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潤一郎《春琴抄》書評:在「看」之外,一場超越視覺的書寫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谷崎潤一郎來說,現代的世界是一個過於明亮的世界。人們使用刺眼的燈光來取代在黑暗中燃燒的燭光;使用亮眼的磁磚建造原本木製的廁所;使用鐵、金屬來製作刀叉、碗盤……。這些現代化的發明與引進,雖說是為了衛生、便利。然而他卻認為完全破壞了以前生活的美感與清幽,因為這些發明抹除了陰暗的價值。但陰翳的景觀,其實是非常具有美感,他可以襯托金箔的亮麗,也可以遮擋陽光,來讓室內的光線變得柔和,或就像木屋的色調一樣,讓人放鬆。而在以前還沒有燈光照明的時代,燭火下,用暗色的陶瓷盛裝食物,不但可以襯托食物的鮮豔,更能刺激食慾,促發深沈幽微的意境。

美並不存在於物體,而在物體與物體間的陰翳與明暗之間。就如同夜明珠如置於暗處,則光彩耀人;但如曝於白日,則頓失寶石魅力……日本和室的美完全依仗陰翳的濃淡,我們隨處可見若有若無的陽光附在昏黃的壁面上,艱辛地苟延殘喘,那纖細的光線令人趣味盎然。

和《春琴抄》這本小說同年(1933)發表的《陰翳禮讚》,是谷崎對日本現代化的剖析。兩者的內容雖然不同,可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緊密相連的書寫實驗。在這裡,谷崎提到現代化儘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便利,卻潛藏著可怕的危害,那就是造成人們感官的麻痺,以及和生活的疏離。因為在以前,生活物品的生產並不是像現代化的工業一樣,是以大量生產、專業分工以及成本低廉的為考量,而是完全手工,以質量來取勝的手工業。舉例來說,日本以前其實有非常多樣的手工紙,例如奉書紙、唐紙、白唐紙等等,他們的紙質、紋路設計皆十分細緻,具有不同的觸感、美貌,完全不是現在的影印紙、圖畫紙可以比擬的。但標準化的生產,讓我們完全忘記以前人們生活的樣貌,甚至製造以前人們生活很單調、很落後的刻板印象。

谷崎指出,在以前,物品的設計不是單純為了用途,也包含人們對生活體驗的指導(透過使用它的方式)。但在開始推行現代化之際,則是相反,物體變成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同時讓人感受的東西。人們變得只在乎這東西是否好用、是否便宜、是否「現代」。

現代的發明都只要求最低限度的能量和參與。有時,只是手或眼的簡單調控,一點都不需要技藝熟練……光電感應元件只要我人出現就夠了,它們取代了壓力、敲打、撞擊、身體的平衡、力氣的量或分配。換言之,過去掌握物品需要使用全身,現在則代以(手、腳)接觸,視覺、觸覺、偶而是聽覺的操作……(物與人的)關係不再是人的真實體驗,他變成自我消解。

這段話出自西方哲學家尚.布西亞在《物體系》中寫到的話語,不但精準,也和谷崎潤一郎的想法十分呼應,因為就如谷崎所說的:「我們迎合了機械,卻反而扭曲了我們的藝術本身。」我們迎合了現代物質生活的方便,卻忘記怎麼體會生活;擁有了巨大的知識,卻對世界漸漸失去感覺。

從這樣的背景,去看待《春琴抄》這篇小說是有意思的。這裡面講的是一對男女的故事,分別是春琴和佐助。春琴是一個外貌出眾的女子。是一個藥材商的次女。從小就能歌載舞,才華出眾,不過在九歲的時候失去視力。從此專心練習琴藝,成為一個技術高超的琴藝者。佐助則是在春琴家實習的學徒。因為春琴失明的關係,前往上課的路途中,家裡的人都會派佐助攙扶春琴,陪伴她往返。那時他們兩個都還正值青春年華。

你或許會以為這樣的開頭很浪漫,彷彿《春琴抄》是一個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但兩人的愛情完全不是讀者一般想像的。甚至,我們可以說,谷崎潤一郎透過兩人想去探討的主題,其實根本不是愛情,而是視覺與盲目的辯證,以及人和藝術的關係。

佐助為什麼會喜歡春琴?仔細閱讀書中的內文,我們會得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佐助之所以喜歡春琴,正是因為他喜歡春琴的盲目。

春琴緊閉的眼皮比姐妹們睜開的眼睛更明亮美麗,甚至令人感到這張臉就該是這樣才對,這才是本來的樣子……

為什麼緊閉的眼皮會比睜開的眼睛更明亮美麗?又為什麼佐助會認為這才是本來的樣子?

