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是當下的反應 修圖是內心的再現
朋友要我不要再加油了,不要這麼認真創作,近年來我在多個系列中來回打拚。
我是個上班族,早上六點半從家裡出發,下午約六點半回到住所。晚上還要運動一至二個小時。創意的時間都在日常的夾縫被提取出來。
下班時間不停地創作,有影像合成、畫油畫、水彩及攝影。
我把它們都設定在生活模式中,並為它們安排專屬位置,到現在為止,運作還算順利。
首先由攝影開始,沒下雨的日子總是帶相機出門,日常固定的路線是無法拍到美景,只能遇到剛剛好的陽光斜射到騎樓下,在柱子與柱子間捕捉霎那的金黃色。有一段時間,還特別挑了行走的路線。
我是個適應環境的人,也就是有機會拍什麼就拍什麼,建築一角、牆上銹斑、地上植物的斜影一概入鏡。
身為一位創作者,若以搜集這個字眼不足以表達我看待的元素,不如說是反應我所處的環境的外在現實。因爲這些物件的存在有其自有的價值與過程,但透過眼睛,進入反射鏡,落腳於數位碟片,轉換成數字,重新被釋放在瑩幕中,與眼睛相逢,感受重新被詮釋。這過程我稱為影像煉金術。
我堅持所有影像來自於自己的攫取,在與它們交會的剎那,選擇必定有其價值,例如外界影像是內在的反應。當然這其中還有更多潛意識的力量在運作,好似炒菜需要鹽的調味。多年前這種經驗就常常浮現在發想及創作的過程中,看似無意,但經常是反客為主,成了畫面最想表達的情境,我很像小孩子一樣在空間中與自己的眼睛和外面的景像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
在與環境的關係中,自己的心理狀況會被更動,有時來自於記憶無心的插入,或當下的新表情的陳述。很少用文字形容拍照的當下,原本以為拍照就只是按下快門,但一旦去思索框內的捕捉是否有其單純的意義或只是一種接近在時空與地點的想像,再深入一點,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在中間尋找到什麼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