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谷崎潤一郎來說,現代的世界是一個過於明亮的世界。人們使用刺眼的燈光來取代在黑暗中燃燒的燭光;使用亮眼的磁磚建造原本木製的廁所;使用鐵、金屬來製作刀叉、碗盤……。這些現代化的發明與引進,雖說是為了衛生、便利。然而他卻認為完全破壞了以前生活的美感與清幽,因為這些發明抹除了陰暗的價值。但陰翳的景觀,其實是非常具有美感,他可以襯托金箔的亮麗,也可以遮擋陽光,來讓室內的光線變得柔和,或就像木屋的色調一樣,讓人放鬆。而在以前還沒有燈光照明的時代,燭火下,用暗色的陶瓷盛裝食物,不但可以襯托食物的鮮豔,更能刺激食慾,促發深沈幽微的意境。
和《春琴抄》這本小說同年(1933)發表的《陰翳禮讚》,是谷崎對日本現代化的剖析。兩者的內容雖然不同,可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緊密相連的書寫實驗。在這裡,谷崎提到現代化儘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便利,卻潛藏著可怕的危害,那就是造成人們感官的麻痺,以及和生活的疏離。因為在以前,生活物品的生產並不是像現代化的工業一樣,是以大量生產、專業分工以及成本低廉的為考量,而是完全手工,以質量來取勝的手工業。舉例來說,日本以前其實有非常多樣的手工紙,例如奉書紙、唐紙、白唐紙等等,他們的紙質、紋路設計皆十分細緻,具有不同的觸感、美貌,完全不是現在的影印紙、圖畫紙可以比擬的。但標準化的生產,讓我們完全忘記以前人們生活的樣貌,甚至製造以前人們生活很單調、很落後的刻板印象。
谷崎指出,在以前,物品的設計不是單純為了用途,也包含人們對生活體驗的指導(透過使用它的方式)。但在開始推行現代化之際,則是相反,物體變成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同時讓人感受的東西。人們變得只在乎這東西是否好用、是否便宜、是否「現代」。
這段話出自西方哲學家尚.布西亞在《物體系》中寫到的話語,不但精準,也和谷崎潤一郎的想法十分呼應,因為就如谷崎所說的:「我們迎合了機械,卻反而扭曲了我們的藝術本身。」我們迎合了現代物質生活的方便,卻忘記怎麼體會生活;擁有了巨大的知識,卻對世界漸漸失去感覺。
從這樣的背景,去看待《春琴抄》這篇小說是有意思的。這裡面講的是一對男女的故事,分別是春琴和佐助。春琴是一個外貌出眾的女子。是一個藥材商的次女。從小就能歌載舞,才華出眾,不過在九歲的時候失去視力。從此專心練習琴藝,成為一個技術高超的琴藝者。佐助則是在春琴家實習的學徒。因為春琴失明的關係,前往上課的路途中,家裡的人都會派佐助攙扶春琴,陪伴她往返。那時他們兩個都還正值青春年華。
你或許會以為這樣的開頭很浪漫,彷彿《春琴抄》是一個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但兩人的愛情完全不是讀者一般想像的。甚至,我們可以說,谷崎潤一郎透過兩人想去探討的主題,其實根本不是愛情,而是視覺與盲目的辯證,以及人和藝術的關係。
佐助為什麼會喜歡春琴?仔細閱讀書中的內文,我們會得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佐助之所以喜歡春琴,正是因為他喜歡春琴的盲目。
為什麼緊閉的眼皮會比睜開的眼睛更明亮美麗?又為什麼佐助會認為這才是本來的樣子?
谷崎注意到眼盲,雖然是一種感官的缺失,可是一個眼盲的人並不因此就是缺失的,反而正是因為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眼盲的人必須用盡他全身的感官努力認識、體會,並想像這個世界。透過這種努力與想像,眼盲的人解放了原本會被視覺壓抑的官能,並在被一般人壓抑的官能中發現了人們難以達至的藝術,換言之,藝術本來就應該誕生於對經驗限制、缺陷的超越。
與其說佐助是被春琴的外貌打動,不如說他是被春琴一心向藝的凝神、氣質所感召。因為在這種感召中,正是一種能夠徹底沈浸和專注在官能的感受中所產生的心神合一,讓他決定一輩子追隨春琴。開始偷偷練習琴藝,每晚把自己關在密不透風、悶熱難受的壁櫥裡自學琴藝……
在黑暗中彈琴,對一般人來講大概是一件極為恐怖的事吧?但盲人每天都和這樣的黑暗相處,並在這片黑暗中想像光明的世界。對谷崎來說,這正是藝術誕生的地方。盲,並不是感官的缺失,而是感官的新生與創造。同樣地,黑暗,並不代表虛無,而是充滿可能、想像。
對佐助而言,明眼人是可悲的,因為過於依賴視覺,他們反而無法自主地想像,無法專注體會生活中大量豐富的刺激。當然更無法理解在黑暗中探索、碰觸彼此的動人之處。
兩人間的愛情,並沒有讓他們照著家人的期望成為夫婦,而是終生維持著師徒的禮節。儘管同居,也有了幾個孩子(但都讓人領養)。他們從不承認彼此的關係,甚至否認彼此相愛。日常生活上,更沒有親言暱語的問候、關心。春琴如果想要佐助拿水給她喝,只會說自己口渴,暗示佐助該做什麼,甚至百般刁難。在學琴的教導上十分嚴厲,充滿了各種謾罵與懲罰。但佐助不但沒有怨言,甚至甘之如飴,加倍細心地學習如何理解和照顧春琴。
這樣的關係是正常的嗎?為什麼佐助對春琴的追求不以家庭的方式建立?為什麼表達要用暗示的方式?
春琴暴躁的溝通方式,或許顯示的是一種期待自己被理解但沒有成功的失落,因為盲人的世界十分孤獨,而佐助察覺到了這份孤單,所以在被責罵後,會更加倍想要親近春琴,甚至希望兩人最後都能活在同樣一個黑暗但羈絆緊密的世界。
對谷崎來說,如果藝術、美的境界就像盲人的感官,是超脫世界一般感受的,那麼為了達到對美的領悟與感受,人首先就必須擺脫世界最主要掌控他感受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視覺(明亮的世界)。這個視覺不只包括視力,也包括社會的制度和語言。因為制度其實就是世俗的眼睛。在這裏,所有的情感,甚至包含情感被感受的方式,都被制度明確化。同樣地,直接表達想法的語言,也是一種直接觀看的「視覺」,他透過語言的意思讓人不用觀察人的心思和舉止。可對谷崎來說,正因為不直接表達,聲音、動作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話語,並教導人如何體會他人與生活。
美、情感的追求、體會,只能以最盡心力的方式去探索,才能感受。這大概就是谷崎想在《春琴抄》中抒發的感慨,因為現代世界所強調的生活價值恰好相反,是效率、便利和明確,是一個過於明亮,甚至就是強調「視覺」的世界。或許這是一種進步,但谷崎提醒我們,在這種「進步」裡,只有變「盲」,我們才能重新回想和發現被我們犧牲的很多重要的感受能力。
(附註:未經詢問,本文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