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這、一切精準到一絲不茍,畫面的色彩乾淨無瑕,對應了強迫症的極度苛求完美,色彩鮮明的構圖,顯然與人性化的實體情境格格不入,也預示了承諾與同理心之間的鴻溝,原本按部就班生活節奏,逐漸失控。
導演廖明毅2005年開始投身至影像創作領域,導演作品橫跨MV、廣告、短片,這次使用iPhone XS Max拍攝獨挑大樑,用小資成本的拍攝方式登上大銀幕,但電影的敘事邏輯絲毫沒有被手機局限,反而使用比例精準的畫面構圖上,挑戰分鏡的技術,更讓人專注於角色各種舉動與表情,以人物來牽動故事的脈絡。
全片緊扣OCD的主題來勾勒情節的發展,用角色的特性塑造了陳靜 (謝欣穎 飾) 與 陳柏青 (林柏宏 飾) 的樣貌、表情、聲音、說話的語調,導演也很順水推舟,讓兩位主角的相知、相憐、相愛、分離,宛如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使得劇情的故事能流暢的進行與發展。
畫面鮮艷的色調、構圖工整,增添了超越現實的幻想,場景的切換自然流暢,因此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做到細節上的極致。導演的用心、編劇的創意、聲音設計的細膩、剪接節奏的俐落、演員們的默契,確實讓科技再次臣服於藝術,iphone也能打造出細膩而動人的影像效果,明顯看見藝術的情感價值。
不容忽視的,男女主角的髮型絕對是經過特別設計的,修剪梳理整齊到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林柏宏的尖頭瀏海,與《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的夢幻感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彷彿就是觀賞一部真人版的玩具動畫,引領觀眾進入一個異想天開的愛情世界裡探險。
雖然電影的基調看似天馬行空,但所有的梗概是精準的建置在劇情裡,增加了故事可信度,也激起了觀眾的同理心,最後報以會心的一笑或是同聲的輕嘆。最明顯的,就是透過生命經驗的裡的刻板模式,像是看診時的固定不帶情感的對話,如「最近如何?」「我先開三個月的藥…」、「謝謝醫師!」等等,再適時加上類似「控八控控0800」廣告的片段,讓整部電影猶如看見一位冷面笑匠,一本正經的正跟你講述一件惱人的事情,其餘留給觀者自行解讀。
可能是剛剛經過「臺北電影節」與「金馬經典影展」的洗禮,筆者認為《怪胎》有一點《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與費里尼的電影系列的影子,不論是前導的四分鐘與正片的某些鏡頭,也跟皮克斯動畫的概念不謀而合。說穿了,就是用一個單純的故事,幾個簡單的場景,幾分神似抽象幾何的概念,來講述一件複雜的事情。複雜在哪裡? 人的心理及生理狀況不就是地表最複雜、最難以定義的事情嗎?
前導片,如同歌劇正式開始前的序曲,先用音樂概述這齣歌劇的重要主題,與觀眾先建立關係。前導四分鐘的影片《停車》,是描寫一位醫師 (張少懷 飾) 的龜毛行徑,在倒車入庫時,車子的輪胎與停車格必須要精確的落在33.3公分的距離,否則就會不斷重覆上車、啟動、前進、轉動方向盤、回正、煞車、停車、下車的動作,就算耗上整個五小時的休息時間也無所謂,只為了求得一個33.3公分的安全距離所構成的安全感,才算心安理得,才能通體舒暢,這就已看出導演的企圖。而這個短片更於上映前就勇奪了 FiLMiCFest 影展大獎,的確做到了「先聲奪人」的目標,也為《怪胎》做了一個前導性的宣傳,更於日前奪下2020富川奇幻影展亞洲電影奈派克獎(NETPAC),更促成了上映一週以來叫好又叫好的成績。
謝欣穎與林柏宏的表現相當亮眼,把對世俗情愛的慾念,對外界社會的戒心,對未知世界既好奇又恐懼,種種複雜而矛盾的情緒因子,全部包覆在雨衣、手套、口罩裡,全副武裝、把自己搞的一塵不染,像是活生生的被一板一眼、按表操課的生活給制約了,儘管身體的慣性被OCD禁錮了,看似有點麻木不仁的控制著心中的七情六慾,但他們反而用一種冷眼以對、戲謔的方式,詮釋出怪胎那種難以戒除的偏執狂。
許家維與黃鎮洋為《怪胎》所創作的電影配樂,增加了整部電影的情緒厚度,從男女主角的生活日常,如何與OCD共存,到兩者的情感互動、衝突、改變、背叛,他用音樂、聲音、音效替OCD喉舌,代替了心中的絮絮叨叨。整部的電影的前半段讓筆者不斷驚嘆聲響與視覺的共振,而後半段轉為沉重,音樂的比重大幅減少,用最純粹的對白與現場的聲音,表達情感的衝突,以及被撕裂的心靈,畫面構圖的比例也隨之翩然起舞,在愛情變質之後轉換為寬銀幕,整部電影就是在用畫面、配樂、聲音在講一段怪怪的愛情故事。
整部電影的前半段,是很清晰明確的描述劇中角色的人格特質,像是相濡以沫或是「同病相戀」般的,共同守著一份偏執的承諾,希望對方都不要改變。之後,柏青OCD奇蹟似的痊癒,他渴望自由,走入人群,開始愛上正常的女生,最後背叛了「一切都不會改變的」承諾,最終更陷入萬劫不復的「強迫」深淵裡。
導演別具巧思,在電影的最後設計男女主角互換立場,使用重覆的場景與臺詞,是讓兩者在對等的狀況與相同的情境中,將心比心。當誓言變成了枷鎖,承諾轉為情緒勒索,重覆一模一樣的情景,更顯敘事的力道十足,變本加厲的給人重重的一擊,恐怕我們只能為陳靜的癡傻與柏青孑然一身,深深的嘆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