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稿玩家》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喜劇電影,由薛恩·李維執導,麥特·李伯曼和塞克·潘編劇。其主演包括萊恩·雷諾斯、茱蒂·康默、喬·奇瑞、李利·萊爾·豪艾里、塔伊加·維迪提。於2021年8月13日美國上映。
以下無雷:
這是一部以電子遊戲為主題的電影,或是你要稱呼它電玩、電動、電腦遊戲都可以,準確來說,它是一款大型開放多人線上遊戲,現實中較為接近的作品大概就是GTA5。
如果你是完完全全不碰電玩的觀眾,這部電影可能會有一些觀影門檻,《脫稿玩家》對遊戲文化甚至整個遊戲產業的描寫比其他同類型的作品更現代也更深入,它重現許多電玩文化特有的趣梗和互動方式,還有遊戲設計的一些原理。
可以說,電影裡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建立在觀眾也是玩家的這個預設上,但如果你有玩過操控虛擬角色的遊戲,那怕是英雄聯盟、傳說對決這類的競技遊戲,那麼隔閡就沒這麼巨大。
以現代的遊戲審美觀來說,我得說電影裡的遊戲『自由城市』的美術風格和介面非常醜,閃爍的粗大線條和五顏六色的光澤實在很油膩,但這風格正好是經典電玩遊戲GTA3、罪惡城市、聖安地列斯的標誌。
應該說,2000年左右的許多作品都是這種風格,電影只是以現代的建模和材質再詮釋。
滿多觀眾會拿這部片跟一級玩家做比較,除了片名都有玩家二字以外,電影主題都是以大型開放多人線上遊戲做發揮,也都考據了現實中存在的遊戲或電影。
很有趣的是,一級玩家裡的遊戲『綠洲』是更為先進的VR虛擬實境,但整體的電玩意象卻是復古的,導演史蒂芬對遊戲的理解比較接近90年代的奇幻遊戲,以開發者的意念為主導,製作優良設定精細,有巨大的場景和豐富道具,以及難以被玩家發現的隱藏巧思,玩家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像電玩機台的朋友。
簡單來說,你可以在『綠洲』裡找到一名創作者的熱情和才華。
而脫稿玩家的遊戲『自由城市』已經是現實世界能開發出來的遊戲,整體的氛圍非常接近實際情況,遊戲不再是創作者導向,而是全心全意的替玩家服務,製作公司盡可能將玩家喜愛的元素通通塞進去,以大量的娛樂為出發點,讓人愛不釋手,一上線就不想下線。
你沉迷的是角色本身的成長,與玩家的激烈互動,還有能夠把情緒發洩掉,遊戲的美感和主題完全是次要的。
玩家如何看待遊戲也會改變整體的氛圍。一級玩家的真實世界已經崩壞,人們的注意力完全轉移到遊戲裡,玩家在綠洲裡的處事態度與現實世界不會有太大差異;脫稿玩家的遊戲就真的只是遊戲,人們還是照常過自己的生活,看待遊戲的態度就會比較隨興,現實和虛擬的人格可以完全不同。
但除了遊戲這個主題以外,兩部電影的核心概念是不太一樣的。
從故事方向而言,兩者都有反烏托邦的元素,主角都要對抗統治遊戲世界的大人物,但角色的自我認知完全不同,《一級玩家》的韋德志向很明確,動機也很清楚,但《脫稿玩家》的蓋伊則是一片白紙,劇情必須建構他從無知到覺醒的過程。
可以說,把《樂高玩電影》的艾密特和《楚門的世界》的楚門加起來就是《脫稿玩家》的蓋伊。
一個由0和1構成的虛擬角色,行為模式也是固定的,相當於現代社會中作息規律的平凡人,我們也跟這些背景人物一樣,上班下班日復一日。
從命名上也能看出來,蓋伊(Guy)和巴迪(Buddy)直翻就是傢伙和夥伴,這兩個角色實際上是沒有名字的,同一間銀行可能每個行員都是蓋伊,而每個警衛都是巴迪。
但像這樣的角色卻在電影裡認真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想知道自己的價值,對於一些生活不如意或感情低潮的觀眾來說,可能會是一種療癒的對談,也可看作是比較歡樂光明的哲學探討。
但由於電影篇幅有限,這些議題只能算點到為止,只能說《脫稿玩家》在概念融合上是流暢的,呈現出來的娛樂性也夠,觀眾能夠感同身受角色的心境轉換。
我尤其喜歡《脫稿玩家》的結局。上面都沒有提到真實世界人類線的部分,但《脫稿玩家》在虛擬和現實的切換非常有趣,幾乎映照了我們這些玩家是如何操作自己的角色,再用遊戲裡的視角反向看待玩家,加上遊戲實況文化的刻劃,沉浸感很強。
兩位人類主角都肩負起很重的劇情任務,他們成功推動故事的進展,也給現實和虛擬的界線做了很棒的示範,《脫稿玩家》在這方面的處理可能會是『電玩遊戲主題電影』的典範。
如果你也喜歡玩遊戲又愛看電影,還剛好是萊恩雷諾斯的粉絲,這部電影至少三刷起跳。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