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從鬱金香到比特幣的泡沫狂歡》一書的啟發,決定寫下這一篇筆記文章。
位於日本大阪府,捷運北新地站步行約5分鐘路程的堂島米會所,在1730年9月24日成立。在江戶時代,承應年間(1652-1673),當時經濟繁榮,諸侯將各地進貢而來的稻米存放在該地,諸侯與來此地的商人進行交易,在當時並沒有通用的貨幣,因此用稻米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隨後許多人在此安家落戶,更形成繁榮的商業聚落,也就是落在中之島的「淀屋米市」。之後於1697年遷至河的對岸堂島,改名為「堂島米會所」,除了交易實體的稻米之外,也有交易稻米憑證。並於1730年由幕府正式許可下成立。
同個時代最具代表人物是出生於山形縣酒田市的「本間宗久」,23歲時過繼給酒田的富豪「本間家」作為養子,並擅長於稻米現貨買賣及定期交易的價格資訊及走勢,他發明的「蠟燭圖」可以記錄米價當日的開盤價與收盤價,也可以記錄當日的最高點與最低點。並利用不同型態的蠟燭圖,預測市場的走勢,其傳奇的事跡讓他被人稱為「相場之神」、「出羽的天狗」,更有諺語「酒田晴,堂島陰,江戶藏前雨飄零。」來形容本間一家獨贏的盛況。而後本間將他的研究精髓傳成下去,《三猿金泉祕錄》、《本間宗久の秘錄》便是他的智慧結晶。
現代穀物期貨:小麥、大麥、稻米、黃豆、燕麥、玉米、甘蔗
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帶來人類飲食的多元化,各國各地所需要的穀物已不像從前單一,而是盤根交錯,其中根據《糧農組織統計資料庫FAOSTAT》顯示2013年世界前三大產量的作物為玉米(8.44億噸)、稻米(7.45億噸)、小麥(7.13億噸)。而穀物本身的醣份又可以被利用生成酒精,除了做為燃料之外,更是化工原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玉米:2012年世界玉米產量約6.9億噸,美國(40%)、中國(30%)、巴西(10%)、阿根廷(4%)、墨西哥(3%)、印度(3%)、烏克蘭(3%)。用於動物飼料約有 48%,生質燃料佔30%,生產澱粉、玉米油、甜味劑約8%,人類消費的粗磨粉、玉米粉、玉米粉、酒精飲料約3%。玉米澱粉也可製作成塑料、織物、黏合劑。
稻米:全球主要生產稻米國家為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泰國排名第七,卻是全球出口稻米最多的國家。
小麥:2020年世界小麥產量約7.61億噸,中國(17.6%)、印度(14.1)、俄羅斯(11.3)共佔42%,第四名美國6.5%、加拿大4.6%、法國3.9%,巴基斯坦、烏克蘭、德國、土耳其都各佔約3%。小麥是麵包、粥、薄脆餅乾、麥片、煎餅、意大利麵、餡餅、糕點、蛋糕、甜甜圈、肉汁、啤酒、伏特加酒等食品的主要成分。
大麥:2020年世界大麥產量約1.57億噸,俄羅斯13.3%、西班牙7.3%、德國6.8%、加拿大6.8%、法國6.5%、澳洲6.5%。美國一半的大麥產量用作牲畜飼料,以大麥為原料製成高蛋白魚飼料,適用於鱒魚和鮭魚等肉食性魚類。也用於製作麥芽酒。少部分做成大麥麵包。
燕麥:2014年全世界燕麥的生產量為2270萬公噸,產量最多的是俄羅斯的530萬公噸,佔總生產量的23%,其他主要生產國有加拿大13%、波蘭7%及澳洲6%。人類主要糧食之一,多用於飼料。以燕麥胚芽製成的植物奶類飲品─燕麥奶(Oatmilk)是作為一種動物奶的替代品。
黃豆:主要生產大豆的國家有美國(36%)、巴西(36%)、阿根廷(18%)、中國(3%)、印度(3%)、韓國(1.5%)、日本(1.5%)、越南(1%)。高含量的大豆蛋白是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首選之一,因此大豆也有「田裡的肉」之稱。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壓豆油、煉醬油和提煉蛋白質。也用於禽畜飼料。
甘蔗:2020年世界甘蔗產量約18.7億噸,佔比分別為巴西(40%)、印度(20%)、中國(6%)、巴基斯坦(4%)、泰國(4%)、墨西哥(3%)、美國(2%)、澳洲(2%)。在巴西,汽油必須含有至少22% 的生質乙醇。全球80%的糖依賴甘蔗製作,其他的則是依賴甜菜根。
上述各種作物的生產排名並不代表足夠該國使用。
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中國、日本、韓國。
世界三大糧食出口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
糧食的進出口排名每年都有所不同,但大致上可以發現人口越多的國家,越需要進口糧食,而人口相對稀少卻擁有豐厚生產力的國家則成了出口糧食的主力。但一樣擁有人口紅利的印度則有點謎樣,既可能是進口大國,也可以成為出口主力。而現今糧食問題也牽扯到政治角力上,因此效仿本間宗久熟悉各地稻米生產狀況進而帶來財富的精神,熟知大宗原物料的生產、供應、倉儲、分配也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