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恩睿
前言
如果我跟你說有十個人犧牲元旦假期,頂著接近零度的低溫,接力從台北跑到雲林(約二百公里),你會相信嗎?如果我接著告訴你,每年都有大批的民眾圍觀,甚至電視轉播收視率高達41.8%,遠比職棒總冠軍賽的19.6%來得高,你會相信嗎?不必驚訝,在日本每年一月二日及三日所舉辦的「箱根駅伝」節目正是這樣賀歲新年!)
從大手町到箱根的一百公里
箱根驛傳(箱根駅伝),為日本大學跑步界的每年傳統,參與學校會派出十人隊伍,進行217公里的接力長跑競賽。從名稱上可以得知,便是從日本東京市中心跑到溫泉與神社著名的箱根地區,途中每位隊員跑步的距離大約在21公里上下相當於一個半馬比賽。每年僅有20支隊伍能參與比賽,並於一月二日從東京大手町出發,交替五人之後於箱根蘆之湖結束第一日的行程,隔日再由剩下五人完成比賽,途中如有人棄權,則整支隊伍將放棄比賽。因此選手們除了要表現平時訓練,更是要忍受低溫和各種地形變化以及突發狀況的意志力考驗。
有趣的是,每一段的路程並不是相等的,我們可以路線圖發現第二區比第五區長了許多,而有這種現象最主要是因為箱根其實在山區,整條路線是爬升將近900公尺的上坡路線,最接近箱根的第五區就是最後的爬坡路段,這個路段也是《飆速宅男》(弱虫ペダル)中環富士山路線中的第一個終點前的艱難山道。由於路程與地形的不同,教練們會針對不同的路段安排適當的人選,著名的路段或完成路段的人,也有相對應的稱呼。比如說征服最陡峭第五區爬坡路段的人被稱為「山神」(山の神),也有因為路段較為平坦、圍觀者眾多而吸引隊伍之明星選手聚集的花之二區(花の2区)。然而,說了那麼多關於箱根驛傳的大小事,是不是不免讓人好奇究竟為什麼會有這項獨特的競賽呢?
一位致力於日本馬拉松的拓荒者
箱根驛傳的開始,必定要從「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這位馬拉松戰將開始。金栗四三於1917年參與了日本第一場由東京讀賣新聞主辦路跑接力賽,原本的比賽距離是由東京至京都,但是時間過長,結束時都已經至第三天。因此當金栗、澤田英一及野口源三郎等人提出培養日本馬拉松選手的計畫,但卻在橫跨美國大陸的訓練計畫因資金不足而失敗時,便提出了從東京大手町的讀賣新聞總部至箱根的箱根驛傳競賽雛形。而這項計畫也於1920年正式舉辦,直至今日雖已過一百個年頭,卻仍是由讀賣新聞協辦。
金栗四三著名之處,除了為箱根驛傳的發起人以外,更為大家熟知的應為大阪道頓崛固力果跑跑人的形象來源。NHK也曾為他於2019年撰寫第58部大河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實在世日本馬拉松界的傳奇人物。
大學跑步的甲子園
對於每個參與學校來說,其實站在一月二日的起跑點已是至高的榮耀。《強風吹拂》(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這部動漫即為訴說一群毫無跑步經驗的學生,一步一步踏上前往箱根驛傳之路的故事。其中提及參賽資格、預選賽也是和現實世界中的過程差不多。每一位選手參賽資格門檻是於紀錄賽中跑出10000公尺、34分00秒以內或5000公尺、16分30秒以內的成績,才能進入預選賽,也就是說你必須以每一公里三分多鐘的速度前進,才有進入比賽的資格。另外,參與的學校必須是關東地區的大學,並只有20所學校能參加決賽,而這20個名額尚包含了前一年決賽的前十名種子參賽學校,因此剩下十個名額的選拔即更為激烈,統計每年約由將近五十所學校爭取,而所謂的預選賽是一個半馬的競賽,並非接力賽,成績計算為所有成員的成績加總,從中挑選最快的前十隊進入決賽。
