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遇到考驗,應無所住,才能提升功力。」上週末住在同社區的法師突然造訪,因為已請示過法師的道場係「精靈」主法,因此稟明自己要一門深入後即未曾再接觸,但是我同修還是每月去上一次課。上週道場有一位道友的先生往生,法師為此前去作了一場佛事,由我同修負責接送,我則待在家中誦《地藏經》為其迴向。
從法師造訪時的談話內容,得知法師向同修問及我自修的狀況。同修回說我過度精進,無論寒暑,每天早上都四時不到就起床用功,擔心我免疫系統會出問題(最近口腔內有傷口,超過一個月才癒合)。法師以他自己過去修行的經驗勸我睡眠要充足,否則色身沒照顧好也無法修下去。我雖然認同,但了解自己不致於過度精進,多年來都早睡早起,加上靜坐也多少能修補能量,六小時的睡眠其實已足夠,何況我一略感疲累即倒頭大睡,皆可迅速恢復體力。然而想起《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於是端身正坐,感謝法師善意的提醒,但內心對自己的修行之路卻很篤定。
消魔性的過程會遭遇許多考驗,各以不同的面貌出現,有時有一些突如其來的病痛;有時來自同事、親友之間的和合或不和合,但其實都跳脫不出自己的心識。〈付囑品〉第十又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如果不是由本心生,也無緣遇見,所以還是要返觀自心,透過自我反省後自己解套。我同修尚無緣認識真正精進用功的師兄姐,而我只是接觸精舍時,人生剛好走到家庭和工作都相對單純的階段而已,只要定心不攀緣,空閒的時間多半可以自己作主,實不敢侈言精進。
六祖開示:「心不住法,道即通流」,雖然原本覺得清晨唸經效果最好,因此運動時間都安排在假日,但為了不讓同修掛心,也在上週消魔性第十階段迴向成功後調整了作息。稍晚起床靜坐,之後便在社區內健走一下後再唸經。宣化大師開示:「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對境若不識,須再重頭煉。」歷事鍊心,要訓練自己凡事若無其事,不執著。
末後也藉此機會感恩諸位師兄姐的用心護持、引導與激勵。還有大家的鼓勵與分享,讓我在這個園地所種下的佛法種子「遇茲霑洽,悉得發生」。感恩、並祝福大家!
(分享完畢)
有緣人說:「消魔性的過程會遭遇許多考驗,各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嚴格說來,「考驗」,不是因為今天你修行、唸經、消魔性、或消業力招來的,而是不管學佛修行與否,人生一路走來的過程一定會遇到諸多選擇與考驗。然而,雖有萬般考驗,但最後取決事情走向的,還是自己的「心」。今天不管人們遇見什麼事、或做出什麼選擇,只要「心對了」,就能做出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利的選擇,讓自己遠離許多麻煩。「心對了」,即是儒家《大學》裡說的「正心」,亦是佛法八正道裡的「正見」。
每個人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有形的物質生活、無形的名聞利養的追求與擁有,只不過是想滿足自己的「心」而已。世人每天一睜開眼,都在與自己的「心」打交道,每個人只不過在找一個「感覺」罷了。成績高與低,是你的「感覺」;事業成功與失敗,是你的「感覺」;人生快樂與痛苦,是你的「感覺」;錢財多與寡,是你的「感覺」;事情好與壞,還是你的「感覺」。有,不是真有,不是有形的錢財或東西讓人拿在手上才叫「有」,而是你的感覺「有」,你的「心」認可你擁有的東西,才算「有」。
比如人們去度假,住了一間設備比家裡好的房子,雖然短暫住著舒適,但因為住的是別人的房子,你心裏不認可「有」,所以還是「無」。有句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的狗窩,雖不若外面的房子樣樣齊全、處處美侖美奐,但因為感覺「有」,所以心也認同自己「有」房子。從這小小的比喻,去細細認真地體會我們一路走來的人生歷程:有與無、好與壞、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因為不明白宇宙人生的實相,不明白「感覺」,是隨著時間與空間時時在變換;有會變無,無也會變有,因此心中的患得患失,讓人們日復一日地在找感覺,尋尋覓覓、苦心尋找,但總是快樂、滿足的時候少,煩惱、痛苦的時候多。
為什麼我們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的心猶如無根的浮萍,東飄西盪、沒有依歸,我們的心沒有主宰,始終不明白自己在找什麼,不知道要做什麼才能讓空虛、失落的心得到喜樂與滿足。世人從來沒有真正向內看自己的心,而是一味地向外求、向外攀呀攀,於是讓自己沾染更多外在的塵勞,讓自己從這個相、轉到那個相;從這個境、跳到那個境,讓自己認假為真、認妄為實,致使離本真越來越遠,得不到一刻的清靜。
阿伯說:「正法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為什麼要講末法?是要提醒眾生把握正法時期好好修行,因為未必有下次再遇到正法的機會了。」最好的始終都在身上,自己身上就有珍寶,問題在於,人們要如何挖掘出自身的寶藏?紀元轉換時期,到處磁場混亂,定心不攀緣,定心才能生出智慧,才不會人云亦云,跟著亂跑宮廟,讓自己跟家人引來諸多干擾、福報被抽光光。紀元轉換時期,安身立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家認真唸經消業障,用心思惟經義,自身的摩尼寶珠終將顯露光芒。珍惜此生為人能夠修行的機會,錯過此生,錯過此身,來世你會在哪兒?「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