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意識迷濛酒意濃,讀《火山下》

更新於 2021/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有評者論此書:「極富詩意,可媲美《尤利西斯》。」
我原本就計劃今年來挑戰《尤利西斯》,但沒打算要讓這本《火山下》暖身欸。事實上,我之前根本不識此書,緣起於年初看了另一本書《文豪們的私房酒單》,其中就用了數頁篇幅介紹 Malcolm Lowry 的《火山下》,是本鎮日泡在梅斯卡爾酒 (Mezcal) 裡的文豪所寫的高濃度酒精小說。看過這段後我馬上去圖書館預約此書,連書中內容是圓是扁都不知道。
對於平日也嗜杯中物的我來說,「酒」就是閱讀動機。我又是個不愛先讀序文和導讀的人,所以直接進入正文,正面對決,直取核心。
第一章算是正常的寫實文體,做為故事源起的交代,留有許多伏筆,心知即使看得霧煞煞也不慌,後文定會抽絲剝繭。但沒想到一頁頁讀下去,竟發現怎麼有種意識流的況味,換言之就是越來越進入那種「不知在看什麼」的程度,當然閱讀速度也就漸漸變慢...
我也不是菜鳥讀者,吞食過數本意識流派小說,唯心理暗驚又來個燒腦貨,也為自己瞎打誤撞拾得一本奇書的過程感到神奇。然後開始切換閱讀模式,不強求逐字爬梳,而是開啟第三隻眼以大範圍段落掃描的方式、形塑文字為想像中的畫面再嵌入腦袋裡。這是我自己摸索出閱讀意識流文學作品的辦法,不至於那麼殘虐。
但沒想到這招對本書似乎不太管用,因為幾位主角的意識在將近五百頁的文字中,從天堂到地獄、從宇宙到地核,繞地球一圈後再回到墨西哥的陰間;雖能深深感受到隱隱欲來的雲雨風暴,卻抓不到桅杆只能任其繁言蔓詞綿綿不絕。文字入了眼卻進不了心,閱讀越慌。
進入中段後,某晚把自己灌到欲茫時才展卷,卻突然好像讀懂了什麼。並非看透了文意、讀通了故事,而是頓覺難道作者在長期酒精浸泡下所生出的文字磁場,唯有讀者處於意識飄飄然時才感應的到?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就跟聽音樂很像嗎?我都說音樂要好聽不必花大錢買高檔音響,酒精多攝取一點就夠了。原來讀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呀,後來我就誠心以酒相待此書,果不出三兩日便順利讀完。
這幾天迷迷茫茫的閱讀過程中,不斷讓我聯想起電影《巴黎,德州》,那段由心碎逐漸步向封閉內心,最終以悲劇收場的路途,都有種疏離而淒美的相似氛圍。Ry Cooder 的配樂也可直接拿來做為此書的原聲帶聽而不違和,但我仍再度想起 Blind Willie Johnson 的德州鄉野福音藍調,與《可可夜總會》裡的吉他。書中也出現一把吉他,我猜 Malcolm Lowry 應該也是喜歡琴音之人,就像他為自己寫的墓誌銘:
Here lies Malcolm Lowry, late of the Bowery, whose prose was flowery, and often glowery. He lived nightly, and drank daily, and died playing the ukulele.
午夜徘徊在包厘街,他的散文詞藻華麗,不時有靈光之作。
他是夜行動物,天天與酒為伴,彈烏克麗麗時升天。
好個嗜酒愛琴的文豪。我也好想喝 Mezcal!
PS. 其實,讓我讀得頭昏腦脹一大原因,還是老問題:翻譯。佶屈聱牙不說,我懷疑根本是中國大陸版本直接改為正體中文在台灣出版,譯文很不親和。大多這類書在書體裡都找不到譯者介紹,也不會有譯序,此書亦然。另一點是錯字不少,甚至有簡體字出現,很像是謄打時沒有「取代」到,編輯也疏於校正,有愧封面上的「全新校譯版」。當然我不是說對岸譯者程度不佳,但拿許多叫人頭疼的翻譯作品來看,可能性很高。故我疑之。倒是導讀者陳小雀乃台灣拉美專家,她的文字讓此中譯本增色不少。下次真的要好好讀讀她的幾本拉美著作。
PPS. 「午夜徘徊在包厘街」既為 Malcolm Lowry 死前所願,我想昇哥和張北海應該也讀過《火山下》吧?原來「夢想醉臥在 Bowrey 街頭」竟是那麼 Lowry。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232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白的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看完 Netflix 上的《The Social Dilemma》(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大家可以看一下。 不是說你想也知道片中會談哪些議題就不需要看,而是就算你都知道,但真實狀況其實比你想的更嚴重。更何況,其實你可能不如你自以為的那麼知道。
做為電影,《飛越杜鵑窩》經典程度固然不在話下,「杜鵑窩」甚至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精神病院代名詞。我把握住 2018 年金馬影展重映機會,至今依然回味無窮。 不過其原著 - 肯・凱西 (Ken Kesey) 的同名小說 - 可能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書是 1962 年出版,而電影是 1975 年才上映
年輕時溫馴 (膽小) 又良善 (無知),甚麼荒唐沒碰過 (真的都沒碰過),頂多書唸太爛被當掉。於是只好臨老來假掰,多找些荒唐歪冊來讀,沒吃過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然後腦補自己也走歪。
今年讀了 85 本書,跟去年差不多。其中我最愛的小說類有 30 本,音樂相關 20 本,兩者加起來就超過一半。最後選出今年最愛 Top 10 如下,不分排名,以閱讀完成日為序。
《失戀排行榜》中的 Jack Black 什麼東西都要有 Top 5,那就來看 Apple Music 統計我今年最常聽的專輯 Top 5。 冠軍當然是曾雅君啦,雖然這是去年出的唱片,但今年中才開始聽,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今年最愛實至名歸。
