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此文為個人觀影後之心得及解讀,內容涉及劇情,請小心服用。
VIDEO
前言
一直都想和穩定曖昧中的對象(以下簡稱 Andy)一起看電影,挑了很久最後才選了這部片。 進戲院前有大概看過預告片,知道兩個怪胎會談戀愛,然後其中一個人的強迫症會突然痊癒。會選這部片其實是想告訴 Andy,我們都是彼此的怪胎,因為只有懂得彼此的怪,才能有辦法相愛嘛。儘管對方在他人眼裡可能是不怎麼樣的一個存在,但在兩個相愛的怪胎眼中,那才是我所喜歡的他,我想這或許也是電影想表達的一個概念。(腦中突然響起男女主角相遇後驚呼的「你懂我」)。
詼諧的開場
電影一開始透過一名醫師的自白,強調了強迫症患者誇張的行徑,使得整體氣氛都蠻有趣的。現在突然回想起醫生的狀態,他能夠替他人治療強迫症,卻沒辦法治好自己。就好像我們時常能夠擔任他人的感情顧問,而當自己遇到感情問題時,卻是手足無措。
一段戀愛的開始
女主角陳靜是個主動又活潑的女生,從她想出來的對抗細菌遊戲就可以看出來,她跟我一樣,是個喜歡天馬行空亂搞怪的人,但我都只是想想,卻從來沒有勇氣去做。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我所沒有的東西,所以突然有點嚮往她的直率跟坦然。同時也忽然在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我有這樣積極主動地追求什麼東西過嗎?答案好像是沒有。
男主角深深地被主動的女主角所吸引,儘管他心裡想著她簡直是神經病,但依然對她朝思暮想,好奇她是怎麼樣的人、想更加認識對方。就和我們遇到一段感情一樣,當喜歡上對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會為對方做出一些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傻事 。相信每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就像答應養女友的男主角在事後所說的,「靠,我好像太衝動了」。
熱戀期之後呢?
劇情中間兩人的相處很融洽,也開始為彼此著想,就好像人們俗稱的熱戀期。那時的陳柏青知道陳靜不能在外面太久,便主動提出一起同居;陳靜知道陳柏青有打字障礙,提議可以讓她幫忙中文聽打。從原本的友情進展到愛情,我們好像都很願意為對方付出,甚至會把對方的缺點都看成優點。他覺得她的過敏剛好能成為同居的理由,而她認為他的打字障礙與她得過獎的中文聽打能力正好合拍,對方的缺點都好像是為了彼此而設計,我們簡直就是天生一對。
感情就好比強迫症,熱戀的時候我能夠天天和另一半通電話,一天不講電話就好像全身不對勁。熱戀期的時候我願意奔波千里只為了見她一面,彷彿沒看到對方就覺得今天活得不完整。但這種狀態又能持續多久呢?就如同劇中的 OCD 一般,我不知道哪天會突然變正常,好像就是在某個早晨醒來,突然覺得我好像不需要天天講電話、天天見到她了,沒有任何徵兆。但感情是這麼突然,這樣說變就變的嗎?我覺得這是電影想讓我們自己去發想的地方,因為每個人對於感情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劇中的主角們都說「這是毫無徵兆的,突然我的 OCD 就這樣沒了」。我認為這可以解讀為,我們時常忽略生活中的改變,直到某個事實發生了,我們才會發覺「咦,怎麼就突然這樣了?」、「她怎麼突然就不愛我了?」但事情真的這麼突然嗎?我並不認為。我相信感情是需要慢慢經營的,或許在某個時候我們不小心習慣了爭吵,又或許在某個時候我們習慣了忽略彼此的感受,而最後導致了所謂「突然」的分手。這些微小的習慣,雖然看似不起眼,卻是摧毀一段感情的殺手 。
感情之中的強迫症
在感情中,我們很容易去強迫他人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強迫自己變成他人喜歡的樣子。這種強迫可能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甚至我們都沒有察覺,因為有了愛情糖衣的包裝,一切彷彿就該進行的這麼自然。
一開始都只有陳靜自己偷巧克力,後來卻變成陳靜要陳柏青和她一起偷巧克力。在愛情中,我們時常會希望對方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也容易讓自己去迎合、配合另一半的喜好。在愛的當下,這樣的互動模式固然開心,一旦其中一方脫離了這個狀態,不想再繼續這樣下去,反而會造成感情的裂痕。所以我們在感情中,應該是一種互相的關係,我們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唯有在保有真實自我的狀態下,與另外一半交往,才不會導致當互動模式突然產生改變時,發生「你知道我本來就不想得到 OCD 嗎?」的狀況。
