的一些不足點,希望跟更多創業家們介紹募資環境的現況,聊聊台灣新創募資常見的六大迷思。
開始前,先讓我們聽首歌,緩和一下情緒:
聽完了,再來看個幾年前寫跟矽谷創投募資要注意的文章

OK,進入正題。

迷思#1:RD團隊No.1

創投投的是一門生意,不是一個技術專案或是商業比賽的提案書。因此,能不能夠把這個創業主題轉換成一個具有延伸發展性(scalability)的生意,才是最重要的。而要轉換成一門生意,絕對不是只有一個人就可以做到的。就像人們常說的:「籃球,不是一個人的運動」或是「要養一個小孩,需要整個村莊來幫忙」一樣,很少有超級英雄可以出現在新創公司並且執行的好。甚至即使是超級英雄,也需要組成聯盟,才能更上一層樓對抗更強的敵人。
新創公司也一樣,通常都需要一個團隊,有的人負責產品開發、有的人負責業務開發、有的人負責行銷、有的人負責行政內部管理、有的人負責打雜和撿垃圾(對,就是CEO)。如果一個團隊都是技術人員,那會頗難說服創投,團隊完整度是非常重要的。

迷思#2: 我的過去不重要,創投參與的是我的未來

創辦人的名聲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常常在講創投會去做DD(Due Deligence,盡職調查),除了調查創業團隊的一些數字是否正確?客戶是否是真的?解決方案產品是否真的存在⋯⋯等,其實在這之前更早的一個DD,就是創辦人本身是不是一個有integrity問題或是有很糟的名聲的人?有在看我之前文章的人,一定知道,我很常提創投和創業家其實是co-founders,兩者是互相幫忙且互相需要的,既然是這麼深的合作關係,合作夥伴一定要慎選。
如果一個創業家本身之前有搞過人的track record,或是創投打聽一下,發現大家其實都不建議跟這個人合作,那麼一個正常經營的創投自然是不會投資的。不管目標市場多大、畫的餅多漂亮、甚至可能營收也很好,原則上(正常的)創投都還是不太會投資,且會直接跳過。
大家常常會聽到很多意氣風發的團隊,最後跟創投鬧翻或是發生內部醜聞,其實都其來有自,甚至,通常兩邊都有責任。對於創投來說,投資已經夠難了,如果還要處理很多非生意成長上的問題,那還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去淌這渾水比較合理。
而對於創業家來說,也千萬不要覺得可以偷吃步佔盡所有便宜。歸根究底,做生意其實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名聲。短期的爽感就只是一時爽,但長遠的影響和副作用才是真正影響重大且痛苦的(我絕對不是在講生小孩這件事情)。

迷思#3: 產品做得好,創投會來找

根據Chicago Booth商學院幾年前的調查報告,同時也來自我的切身經歷:創投在找案子時,最常透過自己的人脈來找案子。創投最習慣也最喜歡的,莫過於已經有他可以信任的人幫忙挑選過,或甚至是已經有其他人願意投資的案子了。而不少創投,其實也不太接受cold call或cold email,比較喜歡透過其他創投或創業相關單位,或甚至來自自己朋友推薦的案子。因此,如何把人脈打開相當重要。CEO某種程度上還是要積極去認識人,不管是創投或是其他創業家,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這些人脈,才能開啟跟創投對談的那道關鍵大門。所以CEO們,恭喜你,現在有正當理由去跑趴了。

迷思#4:等沒錢才去找創投

其實說穿了,投資就是兩個字:信任感。好,這是三個字,我只是在考驗你有沒有認真看。投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投資人其實提供你一筆為數不小的錢,讓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投資人原則上沒有太大的主導權。仔細想想,這是滿可怕,有相當風險的一種做生意方式。因此,往往最後決定是否要投資這個創業團隊的原因,就是「我信任這個團隊是OK的。」不會拿了錢就跑,或是搞我,同時會努力認真做下去。
建立信任感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也是會需要花時間的一種「長期投資」。所以,建議千萬不要等到沒錢了才去找投資人,甚至可以在根本還沒開始創業時,就去慢慢認識潛在投資人,保持聯繫。或是已經創業但還沒在募資,也可以持續跟喜歡的投資人互通有無,每段時間寄個進度更新email,讓他們知道你這家公司到底在幹嘛或最近發展如何?或者,也可直接approach請求協助,其實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建立信任感。因為誰知道呢?我就聽過不少案例,是因為每月一封update email而最後獲得投資青睞的。

