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by Richard Linklater 1995
私心自作計畫|浪漫喜劇單元
通往維也納的列車上,Celine因故離開了原本的座位,然而卻偶然遇見了Jesse。經過一段攀談,兩人得知對方都將去到遠方,只不過他倆卻成為了過客;Jesse知道這次道別將會是唯一一次,於是當列車駛到站點時,他便提議邀請Celine與他一同度過兩人的最後一天。作品以維也納為據點,沒有過多情節事件安排,只是隨著Jesse和Celine的城市漫遊之旅,邂逅這場屬於他們的城市戀曲,訴說起愛情、生活和未來的想像。
為了等待Celine把話說完,Jesse總是靜靜的、倚靠著牆壁或憑欄邊,而他卻不急著回應,只是簡短兩句,讓他們能夠繼續對話;因為喜歡,Jesse沒有盡力表白,就默默的守在一旁,成為對方的傾聽者,僅在適時回應便就足夠了,而面對Jesse的試探,Celine卻更像是在等待對方的回應,保持著彼此的矜持、又止不住愛意地湧現,直到摩天輪上的兩人空間,隨著遠方夕陽的催化、逐漸升溫的感情,才在Celine的示意下,迎來兩人的初吻。直到這裡,電影都還停留在初戀情人的生澀,隨著第一次擁抱、接吻而逐漸熱絡的關係,接受彼此的一切,走過每一段感情中的萌芽期,但作品和現實脫節的故事,則是生活很難遇到如此美妙的邂逅,甚至是Jesse的矜持,都成為了當代美學遺留的儀禮風範。不過角色事實也未必全然是完美情人的模樣,如同Jesse承認自己過於莽撞、也相當隨性,而他在感情面對的境遇中,卻用旅行承接起生活的坎坷,皆讓這段理想情人的想像貼近了真實些。
直到兩人越加熟識,他們的互動也更為開展而奔放,從肢體跨越思想交流間,面對Jesse的質問,Celine的回應也更為大膽,然而,對於兩人記憶中的模樣,卻仍保持在理想的小方匡,也正是進入戀人的甜蜜期,一切事物都被美化、有如粉紅濾鏡的覆蓋,也正是如此,面對情感關係的理智,彼此都保持著相當的感性邊際,讓情緒的衝動收放在那晚相處的每一刻;最後,Jesse和Celine約定半年後相見,將這段美好記憶停留在最理想的一段,而無論未來如何受到時間的侵蝕,這發生在維也納的故事都早已是他們人生中不可抹去的一刻。
關於在Jesse和Celine之間發生的情愫,無非是屬於文學的,尤其現實生活面對著諸多不確定,隨著時間的消磨,也正讓人不再懷有熱忱;但是看著他倆漫步在維也納時的情景,卻再次讓人相信繆思存在的可能。不忘幸福仍然存在,只是早已被我們拋下、遺落在茫茫人海中,讓人不斷的沈溺、錯過,最後留下遺憾;當代愛情的轉變,不再只是古典美學的表現形式,而讓社會走向更為奔放的紀元,也為時下青年啟開一場華麗的冒險,如同Jesse訴說的生活遺憾,或許在未來的關係中,因為愛情受到時間的折難,隨之逐漸走向凋零的生活;但也包括著Jesse分手的愛戀,經歷遠距離的考驗,最後難逃感情中局的不幸,然而,劇中兩人皆以認知到時間的可怖,即便面對分離的掙扎,但為了保有對彼此的純真,卻仍選擇道別。
電影造就了不朽、永恆的愛情,而他們的故事也為觀眾演繹出哲學浪漫的可能,如同Celine探詢愛情的答案,人們總在愛情裡面得到滿足,並且自詡這段關係能夠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但總是缺少了感情中的某部分,不一定是物質或精神方面,但是在現實之外,美好的另一半仍然存在於自我的想像中;然而,作品發生的偶然,是生活可遇不可求的奇蹟,人生不如電影般來的魔幻卻更加真實,但是編劇卻精細的描繪出人們理想的情愛體驗,更保有了最低限度的真實,沒有在雨中狂奔、行李失蹤記或驚奇事件打破了電影氛圍的調和,一切都像自然發生的樣子,而這些劇中安排的橋段,卻不因為故事的單薄,影響作品本身的魅力,而更讓他顯得出眾的條件,又得提及劇作維持戲劇一貫的節奏發展,將故事回歸於事件本身,只讓Celine和Jesse度過屬於他們的時光,而使故事成為角色的調和,並讓觀眾一同沈溺在兩人的感情世界。
品文愛情的多重面貌,柏拉圖式戀愛是否令你感到嚮往,而對於現代人的美好憧憬,哲學生活的浪漫亦者能夠實現理想。電影寫實的描繪,富饒詩意,同時又貼近了我們的生活;其圍繞在兩人對白之間的內容,即使是些稀鬆平常的小事,但是卻更多了些許人生的觀察與想像,關於Jesse相遇Celine的故事,有太多值得留念和美好的事物被留下,而這場短暫發生的經歷,也將成為難以忘卻的過往。雖然兩人最後選擇了分別,然而他們也知道生活未必會有完美的結局,只是兩人約定下次見面時,保有心中那樣理想戀人的憧憬。
-願我們都能乘著幸福的路上,等到遲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