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楊雅喆有意想讓自己成為《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首要創作者,所以特意用他擅長的方式與風格呈現。我感覺吳明益原著中「現實(指敘事所採之角度,而非真實歷史)> 魔幻」,但劇卻是「魔幻 > 現實」;兩者比重明顯不同。
如果楊導確有意讓魔幻 > 現實,那若用歷史或貼近原著的角度去評判此劇,就顯得有點無謂。
其實是看到近日「懷舊達人」
張哲生的貼文及下面留言而有感。有人問怎麼劇沒找他當顧問呢?他回道不同不相為謀、劇組不會找他的。又說劇「污衊了中華商場和他的母校西門國小」,因此似是對此劇持負評。我乍看心想怎會這樣,懷舊達人竟對台灣近年最標榜懷舊的戲不予肯定!所以花了點時間爬文,方略領他的想法,他政治上可能比較「泛藍」(同樣是我猜)。
不可諱言,看過原著便知,威權和同性橋段,是編導所創,因此若夾帶楊導的政治與社會立場也不意外。稍微了解楊導作品者便知,他思想比較自由派(白話就是「非藍」),也許這就是導致張哲生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因。然後,兩邊支持者就又開始互酸,甚至蔓延到 ptt。
所以大家覺得我支持哪一邊?
但為何一定要選邊站?凡事都要選邊站,很煩誒。
我單純覺得,就一開始所說,若楊導有意想讓自己成為此劇的首要創作者,那用他擅長的方式與風格呈現,有何不可?況且此劇也請到原著作者吳明益來站台和背書,多次訪談中吳說過自己很認可楊導採用的方式,那不就好了嗎?
不過這又可論及那吳明益的政治與社會立場(書中並不明顯),張哲生認同與否的問題;或張哲生有沒有看過原著(我猜有),那他想法如何?抑或只是單純不認同劇組與楊導的立場?
人有自己立場,無可厚非,就算劇方與張哲生立場迥異,彼此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有歧見實在正常不過,他人又何必煽風點火。這是第一點。
第二,我覺得既然楊導擅長魔幻敘事風格,那把此劇拍的比原著更加看不懂魔幻,不才是日常?去追究符不符合歷史或原著,何必呢?魔幻寫實類的作品,從來不求觀者戴考古眼鏡去賞析。如果原著就已經夠魔幻,那楊導再把魔幻配方多加一倍,也真的只是剛好。假設劇組立意要跳脫原著框架而走自己的魔幻路線,那批評劇「亂拍一通」,不就搞笑。
第三,懷舊行為本身是唯心的,但懷念的舊事是唯物的。我感覺《天橋上的魔術師》不論原著或戲劇都偏唯心,而懷舊達人重視的是唯物(他也以此而成名),彼此本質就不同,說「污衊」有點太過。不過這也是他的懷舊觀點,雖說你的舊不是我的舊,但我猜「懷舊」可能根本不是楊導重點,他只想表達「時間」概念的可塑性,甚至藉由這個魔幻故事來陳述思想也說不定(此乃他一貫風格),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沒說錯。
從政治立場、魔幻、懷舊等角度去看《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劇,我講完了。總之,我怎麼看不重要,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就是看劇嘛,別忘了還有原著,甚至還有衍生漫畫。漫畫我也還沒看,也許等我看完了,想法又變了~
PS. 我想看阿澤家啦,樂器行耶!尤其是澤爸可是陳如山 / 阿山、四分衛主唱,竟然只有一幕,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