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記

含有「活動側記」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這個主題座談會的緣起,來自於專線的一個Line社群。有次一位成員提議是否能更改社群名稱,因為群組名稱取名為「精神疾病照顧者」讓他擔心。成為照顧者的過程中,或許許多人心中都有類似的擔憂與害怕。然而我們是否曾靜下心來,去了解這些擔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正視這些恐懼,找到內在的力量去面對它們。
Thumbnail
這次由陳亭亘老師帶領的工作坊「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 IV—我允許自己需要」,為照顧者/家屬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能暫時脫離繁忙的日常生活,深入探索內心深處的需求與情感。透過細膩的引導,陳老師幫助參與者逐步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理解那些被忽略或壓抑的需求,並嘗試在這過程中找到與自己內在和解的方法。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Thumbnail
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邀請同志諮詢熱線、家庭照顧者總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生命線與張老師等提供接線服務的組織,一同發表以「同儕支持」、「接線與倡議」以及「回應危機」為主題,於2022年12月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 
Thumbnail
我不由自主2年多,我和我的家人真的很需要社福單位的協助......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