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冠瑞典周年記之三:2021春,翻了千萬個白眼後,長路將盡?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新的一年,至今也三個多月過去了。經過和往年一樣繁忙的年末聖誕旺季和地凍天寒、風裡來雪裡去的一二月,終於來到春日將臨的四月。天氣緩步轉暖,短命春花盛放,空中有氣無力的飄著季末的餘雪。瑞典社會對抗肺炎的戰力持續疲軟,我寫這三篇也實在是寫到生無可戀(讀者大概也讀累了XD)。這場敵人面目模糊、看不見盡頭的持久戰,現下又是如何呢?


社會現勢:且走且看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大眾的耐性早已磨光,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人不斷減少。這幾個月來,政府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對商家來說,限制店內人數已是基本款:政府要求商家依照面積單位,包括工作人員在內,每人都要能享有十平方公尺的活動空間(舉例來說,我的店面是42平方公尺,除了一位工作人員外,就只能有三位客人同時在店內)。而後,再進一步要求管制每一個上門消費的sällskap(姑且翻為群組)僅能一人入店,壓縮在店內停留的時間和交談(aka散播病毒)的可能。
我的店門口告示:店內最多三名客人、一個購物群組只能有一人進入。
餐飲業的處境最為水深火熱,政府限制的束帶越拉越緊。一般餐廳一桌僅能有四位食客,桌間必須有一定距離(有的餐廳隔桌把椅子抽走、或在桌上用警戒意味濃厚的黃色膠帶貼上一個巨大的叉、放預約牌等方式隔開客人);本已規定晚間八點半不能賣酒(避免群聚),再到八點半一率關門(但可以賣外帶)。而沒有獨立出入口的用餐區(如購物商場內部的咖啡店或美食區)僅能一桌一人(但也不是全無漏洞可鑽,有咖啡店便把兩張小桌併在一起,一起到訪的兩位客人還是能相鄰而坐)。
附近的泰式快餐店桌上放的告示:一桌最多四位客人,一組人最多只能有兩位去排隊點餐。
在購物中心咖啡店目睹的荒謬實況。(繪:瑞典南方小城事放送局)
我們的供應商之一是經營糕點簡餐店的J,他在社群網站上發布了走投無路的求救訊息。過去,中午尖峰時段,他的餐廳可以高達62組內用客人,現在是「一整天」只有25組,而且是包括了外帶的。我三月底坐車經過他的店,還看到他隔壁空了許久的店面竟然掛起一間連鎖咖啡店的招牌。「Oh, shit!」我在公車上不禁叫出聲,這簡直要置他的小店於死地!
隨著禁令增多,小規模的抗議遊行也風起雲湧。受不了限制的人們透過網路串聯,在週末走上市中心廣場,挺身爭取他們心目中的自由與人權,還好目前為止都尚稱和平理性。
疫苗開打一段時日了,雖然速度比預期慢了許多,但政府也不再祭出更多限令,反倒開始逐步開放博物館等場館。這年來工於防疫的政府首長開始接受議會質詢。四月九日,首先站上質詢台的是衛生部長Lena Hallengren。她坦承,一直以來,部會並沒有建立一以貫之的防疫策略。會後她還加碼爆料,自己剛確診乳癌並動完手術不久,隔週即將開始化療,但仍想堅守崗位。
這舉措在台灣人社群中引起兩極化反應。有人認為生了病就別硬霸著位子,應讓更有精力的人接手。而且,醫療系統目前處於過載狀態,許多病人手術一延再延,或是看不到醫生,她卻能「插隊」接受最好的治療,令人難以接受。有人則認為,她並沒有責任揭露自身病情,只要自己評估得當,繼續堅守崗位有何不可?大家討論得炙熱,但無論如何,這些當則的首長們,大多無意扛起疫情失控的責任,多怪罪地方政府、或將炮火轉向人民不守禁令,皮球推得比誰都勤。