《Soul / 靈魂急轉彎》以爵士樂為主題,這太屌了,才剛開場就秒嗨。只是隨著劇情進入主軸,始明白音樂只是用來包裝背後精神的素材,於是似乎漸漸懂了什麼,活著才是重點,生命需要時時刻刻去體驗。
剛看完 Netflix 上的《The Social Dilemma》(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大家可以看一下。 不是說你想也知道片中會談哪些議題就不需要看,而是就算你都知道,但真實狀況其實比你想的更嚴重。更何況,其實你可能不如你自以為的那麼知道。
做為電影,《飛越杜鵑窩》經典程度固然不在話下,「杜鵑窩」甚至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精神病院代名詞。我把握住 2018 年金馬影展重映機會,至今依然回味無窮。 不過其原著 - 肯・凱西 (Ken Kesey) 的同名小說 - 可能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書是 1962 年出版,而電影是 1975 年才上映
年輕時溫馴 (膽小) 又良善 (無知),甚麼荒唐沒碰過 (真的都沒碰過),頂多書唸太爛被當掉。於是只好臨老來假掰,多找些荒唐歪冊來讀,沒吃過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然後腦補自己也走歪。
今年讀了 85 本書,跟去年差不多。其中我最愛的小說類有 30 本,音樂相關 20 本,兩者加起來就超過一半。最後選出今年最愛 Top 10 如下,不分排名,以閱讀完成日為序。
《失戀排行榜》中的 Jack Black 什麼東西都要有 Top 5,那就來看 Apple Music 統計我今年最常聽的專輯 Top 5。 冠軍當然是曾雅君啦,雖然這是去年出的唱片,但今年中才開始聽,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今年最愛實至名歸。
《Soul / 靈魂急轉彎》以爵士樂為主題,這太屌了,才剛開場就秒嗨。只是隨著劇情進入主軸,始明白音樂只是用來包裝背後精神的素材,於是似乎漸漸懂了什麼,活著才是重點,生命需要時時刻刻去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如果伊丹十三的《蒲公英》是能挑動味覺、使觀眾分泌唾液的電影,《安娜的迷宮》則扮演著刺激觀眾荷爾蒙的角色。它的手法如此脫離敘事,大量特寫與近身,充滿指涉意味的畫面與剪接,對話根本不重要,只需觀眾細細體會。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 Modern Myth by Albert Weale (2019). 今日的民主遭到民意迷思的狹持。民粹運動利用這個概念來挑戰推選出來的代表。當政治人物只滿足於激起民意,便無法完成自身職責,並作出負責任且勇於承擔的決定。
Thumbnail
簡介 《賽局意識》一書由 David McAdmas 所著,作者出書量穩定,可惜有翻譯成繁中的應該只有這本《Game — Changer》了。有關作者的資料實在不多,但網路上有許多作者演講的影片,對於作者的思考體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把作者名拿去 Google。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
Thumbnail
我和影子永遠無法疊合 他在東我在西,但 也還好如此~ 這都是太陽的錯 所以我常躲在水深100米處
Thumbnail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Thumbnail
如果,人工智能(AI)除了有龐大的知識資料庫,還懂得比對資料,運用資料,自成一個有意識的個體,甚至還能以她的意識,操縱他人的行為時;此時,人工智能會不會超過人類的掌握,而產生悲劇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如果伊丹十三的《蒲公英》是能挑動味覺、使觀眾分泌唾液的電影,《安娜的迷宮》則扮演著刺激觀眾荷爾蒙的角色。它的手法如此脫離敘事,大量特寫與近身,充滿指涉意味的畫面與剪接,對話根本不重要,只需觀眾細細體會。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 Modern Myth by Albert Weale (2019). 今日的民主遭到民意迷思的狹持。民粹運動利用這個概念來挑戰推選出來的代表。當政治人物只滿足於激起民意,便無法完成自身職責,並作出負責任且勇於承擔的決定。
Thumbnail
簡介 《賽局意識》一書由 David McAdmas 所著,作者出書量穩定,可惜有翻譯成繁中的應該只有這本《Game — Changer》了。有關作者的資料實在不多,但網路上有許多作者演講的影片,對於作者的思考體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把作者名拿去 Google。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
Thumbnail
我和影子永遠無法疊合 他在東我在西,但 也還好如此~ 這都是太陽的錯 所以我常躲在水深100米處
Thumbnail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我們在驚呼著科技是多麼的快速發展、方便,但人們可曾想過,這樣快速發展下,會帶來什麼壞處?AI智慧若發展到辨識不出來,他們是否可以享受人權?人們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科技的變遷,不然到最後,錯誤的就是人類了。
Thumbnail
如果,人工智能(AI)除了有龐大的知識資料庫,還懂得比對資料,運用資料,自成一個有意識的個體,甚至還能以她的意識,操縱他人的行為時;此時,人工智能會不會超過人類的掌握,而產生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