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交通,可以有更多想像——讀《好城市》交通篇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是難得的一買來就翻開,且一次看完的書。
作為建築背景,對都市設計不會太陌生,尤其近幾年建築師考試著重敷地、都市設計多於建築設計,實務上強調配合都市紋理做審查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然城市的議題往往不像配置建築空間般單純,這本《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從交通、水域、消費等角度切入,再以不同城市為案例能給讀者帶來不同思考。
如何讀這本書
作者廖桂賢老師目前在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擔任副教授。2000~2017年間旅居費城、西雅圖、柏林、札幌、加州爾灣、新加坡、香港等城市。在臺北與西雅圖從事規劃設計工作,也撰寫過許多與城市規劃、水環境、交通規劃等議題。
促使我買下這本書的,是關於都市水環境部分,作者在提到關於日本鴨川的治理看似整潔有序,卻其實充滿了日本土木工程式的霸道。近期思考學生時期常以安藤忠雄這種高尚大的地景工程為崇拜對象,是否也是一種的自以為是。
本書依內容類型分成城市個性、交通、水文、消費、城市修復等五個部分,每個部份都有獨立篇章,每一章都是不同的觀點和案例,內容貼近生活也很易懂充滿對環境的觀察。書中有許多有趣的討論,諸如河川的整治與親水設計的衝突、綠建築是否真的永續、從搖籃到搖籃的新興產品等,及最讓我閱讀有感的城市交通都很值得分享。
因為不想篇幅太長,這篇先以交通章節分享。
當下的主流規劃:向美國看齊的汽車文化
前陣子看到新北市有些地區的都市計畫中提到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規劃,以101年發布的〈林口A7捷運站細部計畫〉來說,為發展大眾運輸,明列非住宅用途的建築物車位數量上限為《建築技術規則》的七成,雖然在〈桃園都市設計共同決議事項〉中又要求以自設車位補足(可看出中央與地方的理想性是有差異的),但至少可以看出有一群人正在執行交通改革。
在此之前的都市計畫,打造良好的都市環境不外乎是網格狀的主次幹道、要求設置足夠的停車位(商業區的停車強度又高於住宅區)、以人車分離來強調人本交通、打造良好的開車環境。在20世紀初科比意提出對未來城市的想像與當時採用的「田園城市」、「衛星城市」呈現放射型配置不同,從建築的觀點他強調架高且垂直發展的量體開放地面層,供市民步行以及公園分布在城市各處,基於人車分離建築師將車道垂直抬高,以大街廓減少交叉路口,強調未來汽車交通的流暢與效率。這樣的理想在1970年代的美國都市更新計畫成為主流,城市以整齊的街廓、高層建築、寬敞的道路組成。
但發展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出滿足車輛需求的規劃,會衍生出許多問題。
誘發性需求:環境影響行為的惡性迴圈
一般人在思考如何解決交通壅塞的問題時,多會認為拓寬道路、增設引道是不二法門;而在思考車速與行人安全的問題時,也想到拓寬車道增加緩衝距離,但我們必須承認環境會影響行為--你不得不承認,寬敞通順的道路會讓你更想踩油門。
城市提供良好的行車環境,進一步鼓勵人們的開車行為,而衍生出更多的需求,無限擴張的汽車排擠行人空間更不利於公共運輸發展,在找不到交通運輸的其他選項時,又增加了開車需求,這種交通上齊步共生的現象,稱作「誘發性需求」(出自《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
道路寬,筆直—》行車方便(鼓勵開車)—》更多車—》增多附屬需求(道路量、停車等)
以這樣的思考推演可知,優良的行車環境不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好方法,交通堵塞更不等於道路不足 。
書中也提到另一個衍生的問題是停車需求:如果一個家庭只擁有一部車,這部車從家裡的停車格出發,平日到達辦公室、返家前在路邊商店、餐廳,假日在賣場、遊樂區,如果真需要滿足停車需求,一部車我們至少必須規劃四個車位,但這四個車位平均有3/4的時間是閒置的土地,為了好停車通常會鋪柏油或PC夯實,沒有絲毫透水,對都市又是另一種負擔。
重新定義街道:不給車行的道路設計
那我們換個方式想,如果道路是為了汽車以外的使用者設計,會發生什麼事?作者提供了不一樣的觀點與城市案例。
排擠車輛的方法有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行人走上馬路,在書中舉例西非的迦納阿克拉道路上與車潮共享空間的是流動市場:「為數龐大的攤販不但在人群中遊走,更在車潮中流動⋯⋯當道路擁塞、車速放慢時小販們一個個四處滲入車陣中叫賣;當塞車紓解、車速回升時,小販們就退回到路旁。」道路的定義隨著車速的不同在「路」和「市場」間轉換。我們曾為了車流順暢設置人行道強調人車分流,甚至覺得隨意穿越人行道的行為不符合公民道德,而今若是將道路歸還給行人,開放行人走上馬路,車輛便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駕駛。