都走到了這一步,雖然染疫人數仍上升中,但隨著疫苗開打,也就只能且走且看了。大多數人已頗為鬆懈,除非是害怕受罰的商家,否則大多數人甚至不知最新政策為何。有些公司苦於Work from Home造成的生產力下降,也開始逐步讓員工回公司上班。在遊戲公司Massive工作的常客N就說,他一個人就得管理十個手下,一個project有超過三百個人跨部門合作,那之間的細節縝密度根本沒辦法靠e-mail、Slack和Zoom取代,於是最近又回到公司上班。

COVID變成新的「天氣話題」

瑞典人是出了名的不擅漫無目的small talk(閒聊)。過去,「今天好冷」、「今天好熱」、「明天聽說會下雨」幾乎是萬用的閒聊起手式,而今,客人來到店裡,「限令執行容易嗎?」、「你國家的疫情如何?」、「家人都還好嗎?」總要先過一輪,然後彼此才會有默契的翻個白眼,搖著頭說:「別聊這個了,好像我們的生活只剩COVID一樣」。
「我們是不是得了COVID Fatigue(新冠疲勞)呀?」同事R總笑著說。
難道不是嗎?在瑞典,因為疫情的蔓延,新冠肺炎不只停留在電視晚間新聞中,而是滲入生活大小角落。見到確診者根本已成日常:至少十名店裡每週見面的熟客、送貨小哥、隔壁小店裡的織物藝術家,先生的學生、同事……,已開始錯覺這跟季節性感冒差不多了。而在店裡工作,亦步亦趨跟隨政府百變又無效的政策,一邊仍要親切服務客人,有時又得立刻變身糾察隊,實在令人疲憊。例如,當我試著管制每個消費群組僅一人入店,馬上觸怒一對情侶。情侶之男大怒,問我為什麼他們不能一起進來,我說是政府的新規定,他一臉不可置信,憤怒的走出店外。
有時真的是管不勝管。有時情侶一進來不但吱吱喳喳,連結完帳還要在櫃檯旁先親熱一番再收東西,視禁令與店家難處為無物。有次一對情侶結完帳,其中的男子想起他忘了買米,轉身又去取貨。女生呢,也就繼續賴在店裡,挨在窗邊哼歌滑手機,絲毫無視識相等在門外的其他客人,實在令人抓狂。更遑論,有的父母堅持要把小孩帶進來(就算其中一方在店外等),這些烏煙瘴氣都不是特例,全瑞典不少商家都抱怨這政策執行不易,客人難以「管教」,徒增工作人員負擔。
除此之外,就算沒有確診,新聞放送、聊天轟炸、孤立創傷、信念動搖、謹慎過度的心理負擔,都是看不見的隱性傷害。同事J身為移民,帶著三個小孩,無處吐苦水。「妳可以跟我說呀!」我天真的提議,「我知道,但有時候需要的是跟妳完全同樣處境的人,才真的了解妳的苦處。因為面對的是差不多的問題,聊完會有『我也不是最糟的嘛!』的療癒感,那是很難取代的!」
移民的社群網絡本來就特別脆弱,很容易就失去精神社群的支援。臉書上的馬爾摩英語社團中,不時有新住民貼出接近乞求的邀約:
「我因為工作關係,搬來已經好幾個月了,一個新朋友都沒交到。拜託,有人願意跟我見個面、聊一聊嗎?我們可以在戶外散步,降低風險!拜託了!
另外,我訂閱的英語新聞網The Local Sweden也特別刊出一篇文章,探討COVID-19對移民社群造成的隱性傷害。其中有一個令人特別難過的例子,一名英國男子隨瑞典妻子搬過來,妻子卻在疫情爆發前不久因癌症病逝。這名男子不但痛失摯愛、難以維繫來自妻子親友的支持網、更因大部分社群活動的取消而喪失交友機會,好不容易定了下來,馬上打包回國也有其難度,只能獨自消化悲痛與無助。
對瑞典人也何嘗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呢?一年前疑似確診,請我幫她送貨到家門口的獨居鄰居客人C,病癒後,深感無助的她在夏天「受到上帝召喚」而加入了教會,後來不知為何又一步步加入陰謀論者社團,整個人像受到洗腦般,每次見面都想說服我接受「肺炎病毒不是真的!全是政府的陰謀手段!」的言論,還警告我不要打疫苗,「否則會被全世界政府共謀的5G控制!」她後來把臉書朋友全數刪除,再把帳號關了,銷聲匿跡。C身為在我剛進店裡工作時,頭幾位親切跟我聊天的客人,如今已跟我在完全不同的現實了……。

一周年的心境Wild Ride

那麼我呢?一年前的我和此刻的我,有什麼不同嗎?
