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某獨立書店老闆,在社交媒體日日寫文推薦各式書籍,儘管只是寥寥幾句,但長期下來,心力相當可觀。儘管不干我的事,仍忍不住覺得辛苦。難怪我不想開書店,有些書或許能進能賣,但我實在不想推薦。
比如蔡詩萍《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便是其一。之前家人在書店邊看邊笑,他說閱讀感受與欣賞諧星演出差不多,非常好笑,讓他很開心。還提示幾個「精彩」段落和我分享,我看了心緒複雜。蔡詩萍以獵奇的方式談論張愛玲,或許有助普羅大衆認識張愛玲,但我並不喜歡。不過更難受的卻是,昔日美丰儀的文壇少年,如今已變成油腔滑調、俗不可耐的大叔了。儘管從來不是蔡詩萍粉絲,也不熟悉他的作品,但蔡如此的轉變,讓我感傷不忍直視。
喜好亦可算是隱私,有時沒什麼道理可言。推薦自己喜歡的書倒還罷了,但若不喜歡呢?推薦自己不喜歡的書,有點難爲。可是我不喜歡的書其實不在少數,比如東亞暢銷天王東野圭吾。東野圭吾埋頭寫作多年,終於寫來功成名就,其堅毅和對寫作的熱情值得敬佩,可我偏偏不喜歡,無可如何。幾位深受本地讀者喜歡的臺灣暢銷作家,我大半也沒興趣。既然不打算推薦暢銷書,但我真有能力好好介紹,讓相對冷門但我認爲不錯的書,找到更多讀者,足以維持書店的營運?本地固然閱讀風氣不盛,可我不知自己推薦書的熱情,能有多少成效,又能維持多久?
不喜歡某些書,那是我的事。我不會向別人遊說自己觀點,鼓動「討厭誰誰誰」的風潮。再說,對我無用的書,或能激勵另一個人,我無須以自己經驗,否定別人的感受。何況我不喜歡的名單,包含部份知名作家,多說難免傷害這些作家粉絲的感情,大可不必。喜歡某書與不喜歡某書,又不是哈利波特與佛地魔,本來就可以並存於世,只是彼此都需要一點雅量。
至於本地讀者喜愛的烹飪、烘培、美容、減肥、健康、理財、勵志等等領域,由於我不熟悉不瞭解,不敢胡亂推薦。惟並非不願推薦,而是力有未逮。這樣一來,我推薦的書單恐怕類近無趣,說不定連自己都嫌棄。還好,自知不是做生意的料,我從未真心想開書店。身爲逛書店之人,我更自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