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之小美發燒記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之小美發燒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德國看醫生就是不方便啊!沒有新冠肺炎之前,沒有預約就不能直奔診所,更別說是疫情期間。

我已經被德國的兒童醫生訓練的心臟很大顆了,如果沒有高燒超過三天去看兒醫,通常兒醫會再三告訴你,沒有超過三天真得不需要來看醫生,接著醫生會開退燒糖漿,家長就可以帶小孩回家了。從二美開始,對於小孩發燒我就變得很淡定了,超過三天的高燒才會去看醫生。通常兒醫的問診都先問:家裡有其他去幼稚園的小孩嗎?有啊!!那其他小孩發燒生病是很正常的,過幾年就好了。什麼…吃藥嗎?嗯…通常不需要,不然就喝個退燒糖漿或止咳糖漿。

幼稚園一向是最大毒窟,尤其是小小孩什麼都放進嘴巴,不生病也難啊!

小美前幾天發高燒了!

雖說幼稚園沒有傳出任何確診,但是就我用台灣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的防疫,他們實在太不認真了。現在還有很多德國人的心態很鴕鳥,只要沒有去看醫生,他們就是健康的。基於這樣的心態,我很擔心幼稚園已有小孩中了新冠肺炎,只是未採檢罷了。所以小美從第一天的低溫燒到第二天的高溫燒,我們馬上預約新冠採檢。去到採檢的地方,車窗一搖下來,身著隔離衣的工作人員馬上說:Hi,小美你怎麼了,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Luka的媽媽啊!我穿成這樣難怪你不認得我了。幫她採檢的是幼幼班同學的媽媽,採檢的過程不到一分鐘,小美也相當配合,都沒有哭。而結果隔天才會出來。

當天晚上小美開始出現了一些症狀,像是高燒、口腔黏膜多處水泡破皮、牙齦腫脹。我馬上打電話回台灣給當護士的大姐。她查了一下資料後告訴我,小美有很大的機率是得了"疱疹性齦口炎"。小美除了沒有口臭,其他的症狀和疱疹性齦口炎的症狀都一樣。
什麼是疱疹性齦口炎?

---------------------------------------------
疱疹性齦口炎又稱疱疹性齒齦炎,主要是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SV-1)感染所致,因為此病好發為幼童(1~5歲),也會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孩童。大多數的感染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只有少數(約10%)的病人可能出現嚴重症狀。嚴重症狀有:高燒,口腔黏膜多處破皮、牙齦腫脹與口臭等。疱疹性齦口炎會透過過觸摸患處感染其他部位,例如:手指或眼睛,父母需要多加留心。疱疹性齦口炎多為第一次感染疱疹所引起,也跟其他疱疹不同,復發機率較低。

以上節錄自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171.html
---------------------------------------------

隔日一早就先預約兒童醫生,也有告知小美已採檢,但是還在等結果,我們有在電話中告知小美的症狀及有可能得到的病症,這時只能讓兒醫自己決定要不要接這個病人了,幸運地我們約到當天早上的診,沒有隔多久也得知小美的採檢結果是陰性的,讓我們非常安心的去兒醫的診所,不然採檢結果沒有出來,就帶小美去看兒童醫生實在是非常的沒有道德。後來醫生的診斷和我們猜測是一致的,就只能多休息,小心不要傳染給大美和二美。所以大美和二美這個週末就住在奶奶家了。