男女視角及故事的交替
一開始都是由男生的視角來訴說這段故事,直到夢境的開始,才換成了女生的視角。我覺得這點蠻有趣的,貫徹整個劇情都包含了交替的元素。
夢境一開始,治好 OCD 的是男生、出軌的是男生,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他簡直是個渣男,為什麼他病好了就丟下陪他一起度過生病時期的女友?那個女生為什麼要這樣綁住男友,為什麼還要強迫他變回先前患有強迫症的樣子?但回到現實,病情突然好轉的卻是女生,整個感覺突然不一樣了,感受蠻特殊的。
總結
我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是,在一段感情中,我們一定會經過各種階段的考驗。好比是校園情侶要面臨畢業、面臨找工作、面臨對方可能出國或是得出遠門一段時間、面臨對方本來能天天見,卻變成了好久才能見一次的遠距離,感情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變化等著我們去面對。但當這些變化到來時,我們有可能強迫對方永遠不變嗎?難道約定好「一切都不會改變的」就真的不變了嗎?
值得我們去省思的是,該如何在這必然的變化中進行調適。許多情侶都在這些感情狀態的改變中陣亡,有時候可能只是個微小的變化,就造成了感情的不和諧。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一個人強迫症好了,那另一個人也試著努力恢復不就好了嗎?但人生中其實有很多事並不是像按個按鈕就能控制開關來的這麼簡單。因此我認為,一段感情要能走得遠,並不是去追尋如何讓兩個人越來越相近,而是學會如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個體中,找到我們相愛的方式。
這部電影在很多層面都讓我省思到不少關於感情的議題,也將我們在感情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投放在劇情裡,並在結尾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明明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結果,為什麼還要這樣折磨彼此?因為這就是愛情啊,在愛情裡的怪胎們,沒有痛過是不可能願意說掰掰的;在愛情裡的怪胎們,又怎麼會願意停止幻想有彼此的未來是多麼的幸福呢?因此我寧願痛,也不想就這樣放棄能跟對方繼續相愛的機會。嘗試過後才放棄,遠比在一開始就繳械投降來的要有運動家精神,你說對吧哈哈哈~
後記
很慶幸自己選了這部電影到戲院觀看,不過其中好像還是有我看不懂的地方,嗚嗚。 看了網上其他人的分享,有人說女主最後的確是自殺了,只是她在死前試著換為思考而有了身分互換的劇情。也有人說,從結尾的拍立得可以得知,這只是交往的第一天,一切都是女主角陳靜對未來的想像。老實說,我沒看的那麼透徹,所以我不太能知道劇情究竟是如何,我還以為就只是個開放式結局。但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種說法,大家應該也都喜歡 new start 大過於 the end 吧?
相關新聞 中提到: 導演廖明毅證實:「《怪胎》不是開放式結局,我有把這個答案放在劇情裡。」他透露,就在電影裡的壁虎與拍立得照片上,就看觀眾是否能找到答案。
噢不,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沒慧根...
歡迎其他有心得的朋友與我分享你所認為的結局,這裡也附上我所找到的
各種結局參考 (其實這篇文章統整得非常足夠了)。
不過我能確定的是,這部電影感覺不太適合戀愛小白觀看,因為他們看完可能會很無感,或是單就強迫症來討論。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咱們 Andy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實在是太令我失望啦哈哈哈,噢不,我不應該強迫他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XD。不過若是想看電影拍攝手法、整體構圖以及鮮明色彩的運用,或是想知道如何用蘋果手機拍出一部電影,我想這部會是個不錯的參考,而且還能夠支持國片唷!
最後想說,僅透過本文表達一些個人的觀後感,希望大家會喜歡。 然後,女主角的造型和髮色真的好美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