一開始的恐慌、甚至對政府無作為的忿忿,大都源自於過去在台灣的經驗。因為國中時體會過SARS的無情,那日日戒慎恐懼量著體溫,課外活動全數暫停,父母友人的學姊在和平醫院殉職的日子……總有種一切捲土而來,夢靨重新逼近眼前的惶恐。再加上,在瑞典時日還不算久,正式工作也才一年多,對於怎麼在缺乏警覺的新環境對抗來自舊時的恐懼,頗為無措。
這病毒像個火種,在這一年引燃了各種文化差異、思想對立。就算來自有防疫經驗的台灣,也不代表我就能帶著那份驕傲自詡為糾察隊,對這裡指指點點,反而動輒得咎,把自己逼到絕境。更何況,就算抗壓力再強,沒有親身體會長達一年多被箝制的生活,心理上的想掙脫的欲望,還是難以抗拒的。
回到根本的人性,只要欲望出現——無論是社交的、旅遊的、各種用於維持所謂身心平衡的——總有千百種解釋和合理化的方法。我不也是在夏天時到海濱小鎮Trelleborg小旅行、還逛了一次百貨公司?冬末太陽露臉時,我不也去赫爾辛堡Helsingborg看海,然後受不了凍寒而走進人滿為患的咖啡廳?人總是有各種理由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即便那幾趟旅程似是短程,但本質上跟那些視規範於無物、四處趴趴走的病毒散播者又有何不同呢?
要能在異地於公於私平靜度過,必須放下那盛氣凌人,試著同理,也不要苛責為了保全身心安然生存而有時轉趨消極的自己。畢竟,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現實中穿梭,難免迷茫,總覺得任何判斷都難以周全。無論試著想得多廣、多深,都難有一個確切的結論,簡直是最駭人的精神耗損。一年後,慢慢抓到瑞典的哲學,瑞典著名的Lagom精神(「剛剛好就好」的中庸之道)體現在假日不計算染病人數(當然也不會看到首長不眠不休的奮戰樣貌)、按部就班花大量時間才通過賦予政府更大權力的法案等等。瑞典人對生死的態度也較為淡泊,喜歡享受當下而非瞻前顧後。
畢竟,若不試著了解脈絡、調整心態,將很難平心看待去年年底,前一秒鐘才呼籲大眾避免群聚購物,下一秒便被拍到去購物中心做聖誕採購的總理,或是呼籲避免不必要旅遊的瑞典民防局(Swedish Contingencies Agency (MSB))官員,自己卻趁著聖誕假期到加那利群島「探視女兒」。
人類本來就難以忍受長期壓迫,尤其是本就未「生於憂患」的瑞典人,一輩子沒有幾次得面對無法預測的人身威脅,抗壓與應變能力難以與台灣這種飽受地震、颱風、乾旱、交通意外、祝融之災與戰爭威脅的國家相比。我們較於習慣,各種資源並非理所當然,必須奮力得來、甚至得祈求「老天賞飯吃」。為了增進生活品質,也很能承受辛勞,將群體和諧擺在個人榮辱之前。瑞典強調個人主義、獨立思考,雖有其優勢,但在疫情當關時,政府對個人責任感的信任顯然誤判,便得承受較大衝擊。有趣的是,相對的,許多瑞典人也認為是人民自己不夠謹慎,而非把全部的責任推給政府。
當然,從我們的角度會認為,台灣模式比較「成功」,但又不能強求套用到瑞典。光從地理上人口密度的懸殊差距(目前平均每平方公里:台灣:650.57人、瑞典:22.97人,若以首都相比,台北:9516.79人、 斯德哥爾摩:4163人)就比較能了解,為何瑞典政府不斷強調社交距離的管控。的確,理想上也許可行,但他們錯估了「人性」這個最難預測的變數。
每天上班通勤的火車上,我習慣聽Freakonomics Radio的Podcast。前陣子剛好回顧到Ep. 50:The Truth Is Out There…Isn’t It?其中便提到,人類對於許多議題,就算真相擺在眼前,但對事實掌握的多少、甚至訊息的來源都不是最關鍵的。人們的信念與舉措,其實周遭氛圍影響最鉅;我們對自己立場的決定,其實是fit in(融入)群體的策略。環境議題便是一例。就算科學數據擺在眼前,若周遭人們對其嗤之以鼻,哪便可能影響你對自身態度的抉擇。這一年來,我也不斷面對著各種自我認同的辯證。一邊吸收著台灣的資訊,一邊學習著如何fit in 當下受疫情考驗的瑞典社會。如何約束一點批判性的自己,以維繫友誼和婚姻和諧?如何堅持自己(例如戴口罩一舉)又能和他人理性溝通?在在都是異國生活的課題。