迷思#5:早期投資主要看的是夢想,營收不重要

在台灣常常聽到不少這樣的論調:我要做一個產品,但因為缺錢,所以我要去找創投。不過這誤會可大了!(同場加映:我如果賺錢了還需要創投幹嘛?)。其實,創投是一個營利機構,不是一個基金會或慈善機構。創投有後面的投資人(LP,Limited Partners)要去負責(同場加映:創投怎麼賺錢且為什麼這麼機歪?),所以,當創投評估一個案子時,除了最重要的團隊之外,接下來能夠拿來說服創投的關鍵點,大概就是營收了。這邊的營收並不是代表要損益兩平,也不是指淨利,而是公司收進來的錢,或許也可以看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會這樣強調,主要是因為每個新創創辦人小時候似乎都吃過「小時候大餅」:每個人都很會畫大餅,說得一嘴好成長。這並不是壞事,創辦人本身本來就是要能夠有遠大的夢想,以及很presentable,這其實是好事。
但對於創投來說,這就頭痛了,因為分辨哪個新創才是「真正可以投」,其實相當困難。因此,具體數字(比較)不會騙人,營收數字往往就成為有沒有下個meeting及最後是否決定投資的重要關鍵。再者,創業本來就是為了要賺錢,如果遲遲沒有營收或營收成長非常非常緩慢,那其實也該決定是否真的要繼續下去創業,有時候,放棄比堅持還難。

迷思#6:我要變成獨角獸,估值越高越好

「想要成為獨角獸」是台灣這一兩年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直以來,台灣都被認為是一個被低估的市場。台灣的團隊品質超好,產品超棒,但估值都很低。可能在美國、日本、中國同樣的東西,公司估值卻是台灣類似新創估值的三至五倍。這是長期以來,創業和創投圈存在的印象。
然而這印象,在這一兩年卻是不能再更錯了。不只我一人這樣覺得,不少投資單位也有類似的反應,在台灣大家開出來的估值往往都是非常非常高。當然最後沒有正式公佈的成交估值是另外一回事,很可能其實要打六七折,但這一兩年,台灣團隊開出來的估值往往都比日本、甚至美國的團隊開出來的還要高。
為什麼會有這現象?我其實不是很確定,但我想政府持續大力吹捧獨角獸,以及搭配一些創投基金配套去鼓勵獨角獸的策略,再加上媒體渲染,往往讓台灣團隊會覺得,是時候覺醒了!我們不要被低估!
再次強調,我完全認同不應該低估人才,好的公司估值要呈現出來,但估值是很虛無飄渺的東西,所以要特別小心陷入高估值的迷思,過高的估值其實是壞事一件(同場加映:淺談down round)。永遠要記住:VC要是看到估值太高就直接跳掉了,不太會有從30M慢慢砍,砍到6M這種事情。所以不要抱著公家機關提年度總預算的方式:先提很高,讓監督機關慢慢砍的心態,這在新創募資是不會work的。

最後提一下,投資人關係 IR(Inverstor Relations)的重要性

真的有幸拿到創投資金後,千萬不要抱著這任務結束了,耶!把trello上的「募資」卡片移到「完成」,然後封存,從此不再理會。
跟外部人拿錢是一件很幸福且很幸遇的事,但相對就有責任。既然拿了外部人的錢,不再是花自己的錢,就開始有經營上的責任。這責任倒不是什麼只能成功而不許失敗,因為經商失敗乃天經地義的事,這個責任的核心,我個人覺得是「溝通透明」。要經營一個好的投資人關係,第一要件就是誠實。千萬不要報喜不報憂,直到最後一刻才說:「Ooops 我們下個月就要關囉,掰!」這是很不ok的態度。

