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一棵蘋果樹看見了飢腸轆轆的孩子,便將果子都給了他;但孩子的心愈來愈來大,要這個、要那個,終於把蘋果樹砍到只剩樹頭,老樹苟延殘喘,卻還喊著孩子:「來吧!到我身上坐著休息吧!」
這棵充滿愛的蘋果樹,就像父母疼愛子女,傾盡心力付出,不求回報。但,有的孩子明明在愛中成長,為什麼還是走偏了呢?其實,愛的本身並沒有錯,關鍵在於「方法」有誤,所謂的親情,應該是親子間彼此有情,而非愛的「單向通車」。
孩子年幼時,被動接受父母的關懷,以為一切理所應當,為人父母者,應教育孩子凡事心存感恩,懂得回饋與祝福;感恩的孩子,會更樂觀與堅強,也有助於未來的心理及人際發展。另外,「尊重」更是親子間的共修課程,愛在平等的基礎之上,我們都有獨立人格,雙方應互相尊重,清楚告知底線何在;親子間的理解與傾聽,並非只因血脈、法律所繫絆,而是人與人之間本該有的禮儀與空間,從小擁有並學會尊重的孩子,相信將來會更自信、也更成熟。
父母的愛再深切,總有放手的一天,為了讓孩子站得穩健,除了愛,更要言傳身教,讓孩子清楚分辨對錯,學會為自己負責;愛,更不是無條件的滿足,而是引導孩子拓寬人生,即便有缺憾,仍能堅強地走向正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