谷崎注意到眼盲,雖然是一種感官的缺失,可是一個眼盲的人並不因此就是缺失的,反而正是因為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眼盲的人必須用盡他全身的感官努力認識、體會,並想像這個世界。透過這種努力與想像,眼盲的人解放了原本會被視覺壓抑的官能,並在被一般人壓抑的官能中發現了人們難以達至的藝術,換言之,藝術本來就應該誕生於對經驗限制、缺陷的超越。

與其說佐助是被春琴的外貌打動,不如說他是被春琴一心向藝的凝神、氣質所感召。因為在這種感召中,正是一種能夠徹底沈浸和專注在官能的感受中所產生的心神合一,讓他決定一輩子追隨春琴。開始偷偷練習琴藝,每晚把自己關在密不透風、悶熱難受的壁櫥裡自學琴藝……

在沒有燈火中的黑暗中摸索著彈奏,佐助絲毫沒有覺得不方便,盲眼的人一貫置身在這樣的黑暗中,想到小姐也是在這黑暗中彈奏三弦琴,如今自己也身在同樣黑暗的世界令他無比快樂……後來即便他獲准公然彈奏,他還是聲稱要與小姐一樣,拿著樂器時習慣閉眼,雖然視力健全卻想與盲眼的春琴經歷同樣的苦難,盡量體驗盲人不便的境遇。

在黑暗中彈琴,對一般人來講大概是一件極為恐怖的事吧?但盲人每天都和這樣的黑暗相處,並在這片黑暗中想像光明的世界。對谷崎來說,這正是藝術誕生的地方。盲,並不是感官的缺失,而是感官的新生與創造。同樣地,黑暗,並不代表虛無,而是充滿可能、想像。

對佐助而言,明眼人是可悲的,因為過於依賴視覺,他們反而無法自主地想像,無法專注體會生活中大量豐富的刺激。當然更無法理解在黑暗中探索、碰觸彼此的動人之處。

兩人間的愛情,並沒有讓他們照著家人的期望成為夫婦,而是終生維持著師徒的禮節。儘管同居,也有了幾個孩子(但都讓人領養)。他們從不承認彼此的關係,甚至否認彼此相愛。日常生活上,更沒有親言暱語的問候、關心。春琴如果想要佐助拿水給她喝,只會說自己口渴,暗示佐助該做什麼,甚至百般刁難。在學琴的教導上十分嚴厲,充滿了各種謾罵與懲罰。但佐助不但沒有怨言,甚至甘之如飴,加倍細心地學習如何理解和照顧春琴。

這樣的關係是正常的嗎?為什麼佐助對春琴的追求不以家庭的方式建立?為什麼表達要用暗示的方式?

春琴暴躁的溝通方式,或許顯示的是一種期待自己被理解但沒有成功的失落,因為盲人的世界十分孤獨,而佐助察覺到了這份孤單,所以在被責罵後,會更加倍想要親近春琴,甚至希望兩人最後都能活在同樣一個黑暗但羈絆緊密的世界。

對谷崎來說,如果藝術、美的境界就像盲人的感官,是超脫世界一般感受的,那麼為了達到對美的領悟與感受,人首先就必須擺脫世界最主要掌控他感受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視覺(明亮的世界)。這個視覺不只包括視力,也包括社會的制度和語言。因為制度其實就是世俗的眼睛。在這裏,所有的情感,甚至包含情感被感受的方式,都被制度明確化。同樣地,直接表達想法的語言,也是一種直接觀看的「視覺」,他透過語言的意思讓人不用觀察人的心思和舉止。可對谷崎來說,正因為不直接表達,聲音、動作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話語,並教導人如何體會他人與生活。

美、情感的追求、體會,只能以最盡心力的方式去探索,才能感受。這大概就是谷崎想在《春琴抄》中抒發的感慨,因為現代世界所強調的生活價值恰好相反,是效率、便利和明確,是一個過於明亮,甚至就是強調「視覺」的世界。或許這是一種進步,但谷崎提醒我們,在這種「進步」裡,只有變「盲」,我們才能重新回想和發現被我們犧牲的很多重要的感受能力。