結論:募資成功是沒有公式的

募資是一件很藝術的事情,沒有任何公式可以套在裡面,不會因為做了ABCDE這五件事情就可以募資成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去買什麼「募資成功十堂課」的書,或是看什麼「新創募資的6大迷思」這種沒營養的文章。
很多時候創投最後決定投資的原因,反而是非常五花八門,跟產品、市場、願景都沒什麼直接關係。因此,多做善事、多說好話,積點陰德,尊重每個人,真的是我會想建議的方式,不哈拉。
當然,前提是要有很多扎實的準備功夫,把基礎打好,等運氣來的時候,也才有辦法趁勢而上。
募資往往是一個人品的考驗,你牌品好,人品自然就好,也自然就會吸引到一些好的創投。如果專走快速通道,就會吸引到不少快速通道信仰者的創投,導致後續的路更難走。一切都還是取決於自己的選擇。畢竟,哥募的不是資,是人品。

本文應CLBC「CLBC:攜手創業的好夥伴」專題邀請撰稿。你的團隊正在尋找辦公空間嗎?CLBC提供台北最貼心的獨立辦公空間,分別靠近捷運圓山、大安站。為1-15人專業人士、微型企業或成長中公司完備設計,公司登記與經營必備設施與服務不漏交!,全年無休24小時可自由進出。歡迎到CLBC參觀看看。
CLBC官方網站:https://clbc.tw/
獨立辦公室租借請點我
8會員
12內容數
CLBC提供工作空間、展演空間、活動場地等等的服務,也陪伴所有創業者孵化夢想。作為台灣最大的商業共同工作空間,我們希望能以此出版專題,邀請專業作者分享創業過程可能遭遇的方方面面,也介紹我們在無數創業的第一現場,看到的點點滴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B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立怎樣的公司」為何很重要呢?原因在於,不同公司型態,會決定公司後續該如何往下走,公司當下的組織結構,以及出資者(或者你要說股東也可以啦)的責任界線到哪裡。那麼,我們就來說說最常見的「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當然,談完之後我們會再補充說明最新出現的「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
在無法完全了解活動是否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種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人們參加活動的阻力,讓人不願意下定決心參加活動;但是反過來說,解決了這些門檻的活動,就會是個讓人沒有理由拒絕的活動。先解決問題、再增加吸力,讓你的活動因文案而偉大!
近年來,拜行動網路與視訊會議軟體像是 Google Hangout 這類服務的成本下降之賜,以及在國際大城市的交通壅塞、房價與生活品質問題日益嚴重的推波助瀾之下,遠端工作漸漸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風格。在這些選擇遠端工作的族群當中,又可分為在家工作者與數位遊牧工作者兩大類型。
「成立怎樣的公司」為何很重要呢?原因在於,不同公司型態,會決定公司後續該如何往下走,公司當下的組織結構,以及出資者(或者你要說股東也可以啦)的責任界線到哪裡。那麼,我們就來說說最常見的「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當然,談完之後我們會再補充說明最新出現的「閉鎖型股份有限公司」。
在無法完全了解活動是否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種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人們參加活動的阻力,讓人不願意下定決心參加活動;但是反過來說,解決了這些門檻的活動,就會是個讓人沒有理由拒絕的活動。先解決問題、再增加吸力,讓你的活動因文案而偉大!
近年來,拜行動網路與視訊會議軟體像是 Google Hangout 這類服務的成本下降之賜,以及在國際大城市的交通壅塞、房價與生活品質問題日益嚴重的推波助瀾之下,遠端工作漸漸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風格。在這些選擇遠端工作的族群當中,又可分為在家工作者與數位遊牧工作者兩大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Thumbnail
我很常聽到有人說公司的財報是落後指標,財報在開出來之前市場早就知道,股價也早就已經反應過,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你對於整個股票市場並不夠了解,很多事情你要分開來看,不會每一家公司情況都是一樣,我舉一個例,一家股本1億,市值5億,股東1萬人的公司,和一間股本1386億,市值1.2兆,股東77萬人的公司,
