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股票是從哪一個方面開始了解,但我開始學習投資股票時,剛好網路上正掀起「被動投資」的風潮,所以我就因緣際會的從被動投資的角度開始去理解股票,而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讓我初踏進股票世界時的腳步穩健,而非充斥在不了解、害怕的情緒中。我回想當初還是一個投資小白時,若是最先接觸了技術指標或是當沖交易之類的方式做為我的第一步,或許剛開始可能會因為賺到一些快錢而感到滿意,但勢必得在後來重重的摔一跤,較好的結果可能是我痛定思痛、檢討改進,成為一個更好的交易者,或是我會從此一蹶不振,成為到處喧嘩股票市場有多麼嗜血,千萬不要玩股票的那一類人。
被動投資的概念就是用指數投資的策略,來達成不盯盤、不擇時買賣、不預測股市高低點的方式來達到投資目的的方法,所以稱作被動投資。而指數投資則是指追蹤某一個市場的指數,賺取該市場的報酬,又稱為Beta。最顯而易見的方式是投資臺灣的加權指數,跟隨臺灣總體市場的漲跌,就屬於一種指數投資。
1984-2022 S&P500(tradingview)
1998-2022 台灣加權指數(tradingview)
1985-2022 日經225(tradingview)
而能夠執行指數投資的標的需要該市場指數長期穩定向上發展,但並非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報酬都是長期為正,所以要慎選投資標的,以臺灣來說最普遍的就是投資臺灣市場、美國市場及全世界市場;反之則是像日本經歷泡沫經濟、俄羅斯發起戰爭導致股價崩跌,就是屬於不適合執行指數投資的標的。
指數投資最為人稱道的舉證實例絕對非「巴菲特與華爾街經理人的十年賭注」的故事莫屬。
巴菲特在 2007 年的股東會上,公開表示他願意以 100 萬美金做為賭注,賭沒有任何一檔基金能夠在十年後累積比標普500指數更高的投資報酬,並表示參與賭注的人可以挑選至多10檔基金,形成一個基金組合做為對賭的投資標的。後來有一間避險資金公司 Protégé Partners 接受巴菲特的挑戰,Protégé Partners 選擇了 5 檔基金設為一個組合,作為投資標的,比賽時間從 2008 年的 1 月 1日開始,到 2017 年的 12 月 31 日結束。
最後標普500指數的投資報酬超越該5檔基金的任何一檔,這個故事證實了指數投資策略確實可行。
想要執行指數投資必須要先了解這套策略是運用時間以及複利效果來達成增加資產的目的,故投放在這類指數標的的時間一定要夠長,至少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而這些追蹤指數的標的所產生的配息也要再投入才能更好的產生複利效果。
執行指數投資的人通常會預估年化報酬為5~10%,巴菲特拿來做為賭注的這十年,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化報酬為8.5%。抓一個自己認為的年化報酬率和預期要執行多長的時間,複利計算後就可以大約算出欲結算時的資產價值為何。
舉例:若隨意選定一天投入新台幣10萬元至追蹤臺灣加權指數的標的,並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經複利計算後,十年後該筆10萬元將會變成196715元、二十年後則是變成386068元。這是不計後續有再投入資金的情況,若持續投入資金,最後的金額當然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