這個效果也可以藉由增加行車困難達成,在荷蘭台夫特市(Delft)1960年代公民自發性的佔領街道將住宅生活向外延伸,讓街道除了車行之外添加了生活起居的功能,而有後來推行的「交通寧靜區(woonerf )」。這與我們常聽聞的徒步區概念不同,台夫特市府將之定義為「讓孩子們也可以使用的街道;車輛可經過,但需受限制」。(詳閱〈巷子內的馬路安心走!看荷蘭台夫特市如何創發交通寧靜區概念〉)他的特色為 :
1.行人與車輛無隔絕的使用車道,給予行人使用全部道路的權利
2.車輛降至最低速
為了強迫車子減速,市政府著手將社區街道變成共享空間:縮減了車道寬度、增加路上的街道路樹,甚至只是將長凳、桌子,沙包等「障礙物」能上道路就能使車輛行駛成障礙賽,同時又使道路生活化,讓行人、孩子、長者重回道路,在不排除車輛的情況下提供舒適安全的步行空間。
這與「特公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在台北舉辦的「兒童重返接到遊戲」計畫有相似的概念,去年(2019)3月30日特公盟在大同區昌吉街封了約400公尺的街道,舉辦第一場街道遊戲會,孩子可以用繩子、紙箱等各種似才在街道上玩耍,給予家長、孩子、當地居民等不同世代族群間一起遊戲的可能,也創造城市街道的友善環境(對活動詳細有興趣,可以參考〈從特色公園到街道遊戲 特公盟李玉華要讓小孩在街道上爽玩!〉)。
道路的使用權可以更多元,城市的街道空間也可以有更多的想像。
減少汽車需求,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發展設計
要實際減少行車需求,靠的應是更多元的交通選擇。大眾運輸導向的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簡稱TOD),指的是以大眾運輸為核心,倡導高效、混合的土地利用,其環境設計友善行人,多元的交通方式讓居民更願意使用大眾運輸,都市發展隨大眾運輸開發。
書中提到臺北的機車擁有率是41.2%,其中四成的通勤數小於五公里,可以由20分鐘的自行車程取代,亦能大量減少機動車帶來的污染。臺北的共享自行車的推行由交通局以BOT的模式委託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捷安特)建置和營運,從2009年3月以「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示範計劃營運」試營,直至今日雙北市Youbike的設置與捷運站等交通設施、學校、商業區、休閒娛樂場所周邊搭配已然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桃園近期也有多處的道路施工,計畫加寬人行道並設置自行車行走、停放空間,創造使用空間才有機會增加使用需求。在西雅圖推行自行車交通則是軟硬體設施同步,西雅圖的公車一次可以乘載三輛自行車,自行車穿越橋、專用道十分普及,各種團體推動單車系列活動;私人公司也提供自行車架、淋浴間、公用車租借,甚至提撥自行車通勤獎金與推廣各式單車技術教育,公私部門共同打造良好的自行車通勤環境。而在阿姆斯特丹、柏林等城市亦有計程三輪車作為代步工具,在賺取收入的同時,各式改裝車亦成了兼差司機們的行動健身房。
公車看板電子化增加便利性,租車公司推動策略減少自有車的里程數,甚至是共享汽車如Zipcar共享車的出現都是提供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想像。
建築設計與城市環境、交通規劃無法分開思考,作者旅居過不同的國家城市,書中舉了許多推行各式交通策略的城市案例,給予讀者對通勤生活更多的想像。建議可以當雜誌報導增加知識在閱讀,也可以作為擬定開放空間的program案例,或交通節點內容的設置參考。也特別推薦給建築系二至三年級、正在修綠建築概論和都市計畫概論的學弟妹。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7會員
688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定性定量過程的超長murmur,梗圖最多的一篇,思考了婚禮儀式的本質和性傾向的關係,還有設計的定性定量、基地選址。
這次帶題的老師希望我用自己的說法來完成論述,將學期初閱讀的大量資料轉成幾句話,才有辦法成為自己的思想。所以一改之前寫出出處,詳細講解的內容,改為精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描述。 新理性主義:新理性主義是繼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以來,第三次的古典復興運動。  有別於前兩者,對於復興傳統建築有不一樣的解釋。
大四唯一一次的評圖將在2020/01/06舉行 接下來會分幾個小章節做正評前想法整匯 論述(本篇) 深入研究的的流派與建築師-類型學,新理性主義與 Alvero Siza 基地調查與議題- 設計呼應與手法 過程想法整理 整體呈現(正評後檢討) 這次的設計是由許正平老師為主