Thumbnail
決定一檔公司的價值是由下面的基本面,產業面,而股價單純就是籌碼面及市場資金是否進駐,很多人會說,A大,鴻海不漲,一定是有你看不見基本面,產業面的問題,我和他說,鴻海的基本面,產業面絕對沒有問題,我研究鴻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鴻海不漲的問題,單純就是市場資金沒有進駐到鴻海,和基本面及產業面沒有半毛錢
Thumbnail
《從0到1》出自於矽谷創業家暨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彼得提爾並非科技人出身,於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主修哲學,並且是知名西洋騎手,其非主流且獨到的觀點,讓《從0到1》有別於一般商管好書「個案整理與分析」或「企業、經理人傳記」「原理與執行技巧」等常見類型,更像是引發爆炸性思考的引信。
Thumbnail
我的讀者中不知道會不會有準備畢業的學生?如果有請留言,讓我知道^^ 本人已經從大學畢業整整10年了,懷念當初剛出社會青澀和單純的模樣...(現在也是很單純拉 哈哈哈)今年2020真的是風雨不斷!一畢業就遇到新冠肺炎,造成經濟短期崩跌的慘況,各行業都在風雨飄搖中.....這種情況下到底要如何開始投資?
(原文發表於遠見華人菁英論壇 2016.08.09) 近日「寶可夢遊戲」(Pokémon GO)席捲台灣,不但有眾多玩家不惜違反交通規則瘋狂抓怪,也衍生許多始料未及的社會現象,包括股市出現寶可夢概念股,商家搭寶可夢熱潮辦促銷活動,甚至還出現以寶可夢為主題的研討會,「寶可夢經濟學」儼然成型!  但誠如
Thumbnail
        最新正值開學季,很多新入學的孩子和父母一片離情依依,在校園內不時會聽見:哇哇大哭聲音,我要找媽媽、阿嬤、阿公等聲音此起彼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現代的孩子被保護到沒有自我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Thumbnail
我很常聽到有人說公司的財報是落後指標,財報在開出來之前市場早就知道,股價也早就已經反應過,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你對於整個股票市場並不夠了解,很多事情你要分開來看,不會每一家公司情況都是一樣,我舉一個例,一家股本1億,市值5億,股東1萬人的公司,和一間股本1386億,市值1.2兆,股東77萬人的公司,
Thumbnail
決定一檔公司的價值是由下面的基本面,產業面,而股價單純就是籌碼面及市場資金是否進駐,很多人會說,A大,鴻海不漲,一定是有你看不見基本面,產業面的問題,我和他說,鴻海的基本面,產業面絕對沒有問題,我研究鴻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鴻海不漲的問題,單純就是市場資金沒有進駐到鴻海,和基本面及產業面沒有半毛錢
Thumbnail
《從0到1》出自於矽谷創業家暨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彼得提爾並非科技人出身,於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主修哲學,並且是知名西洋騎手,其非主流且獨到的觀點,讓《從0到1》有別於一般商管好書「個案整理與分析」或「企業、經理人傳記」「原理與執行技巧」等常見類型,更像是引發爆炸性思考的引信。
Thumbnail
我的讀者中不知道會不會有準備畢業的學生?如果有請留言,讓我知道^^ 本人已經從大學畢業整整10年了,懷念當初剛出社會青澀和單純的模樣...(現在也是很單純拉 哈哈哈)今年2020真的是風雨不斷!一畢業就遇到新冠肺炎,造成經濟短期崩跌的慘況,各行業都在風雨飄搖中.....這種情況下到底要如何開始投資?
(原文發表於遠見華人菁英論壇 2016.08.09) 近日「寶可夢遊戲」(Pokémon GO)席捲台灣,不但有眾多玩家不惜違反交通規則瘋狂抓怪,也衍生許多始料未及的社會現象,包括股市出現寶可夢概念股,商家搭寶可夢熱潮辦促銷活動,甚至還出現以寶可夢為主題的研討會,「寶可夢經濟學」儼然成型!  但誠如
Thumbnail
        最新正值開學季,很多新入學的孩子和父母一片離情依依,在校園內不時會聽見:哇哇大哭聲音,我要找媽媽、阿嬤、阿公等聲音此起彼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現代的孩子被保護到沒有自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