還好,至今自己尚未染疫,店裡業績也繼續成長。經過這一年,身心漸達動態平衡,對未來還是頗為樂觀的!
*本格文章皆從有限的自身經驗出發,不代表全體情況或他人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瑞典疫情持續延燒,身為台灣人的心理抗戰也越演越烈。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的衝擊接踵而來。然而,漸漸的,我突然好像比較了解瑞典政府所謂「佛系防疫」守護的是什麼了。那尊重人性、信任人民的方向,雖然看似無用,但也守住了一些價值,一些喘息的空間……
趁著三月步入尾聲——剛好也是新冠肺炎大肆入侵瑞典剛滿一年多——來回顧一下這惱人病毒在我移居瑞典的第三個年頭捲起的各層次衝擊。時間回到一年前疫情初起,我在各國客人來往的小店裡記錄下各種第一手的看法與遭遇……
2018年四月,我搬到瑞典,落腳在瑞典最南端的省分:「瑞典穀倉」斯科納省。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省會馬爾摩貴為瑞典第三大城,和我們常聽聞的斯德哥爾摩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之時,書房窗外的紅松鼠準時沿著樹幹爬下來,在仍覆蓋著去年秋天落葉的小樹林地上跳躍著,尋找著之前藏起來的果實。牠跳跳停停,不時抬起頭來,機靈的觀察周遭。不久後,牠繞到一塊大石頭旁,驚喜的發現上面放了個小碗,裡頭有幾個雜糧麵包塊。那是我們放置的、趕不及在風味全失之前吃完的自製麵包……
瑞典疫情持續延燒,身為台灣人的心理抗戰也越演越烈。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的衝擊接踵而來。然而,漸漸的,我突然好像比較了解瑞典政府所謂「佛系防疫」守護的是什麼了。那尊重人性、信任人民的方向,雖然看似無用,但也守住了一些價值,一些喘息的空間……
趁著三月步入尾聲——剛好也是新冠肺炎大肆入侵瑞典剛滿一年多——來回顧一下這惱人病毒在我移居瑞典的第三個年頭捲起的各層次衝擊。時間回到一年前疫情初起,我在各國客人來往的小店裡記錄下各種第一手的看法與遭遇……
2018年四月,我搬到瑞典,落腳在瑞典最南端的省分:「瑞典穀倉」斯科納省。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省會馬爾摩貴為瑞典第三大城,和我們常聽聞的斯德哥爾摩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之時,書房窗外的紅松鼠準時沿著樹幹爬下來,在仍覆蓋著去年秋天落葉的小樹林地上跳躍著,尋找著之前藏起來的果實。牠跳跳停停,不時抬起頭來,機靈的觀察周遭。不久後,牠繞到一塊大石頭旁,驚喜的發現上面放了個小碗,裡頭有幾個雜糧麵包塊。那是我們放置的、趕不及在風味全失之前吃完的自製麵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Thumbnail
如題,上次確診新冠時,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返鄉當天上班期間身體就極度不舒服,並不是感冒症狀的不適,而是覺得身體有點「不受控制」的感覺,盡量說的具體一點,是能感覺體內的「靈魂或魂魄」(實在不知如何形容),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某種東西」失衡了,可以強烈感受到身心快剝離的感覺。
Thumbnail