這兩天小美已經出現口臭了,看來完全符合疱疹性齦口炎的症狀。

後記 :小美終於在十天後痊癒,昨天已經快樂的去上學了。

avatar-img
三美媽的沙龍
8會員
24內容數
住在德國鄉下且育有三美的台灣媽媽,分享在德國鄉下育兒的趣事,也分享德國人的幼兒教育理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美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們(3-6歲)每週固定的活動有室內律動及森林探險,偶爾會有些特別的活動,今天上場的是幫幼稚園送信。
我們村裡的天主教幼稚園規定陪讀人一定要是爸爸或媽媽,一旦決定陪讀的人是誰之後,中途不可以更換成其他人。每天上學的時間從二個小時慢慢增加到六個小時,孩子可以在幼稚園睡午覺,才算陪讀完成。我們家三美都是由我去陪讀的,過程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讓孩子慢慢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這幾年老爺陸續在家中的院子裝了盪鞦韆、遛滑梯、沙坑、和單槓,自家院子已經沒有什麼空間了,就連要幫小美種顆樹都找不到好的位置(德國人會替家中的女兒種棵樹,就像中國人替女兒釀甕女兒紅一樣)。儘管如此,去年的夏天他還是幫三美打造了一個可以開天窗的小木屋,他希望和三美一起躺在小木屋裡數著天空中的星星。
我和先生是在新竹的游泳池認識,進而相戀結婚,我們都相當的熱愛游泳。所以我婆婆常說我們家三美一定要學會游泳才行。 婆婆家有一個小的戶外泳池,三美的每個夏天都在這個小游池中渡過。去年的夏天,大美大概是三歲半,她可以自己跳水,然後游個二公尺左右,也可以潛到水裡去撿放在樓梯下的東西。二美則是二歲三個月,她可
  怎麼替自己的孩子選擇一間幼稚園,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住在德國大城市的父母常是在孩子一出生就要去幫孩子登記幼稚園。根據我住在城市的友人表示,他們通常會登記好幾間幼稚園,因為你不知道哪一間幼稚園會排得比較快。
德國幼稚園的選擇也是百百種,例如:雙語的、國際的、宗教的、或台灣熟知的華德福系列。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掏出鈔票就可以選你想要選擇的那一間。尤其是都市裡的幼稚園,每一間都有長長的幼兒入學候補名單。尤其是住在慕尼黑、柏林、漢堡這種大都市的小孩都是一出生就要去排幼稚園,排個二三年也都不令人意外。 
孩子們(3-6歲)每週固定的活動有室內律動及森林探險,偶爾會有些特別的活動,今天上場的是幫幼稚園送信。
我們村裡的天主教幼稚園規定陪讀人一定要是爸爸或媽媽,一旦決定陪讀的人是誰之後,中途不可以更換成其他人。每天上學的時間從二個小時慢慢增加到六個小時,孩子可以在幼稚園睡午覺,才算陪讀完成。我們家三美都是由我去陪讀的,過程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讓孩子慢慢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這幾年老爺陸續在家中的院子裝了盪鞦韆、遛滑梯、沙坑、和單槓,自家院子已經沒有什麼空間了,就連要幫小美種顆樹都找不到好的位置(德國人會替家中的女兒種棵樹,就像中國人替女兒釀甕女兒紅一樣)。儘管如此,去年的夏天他還是幫三美打造了一個可以開天窗的小木屋,他希望和三美一起躺在小木屋裡數著天空中的星星。
我和先生是在新竹的游泳池認識,進而相戀結婚,我們都相當的熱愛游泳。所以我婆婆常說我們家三美一定要學會游泳才行。 婆婆家有一個小的戶外泳池,三美的每個夏天都在這個小游池中渡過。去年的夏天,大美大概是三歲半,她可以自己跳水,然後游個二公尺左右,也可以潛到水裡去撿放在樓梯下的東西。二美則是二歲三個月,她可
  怎麼替自己的孩子選擇一間幼稚園,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住在德國大城市的父母常是在孩子一出生就要去幫孩子登記幼稚園。根據我住在城市的友人表示,他們通常會登記好幾間幼稚園,因為你不知道哪一間幼稚園會排得比較快。
德國幼稚園的選擇也是百百種,例如:雙語的、國際的、宗教的、或台灣熟知的華德福系列。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掏出鈔票就可以選你想要選擇的那一間。尤其是都市裡的幼稚園,每一間都有長長的幼兒入學候補名單。尤其是住在慕尼黑、柏林、漢堡這種大都市的小孩都是一出生就要去排幼稚園,排個二三年也都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