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旅程從石川縣到東京都、佐賀縣、福岡縣、最後來到德島縣。徳島縣在地方創生政策上,是個擁有傲人成功案例的聖地。兩年多前,我因為政府的工作稍微根德島有了接觸,因人在遠方,期間透過相關人士介紹、牽線、發公文,才順利結案。事隔兩年,我才真正有機會踏上德島縣的土地。
與德島協力隊員的相遇
結束了東京最後的行程,我隻身前往羽田機場搭機飛到了德島。
說起德島,對日本地方創生圈案例熟悉的人,一定知道神山町這個傳奇案例。不過我這次造訪主要是接了農林水產省的工作,跟地方創生一點關係也沒有。我跟德島的緣分,要從兩年前說起,那時台灣某個公私部門混合參訪團想要去德島,需要人幫忙安排聯絡,當時還任職於日本地方政府的我輾轉接下了這個工作。
結果台灣時間改來改去(台灣真的超級愛改來改去),改到我都去不了,只好在遠端遙控,使勁渾身解術把工作通通發包才搞定,所以我跟德島的緣分就是....還沒什麼緣分。當時去的老師都已經當了台灣XX縣的XX局長、轉介工作的朋友也已經躍身正職黨工,還真是光陰似箭。
德島觀光上很多自然資源,但當地人表示自然資源沒辦法變現
觀光客沒消費反而還可能破壞環境,令當地政府很煩惱
這次去德島前,第一個聯絡之前在臉書社團認識,同樣任職於協力隊的中國人張大哥,第二個聯絡了當初德島參訪團時幫助我不少的德島文理大學老師(真的很謝謝老師教我怎麼寫公文給德島縣廳Q_Q)。
實際上我跟協力隊張大哥見面時,已經是農水省的工作結束後的事了。(農水省的工作太賽了,下一集開始我會寫一首長恨歌)
張大哥是很低調又謙虛的人,我這次工作在德島採訪去的每個地方,甚至DMO的人都認識他,後來跟文理大學的老師聊到,老師才說張大哥之前在縣廳工作時就很有名了,現在轉到協力隊人脈更廣了。大哥如果就協力隊來說還算是我學弟,但以在日本公部門工作經驗來說,可算是大學長。
曾在上海大學任職的他,放棄了安定的工作,到日本鄉下(沒去過德島縣三好市真的不要說看過什麼叫鄉下)工作,就是為了追求舒適的人生步調。原本見面以前我以為我們會聊很多工作的細節,結果沒聊到什麼細節,話題反而是停留在人生規劃跟生活態度、甚至是看待工作的哲學。
「既然來當協力隊了,那你看協力嘛!表示我們都只是配角,那些充滿怨氣的年輕人大概都把自己當主角了吧?」兩個中年男子在三好市的大山大水中邊聊著協力隊制度,邊眺望著那些點綴著少許人文的自然。話題中,是之前在線上交流會時,那些對政府、對上司充滿了怨恨跟不滿的年輕協力隊員。想在三年任期中做出成績那種焦躁,我再了解不過。公家機關慢條斯理的節奏,自然讓年輕協力隊員們按耐不住,畢竟公務員怎麼擺爛都可以做到退休,自己卻只有三年時間。
「能做就做吧!不想做就隨便做或拒絕,有想做的事就提案,提不過也就算了」這態度大概就是某些人很不喜歡的公務員,但他也說自己都放棄了高薪高壓的工作,來這裡就是想慢活,好好品味一下人生。都來到鄉下了,何必逼得自己那麼苦?
資源稀缺跟時間逼迫會使人焦躁,在疫情下所有負責觀光專案的協力隊,大概沒有一個像張大哥那麼看得開。
雖然商店街幾乎店都倒光了但是路燈超亮,光這點就比其他鄉下好多了
他言行間,有意無意間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學,經過社會洗禮過的老練態度也不在話下。雖說賺的不多,但一整天吃喝玩樂他也全包了,看來又欠了一堆人情了我。
30幾歲,很多人事業正如日中天,會選擇這個年紀來當協力隊或是打工度假,大概都是社會上評價大好大壞的人們,實際接觸過就知道,有些原本混得就不怎麼樣想來換個心情,有些原本混的很好想為職涯多開一條支線。通常在協力隊發展很好的,在任職前工作上表現也不會太差,而發展普通或不好的,原本可能也混得不怎麼樣。
而為了實踐人生哲學而來的張大哥算是個特例吧!
那我呢?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我自己也沒個正確答案,只能說這是條無止盡的求道之路。
總務省的幻想「workcation」
三好市的路,基本上就是一條沿著溪谷邊緣開的雙向道,要去之前必須先做好暈車的心理準備。我幾天下來的感想就是:為什麼人類要跑到地勢那麼險峻的地方生活啊?也太艱難了吧!!
當地地勢雖險,但有熟門熟路的協力隊員帶路,除了可以白吃白喝,還有人開車,真是賺到。下午到了某個瀑布邊,我們兩個一時興起,鞋子襪子脫掉一拎,踏在溪中逆流而上。
「欸!我們應該帶個電腦,然後邊在溪裡邊泡腳邊打電腦,就像個協力隊一樣!」「哈哈哈哈哈!你說那個根本是總務省的幻想吧!大家跟著那個政策也是很累啊!」
workcation,由work跟vacation兩個單字構成,雖然說是英語圈發明的字,但是現在在日本政策大力推動下,前幾年很常聽到。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工作度假?打工度假?(誤)總之東西現在定義變得很奇怪。
總務省在推的時候不知道哪裡有張照片,是一個人上半身裸體站在落日下的海洋,海水及腰,但是不知道為啥一手捧著筆電,另一手還放在鍵盤上。看到當下就覺得拍這張照的人頭腦壞掉了吧?第二個念頭是電腦大概也會跟著壞掉吧?海水欸?海浪會噴欸?
後來大家為了響應總務省推出的政策,陸陸續續出現許多讓人比較難吐槽,但還是意味不明的Workcation照片。比如協力隊為了宣傳當地生活很悠閒自由,工作環境很棒,就在樹蔭下的溪邊,一邊把腳泡進溪中,一邊把電腦放在大腿上工作...然後這樣拍照宣傳....幹我不相信真的有人會這樣搞!網路勒!?森林裡有網路嗎?啊電腦到底多不怕水啊?
經過了這種混沌時期以後,我覺得現在也沒有個具體定義可以說清楚Workcation是個什麼東西。首先適合的業種大概只有單純用電腦可以搞定一切的工作,實際上為了符合工作適合的環境,電源、網路、還有給大家個能好好坐下來的桌椅都很重要,用網路上那些在大自然中坐的歪七扭八的姿勢打電腦,很快就會腰痠背痛了。
話說回來都到森林裡、海邊了,為什麼還要工作啊!!!好好踏浪踏青享受自然不好嗎??
這理論似乎是從辦公環境環境設計會影響工作人員的情緒與效率開始,再衍生到閒置不動產利用,跟疫情對策的遠距工作,可以說是一個包山包海意義深遠的構想。
但是邊踏浪邊用電腦、邊泡腳邊用電腦,我覺得只會兩邊都做不好。比較符合現實的狀況應該是在山中或海邊弄個度假小屋,讓工作為輔、度假為主,似乎比較符合政府想推的....但是度假卡個工作還是會讓人滿不爽的。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之後也只能等民間或是基礎自治體想出更好的方案來回應總務省的幻想了吧?這種事一向都是中央丟錢許願,看能不能有神龍來實現...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