武漢疫情爆發後,專門針對新冠病毒的藥品目前有一款,就是去年10月川普確診後,去醫院治療的時候有用上,叫做瑞德西韋。
Thumbnail
食藥署核准5款居家快篩試劑,民眾自今(22)日起可以自行居家快篩DIY,此舉將加速快篩的方便性。快篩試劑哪裡能購得,每款的價格為何?取得快篩試劑後又該如何操作?《聯合新聞網》帶您一次快速瞭解這項便民功能的利與弊。 Q:快篩試劑種類有哪些?哪裡能購得? 共有4款進口快篩試劑,1款國產快篩試劑。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在德國看醫生就是不方便啊!沒有新冠肺炎之前,沒有預約就不能直奔診所,更別說是疫情期間。
Thumbnail
以IMF預估此推算,2020年,中國GDP已占美國的79.4%。中國市場在2015年只對外國人指開放了1%,2020年卻開放了60%,中國金融資產在主要基準指數中的權重也提升了,這將有助國際資本流入中國,而支撐已處於兩年來高點的人民幣匯率,也將支撐中國金融股債市場,這將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端午連假來了,連假後的新冠波效應已成為常態。過去我們已知新冠和長新冠不僅對男女的生殖系統有影響,對男性在感染急性期和短期內會損害睾丸功能。現在,科學說: 新冠病毒可能在感染後的精子中存在長達 110 天,但這還不是全部,精子為了抵禦新冠,設下陷阱乾脆自殺成「人」。研究建議,任何尋求懷孕。。。
Thumbnail
人類一直想要和新冠和平共處,然而新冠卻完全不客氣的糾纏和傷害我們的健康。類似於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血腦屏障(BBB),這次科學說: 新冠可以穿透血液視網膜屏障(blood-retinal-barrier, BRB),可能導致長期的眼睛損傷,引起視網膜的過度炎症反應和細胞死亡。更「古怪」的是,即使新冠病毒
Thumbnail
如題,上次確診新冠時,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返鄉當天上班期間身體就極度不舒服,並不是感冒症狀的不適,而是覺得身體有點「不受控制」的感覺,盡量說的具體一點,是能感覺體內的「靈魂或魂魄」(實在不知如何形容),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某種東西」失衡了,可以強烈感受到身心快剝離的感覺。
Thumbnail
武漢疫情爆發後,專門針對新冠病毒的藥品目前有一款,就是去年10月川普確診後,去醫院治療的時候有用上,叫做瑞德西韋。
Thumbnail
食藥署核准5款居家快篩試劑,民眾自今(22)日起可以自行居家快篩DIY,此舉將加速快篩的方便性。快篩試劑哪裡能購得,每款的價格為何?取得快篩試劑後又該如何操作?《聯合新聞網》帶您一次快速瞭解這項便民功能的利與弊。 Q:快篩試劑種類有哪些?哪裡能購得? 共有4款進口快篩試劑,1款國產快篩試劑。
Thumbnail
「美國主要城市人口急速流失,移民也激減」 自由女神像下依然銘刻著那首詩: 「歡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美國人口正在流失......
Thumbnail
在德國看醫生就是不方便啊!沒有新冠肺炎之前,沒有預約就不能直奔診所,更別說是疫情期間。
Thumbnail
以IMF預估此推算,2020年,中國GDP已占美國的79.4%。中國市場在2015年只對外國人指開放了1%,2020年卻開放了60%,中國金融資產在主要基準指數中的權重也提升了,這將有助國際資本流入中國,而支撐已處於兩年來高點的人民幣匯率,也將支撐中國金融股債市場,這將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