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體育運動,只有職業球員一條路嗎?棒球產業發展,當然不只場上的球員而已。
我們可說中國歷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貴族政府,也非軍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
從春秋時代儒家「士農工商」思想影響下的教育,直到21世紀的台灣,大多數人仍以成績優劣為求學目標,甚至抱有刻板印象,認為書讀不好或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才會去從事任何體育運動。而經由考試進入政府從事公職或成為專業師字輩,醫師、律師、會計師、老師等,方能擁有受人敬重且最崇高的社會地位。
然在拜讀「雄霸棒壇:美和棒球五十年」一書後,得知從創辦人、教練到每一代球員承先啟後投入於棒球運動,若沒有這群人的付出,就無法造就今日台灣棒球的產業發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中學就讀期間,人格教育的養成。
書中所提,都是這半世紀來台灣棒壇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他們分享在美和棒球隊學習到不只是專業技術,影響最深的是處事態度,讓他們畢業後的棒球路可以走得較為順遂,甚至創辦人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感化他們願意飲水思源,在有能力後回饋服務於台灣棒壇。
經由每日的訓練,這些觀念的內在默化,成為人生的重要養分。
- 專注堅持,努力不懈,不輕易放棄。
- 認真訓練,按部就班,不投機,擇善固執。
- 鐵的紀律,以身作則的自律,賞罰分明的生活品德教育。
- 刻苦耐勞,從比賽挫折中增強抗壓性。
- 學長學弟制,模仿學長的技術充實自己,成為學長後,磨練領導力帶領學弟,以及團體生活中培養服務精神與團隊凝聚力。
從事棒球運動,也不只有球員身份而已。以非棒球專業,粗淺地列出個人所知產業中可能有的職業,每一個角色都須長時間投入並提升個人的專業知識與不斷地從工作中累積經驗。從書中也知道很多球員成為教練後,再繼續深造念碩士,甚至也有博士。一個球員的養成,需要德智體群美兼顧,方能從僅擁有天生的天賦能力,到技術提升,而能站在比賽舞台上發光發熱,人格態度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也才能於球員退役後,繼續在棒球產業中,延續職業生涯。
曾教練是斯巴達式教育,宋教練是美國式球風,曾教練讓學生敬畏,宋教練比較親和,他們相輔相成,各有千秋。
台灣文化獨特之處,就是混搭風格。在棒球隊的訓練也可看到,美和棒球隊曾紀恩教練參考美職日職,成立一二軍,而球隊訓練也不只有日式,李瑞麟教練也帶入美式的打球觀念。書中提到,「那年代打球的人都是講日語,但李老師卻是講英文術語,這對平常幾乎沒有在唸英文的棒球人來說,幾乎是『鴨子聽雷』,當下無法吸收。」擷取不同文化觀念,或許不如單一文化養成純粹,但也僅有台灣可以開放地接受多元文化融合,發展出獨有的台式風格。台灣應該是唯一一個國家,棒球文化可以同時融合美職與日職的訓練與觀念。
在疫情期間,台灣是全世界於2020年唯一舉辦現場職業比賽的地區。甚至負責擔任英語主播的是台灣人,並非球員出身,也非體育專科畢業。僅因喜愛棒球,努力參與各種不同棒球產業內的工作,更不用提看過上千上萬場比賽,十年功成集一氣,沈穩專業的播報,獲得各界讚許的表現。
任何一項運動專業,都不只是純技術訓練而已。策略、觀念、態度、判斷力、不間斷地學習,以及最重要的,心志必須非常強大,才能面對各式挫折與誘惑的挑戰。這不也是每個人對於人生課題,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嗎?
延伸閱讀:「雄霸棒壇:美和五十年」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