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次的桌遊體驗在三、四年前。當時桌遊盛行,我和丹早好奇箇中趣味,卻苦無人帶入門,因此聽聞某住院醫師乃桌遊大師後,善交際的丹便組成桌遊團。還記得是在文山區一帶的桌遊店家,二樓的店小小的,不到三十坪,白白的粉牆,幾張木桌,沒有裝潢,以人頭計時收費,既以桌遊為主打,餐食、飲品自然比照網咖般乏善可陳。
桌遊大師揀選了經典桌遊——七大奇蹟,屬於戰略型遊戲,號稱桌遊版的世紀帝國,每人自成一國,動腦算計,發展國家軍事、科技、文化、經濟。細節我忘記,只記得大家玩得無比認真,全神貫注的表情;明知道是遊戲,緊張時刻還跟著咬牙用力。作為新手,我的表現算還不錯,但顯然地洩漏出隱藏的另一面:我的國家首重軍事開發,對方戲稱我是小北韓。
小時候大人總說玩遊戲不好,特別是女孩子,談到某個女同學喜玩遊戲時,長輩略帶睥睨的表情我都還記得。其實他們不知道,大學時我偶爾也沉迷在遊戲中。放學、沒有工讀的時刻開著電腦,鍵入一個的暱稱,便能從虛擬世界挖掘出內心深處的我。
範圍從單機版的大富翁、三國誌、仙劍奇俠傳、賽車、信長野望,到網遊的風之谷、金庸群俠傳等,剛好都跟現實中疏離人群、安靜的自己正好相反,從來不揀選療癒的巫師角色擔任補血工作,多數是刺客、亞馬遜女戰神,把自己練得像隻血牛,擋在前頭作戰。玩遊戲要不入迷是件難事,也曾熬夜練功拚升等,好在我的興頭起得快,去得也快,沒有花錢買點數裝備過,兼以現實感濃厚,從不搞什網公、網婆的扮家家酒,連某天徹夜打怪有人說要送早餐給我吃,立馬封鎖。
我不覺得這些遊戲讓人變得暴力,反倒看見心底一隅的自己,咬著牙面目猙獰奮戰的模樣,真希望當時拍下留念,因為隨年齡增長,她也慢慢消失中。
話說玩遊戲的好處,我哥這人從不看課外閱讀書,卻買下吉川英治《三國志》。大長篇厚厚幾本堆疊在書桌上,搶不贏電視時我便拿來讀,儘管生字頗多,超越國小生程度,我還是從中體悟新觀點。吉川英治《三國志》跟羅貫中版完全相反,透過日人重新詮釋,曹操成了浪漫的英雄,允文允武。會有這麼極大誤差跟儒學思想有關,儒學講重五倫君臣有義,而曹操「無君之跡」自是倍受攻訐,一旦跳脫傳統觀念的禁錮,轉換視角,梟雄也是英雄。
下次不妨觀察小孩、朋友玩遊戲,也許也會發覺不一樣的他。
*吉川英治為日本的國民作家,與夏目漱石齊名。代表作《宮本武藏》、《新書太閣記》、《三國英雄傳》、《新·平家物語》、《私本太平記》等。橫山光輝、井上雄彥(灌籃高手作者)皆曾改編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