在經過層層篩選後的決賽,除了參賽選手的表現以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教練的精神喊話以及場邊的加油與支持。每一個學校教練會被分配一輛座車跟在選手的後面,或罵或鼓勵的,支持著選手前進。如果有跑過半馬的人就會了解一個人不停地向前奔跑是多麽孤寂又是多麽無力的,雙腳像機器人般被大腦指揮前進,卻又像是與上半身分離。這時教練的喊話就顯得格外重要,支撐著隊員的意志力前進。另外,沒有參加比賽的隊員也會在場邊遞水,跟一般馬拉松賽不同的是,箱根驛傳有陪跑遞水的傳統,為了節省時間,場邊的隊員會陪著選手跑並向其遞水。最後一個值得一談的傳統是比賽的接力棒其實是一個肩帶,讓人不免有種踩在前面所有隊員的肩膀上往前前進之感。
一場全民跑步競賽
箱根驛傳除了運動員本身以外,最有趣的莫過於整個日本社會對於競賽的關注。他已然成為日本新年時的必備節目,有著年前看紅白歌唱大賽(NHK紅白歌合戦),年後看箱根驛傳的傳統,也讓這兩檔轉播成為日本長紅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往往為年度前二,超越各大連續劇與職棒決賽。媒體也在比賽前後,爭相進行箱根驛傳的報導,不管是對於跑者、學校的介紹,或是賽制、賽道分段的分析,尤其是明星跑者、日本跑者與留學生跑者的專題更是層出不窮。
在疫情前,比賽當日總會吸引著將近百萬人圍觀,不管天氣多冷,路途多麽艱辛,為了一睹跑者的風采,這群人喊著加油推著每一位選手的背持續向前。除此之外,每一次箱根驛傳所帶來的商機也是無窮。不管是Adidas對於隊伍乃至於鞋子的贊助,或是箱根當地旅館的行銷,都免不了摻上箱根驛傳的影子,這更顯示了箱根驛傳對於日本文化的影像力。而影像製作方面,完整描述箱根驛傳的《強風吹拂》,從小說、真人電影到動畫上的成功,更是說明了箱根驛傳在日本的吸引力,也讓箱根驛傳逐漸推廣至日本以外,貨真價實的成為了日本甚至是全球的跑步競賽。
常勝軍青山學院陸上競技部adidas的廣告(圖片來源)
台灣的箱根驛傳?
從台灣人的角度看待箱根驛傳,其實是覺得不可思議的。至少在筆者生活周邊,從沒有聽過學生運動社團的比賽受到如此龐大的關注。也許是國家人口多寡,也許是文化習俗的異同,無法讓台灣擁有類似的運動盛會,讓人倍感可惜。其實台灣並不是沒有好的場地,像是每年的
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比賽從花蓮至武嶺的路程,便是多麽的吸引人關注,
萬人泳渡日月潭的活動也辦得有聲有色,如果能有以學生社團為主的運動賽事,創造的話題性、培養的選手以及周邊產業的商機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最後,筆者希望在未來不遠的台灣,每年過年的賀歲節目,並不是一如往常的綜藝節目,也不是香港的賀歲電影,而會是一群為了青春、為了榮耀而奔跑的少年、少女們。
後記
一場賽事,講白一點就是一群人向前奔跑,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其實不然。如村上春樹所說:「跑步不純粹是一種體育鍛鍊,從一定意義上講,它也是一種職責,一種生活必需,或者說一種精神追求。」箱根驛傳早就已經不只是一個競賽活動,每一位參與其中的跑者都搭載了前人的意志、隊伍的期待以及數以百萬的關注,而每一位完成賽事的跑者,也已然成為了人們追求的傳說中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 運動筆記:https://bit.ly/3mFYe8B
- 關鍵評論網:https://bit.ly/3EHzumd
- 運動視界:https://bit.ly/3eyHV91
- 維基百科(中):https://bit.ly/3qzTUZn
- 維基百科(日):https://bit.ly/3sXbkCn
- 米拿糖:https://bit.ly/3pAmKcN
- Hakoeki:https://bit.ly/347ZE5h
責任編輯:余欣 行銷編輯:黃柏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