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提到經濟學是研究人們面對稀缺性時如何做選擇的學科,更實際一點的例子像是個人一天24小時要怎麼分配?社會應該怎麼分工?政府應不應該課稅?…諸多例子都和經濟學有關,因此經濟學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社會如何運作,人類如何思考,以及政策該如何制訂。
而這個龐大的學科底下還可以再被細分為兩部分,分別是
那它們兩個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兩者的差別直接反映在兩者的名稱上了,個體經濟學專注在經濟層面中個體的行為,這邊的個體可以是一個人、公司、政體抑或是國家。而總體經濟學在研究經濟時則是把經濟視作一個整體切入,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相互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經濟行為。
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都非常重要,並不是說總體經濟學是一次探討整個經濟環境就優於個體經濟學,這兩個學科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經濟罷了!
更重要的是,兩者也彼此互相牽扯而非互相獨立,例如說在個體經濟學中我們觀察個人是否有工作意願、公司是否願意雇傭更多的人、政府是否要制定能源相關政策,這些個體經濟學中所觀察的行為都能決定總體經濟是否健康。反過來說,總體經濟相關的數據如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也會影響個體經濟學所在意的個體的行為。
個體經濟學
在個體經濟學中我們關注個體行為的問題。什麼東西決定家戶和個人的花費?在預算有限下,個體會如何花費這筆預算以滿足其需求?人們如何決定是否要工作?如果要工作,那要做全職的還是兼職的?
總體經濟學
總體經濟學中我們則注意更廣泛的經濟層面。國家的經濟好壞是什麼因素決定的?什麼因素決定國家的生活水平?什麼因素讓經濟能夠長期成長?
在這一系列文中我們會先從個體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了解在預算有限下,個體是如何做出選擇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的?再從總體經濟學的方向,用更加宏觀的角度了解經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