(附註:未經詢問,本文不得轉載。)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春琴抄】 ◎ 谷崎潤一郎 #書摘 如果說這是神明爲我打開了心眼也不無道理。師傅曾說過自己也正因爲成爲盲目才能嚐到明眼人所不知道的幸福。 因爲她的遇難成爲一個轉機而有了顯著進境倒是真的。就算春琴在音曲上有多少天分的恩賜,如果沒有嚐盡人生的辛酸苦辣,要領悟藝道的眞諦恐怕相當困難。
Thumbnail
【春琴抄】 ◎ 谷崎潤一郎 #書摘 如果說這是神明爲我打開了心眼也不無道理。師傅曾說過自己也正因爲成爲盲目才能嚐到明眼人所不知道的幸福。 因爲她的遇難成爲一個轉機而有了顯著進境倒是真的。就算春琴在音曲上有多少天分的恩賜,如果沒有嚐盡人生的辛酸苦辣,要領悟藝道的眞諦恐怕相當困難。
Thumbnail
「黑暗並不會讓我失去感官,當萬物撕去了一層層發亮的胎膜,裡頭就是我要尋找的詩歌。」——曹馭博 漢娜鄂蘭在〈人的條件〉裡提過,音樂和詩是「物質化」程度最低的藝術,以及詩的材料是語言,它似乎是最人性的、最不具世界性的藝術,其最終產物一直最接近原本啟發它的思想。
Thumbnail
「黑暗並不會讓我失去感官,當萬物撕去了一層層發亮的胎膜,裡頭就是我要尋找的詩歌。」——曹馭博 漢娜鄂蘭在〈人的條件〉裡提過,音樂和詩是「物質化」程度最低的藝術,以及詩的材料是語言,它似乎是最人性的、最不具世界性的藝術,其最終產物一直最接近原本啟發它的思想。
Thumbnail
我們所受的台灣教育並不是太注重「人文學科」,自己小時候與同儕遇到的情況是美術課、台語課、音樂課常常會被所謂的「重要的課」借走,但比較幸運的是三年級之後上的就是音樂班,所以關於美的教育,學的比一般同齡小朋友多的多。而我們都知道也可以理解,台灣實行的是填鴨式教育,在以前工業化時代,人們為了要發展更加快速
Thumbnail
我們所受的台灣教育並不是太注重「人文學科」,自己小時候與同儕遇到的情況是美術課、台語課、音樂課常常會被所謂的「重要的課」借走,但比較幸運的是三年級之後上的就是音樂班,所以關於美的教育,學的比一般同齡小朋友多的多。而我們都知道也可以理解,台灣實行的是填鴨式教育,在以前工業化時代,人們為了要發展更加快速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看完砥上裕將的新作《線,畫出的我》的感想。在紛雜的現代社會,能夠潛心於研究一項技藝其實非常難能可貴,而在用心學習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都會是生命珍貴的禮物。這本書描述主角與水墨畫大師的邂逅、以及主角如何透過水墨解開自己的心結,重新面對自己過往的傷痛。文字簡單樸實、觸動人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看完砥上裕將的新作《線,畫出的我》的感想。在紛雜的現代社會,能夠潛心於研究一項技藝其實非常難能可貴,而在用心學習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都會是生命珍貴的禮物。這本書描述主角與水墨畫大師的邂逅、以及主角如何透過水墨解開自己的心結,重新面對自己過往的傷痛。文字簡單樸實、觸動人心。
Thumbnail
我當然明白「真實」是如此幻妄的東西,誰都要,誰都演,誰都受過騙。在日常如一座巨大的機械規律運轉的同時,我開始在可能的時刻,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最好的陽光」──它的光亮、它的溫暖、它傾盡所有,對靈魂發出的純真召喚。
Thumbnail
我當然明白「真實」是如此幻妄的東西,誰都要,誰都演,誰都受過騙。在日常如一座巨大的機械規律運轉的同時,我開始在可能的時刻,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最好的陽光」──它的光亮、它的溫暖、它傾盡所有,對靈魂發出的純真召喚。
Thumbnail
期望每本書,可以對我真實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見字如賞畫的谷崎潤一郎,讓我發現為何自己把生活過得如此邋遢。
Thumbnail
期望每本書,可以對我真實人生有一點點的改變。見字如賞畫的谷崎潤一郎,讓我發現為何自己把生活過得如此邋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