題目: 金門傳統聚落外部空間溫熱與通風環境改善設計導則研擬 結構大綱: 緒論 熱島效應 珠山聚落介紹 鋪面改善 街角景觀改善 水循環系統  珠山聚落後面有一座雞庵山,聚落中間有一個池子(大潭),被風水師稱為「四水歸塘穴」的地理。整個聚落以大宗宗祠及大潭為主軸,建築物被安排
"與其說是實習,倒不如說是與建築實務緊密、高強度與質量的如同行軍的肉搏訓練。"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定性定量過程的超長murmur,梗圖最多的一篇,思考了婚禮儀式的本質和性傾向的關係,還有設計的定性定量、基地選址。
這次帶題的老師希望我用自己的說法來完成論述,將學期初閱讀的大量資料轉成幾句話,才有辦法成為自己的思想。所以一改之前寫出出處,詳細講解的內容,改為精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描述。 新理性主義:新理性主義是繼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以來,第三次的古典復興運動。  有別於前兩者,對於復興傳統建築有不一樣的解釋。
大四唯一一次的評圖將在2020/01/06舉行 接下來會分幾個小章節做正評前想法整匯 論述(本篇) 深入研究的的流派與建築師-類型學,新理性主義與 Alvero Siza 基地調查與議題- 設計呼應與手法 過程想法整理 整體呈現(正評後檢討) 這次的設計是由許正平老師為主
題目: 金門傳統聚落外部空間溫熱與通風環境改善設計導則研擬 結構大綱: 緒論 熱島效應 珠山聚落介紹 鋪面改善 街角景觀改善 水循環系統  珠山聚落後面有一座雞庵山,聚落中間有一個池子(大潭),被風水師稱為「四水歸塘穴」的地理。整個聚落以大宗宗祠及大潭為主軸,建築物被安排
"與其說是實習,倒不如說是與建築實務緊密、高強度與質量的如同行軍的肉搏訓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為文的人來說,那叫七步成詩。 對作畫的人來說,那叫一揮而就。 那對拍照的人來說呢? 我不知道,他甚至沒有筆,他只有一個黑盒子,收來他看到的光。
hi我是stella ,今天來講有關於試用期常見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講前提:臺灣的勞基法目前沒有直接規範試用期, 雇主與勞工雙方自行在契約內約定試用期的細節彼此約定的試用期間,不論是工資、工時、休假、勞保...等都須依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 不能低於勞動基準法的標準,跟正式聘僱一樣該有的都要有,沒有因為
Thumbnail
利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似乎是我們認為再平常不過的行為,但從課堂上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腦區分布不同,而在維尼克區負責「理解」,布羅卡區負責「產生有文法的語言」,所以可以知道這兩個腦區讓我們可以用語言產生文化,並且與他人有來有往的溝通。
Thumbnail
促使癌症發生的原因很多,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長期不快樂」這件事。而創造愉悅的心情,一向是芳香療法的專長,只要是帶來幸福感的氣味,都有機會助癌友們一臂之力,例如廣受歡迎的柑橘類,或長輩們很愛的檜木、檀香,都可列入配方。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為文的人來說,那叫七步成詩。 對作畫的人來說,那叫一揮而就。 那對拍照的人來說呢? 我不知道,他甚至沒有筆,他只有一個黑盒子,收來他看到的光。
hi我是stella ,今天來講有關於試用期常見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講前提:臺灣的勞基法目前沒有直接規範試用期, 雇主與勞工雙方自行在契約內約定試用期的細節彼此約定的試用期間,不論是工資、工時、休假、勞保...等都須依照勞動基準法的規定, 不能低於勞動基準法的標準,跟正式聘僱一樣該有的都要有,沒有因為
Thumbnail
利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似乎是我們認為再平常不過的行為,但從課堂上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腦區分布不同,而在維尼克區負責「理解」,布羅卡區負責「產生有文法的語言」,所以可以知道這兩個腦區讓我們可以用語言產生文化,並且與他人有來有往的溝通。
Thumbnail
促使癌症發生的原因很多,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長期不快樂」這件事。而創造愉悅的心情,一向是芳香療法的專長,只要是帶來幸福感的氣味,都有機會助癌友們一臂之力,例如廣受歡迎的柑橘類,或長輩們很愛的檜木、檀香,都可列入配方。
Thumbnail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