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討厭寄生蟲,印象中感覺就是黏滑蠕動,令人噁心,它們是動物世界中低等的賤民,在它們一生中有某些階段是生活在宿主內或身上,並且從宿主獲取養分。
不過,其實只有部分寄生蟲會對宿主有致命性的傷害,大多數寄生蟲已演化成不會殺死宿主,估計在數百萬種寄生蟲中,只有一百多種生活在人體內或身上。
有研究認為,十分之一的寄生蟲會因為氣候變遷,宿主消失或人類刻意消滅而在三十年內滅絕,不過這不只沒什麼人關心,甚至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這可以從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視四萬多種受威脅物種中,只有極少數是寄生蟲可以證明。
有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忽視寄生蟲的困境,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除了因為部分寄生蟲對人類有幫助,寄生蟲在整個生態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能限制某些動物的數量,同時它本身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
比如說,若沒有寄生蟲,某些動物族群數量也許會暴增,就像外來入侵種被移到沒有天敵的地方,其他物種可能會在隨後的混亂中崩潰。
更有些寄生蟲已演化到會操控現在的宿主以便它進入下一個宿主,也就是會改變宿主的行為,自投羅網成為掠食者的食物,像鐵線蟲在蟋蟀體內發育成熟後,必需在水中交配,所以它們能操控蟋蟀,讓它自己跳入溪流中,成為魚的食物。
近年對於人類身體產生愈來愈多的免疫疾病這個現象,有學者認為,自古以來人類的免疫系統與腸道寄生蟲在歷史中一起演化,一旦殺死它們,免疫系統失去了敵人,就會開始攻擊自己,流行病學家就發現,只要有腸道寄生蟲流行的地區,幾乎沒有聽過有人得到自體免疫疾病。
當然,還是有些寄生蟲會讓感染的人類非常痛苦,甚至致命,保護或滅絕,也許不是那麼絕對,因為我們對寄生蟲還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了。
登革熱與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
天氣熱,是蚊子活動的季節,因此又要開始防範登革熱了。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三天到八天(最長可至二星期),發病的症狀是高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以及出疹子,若重複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
登革熱病毒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因為埃及斑蚊的幼蟲在溫度較高的地方才能存活,所以目前大多只出現在台灣北回歸線以南的城鎮,而白線斑蚊則是全台都有。
埃及斑蚊比較喜歡在室內活動,而且生性較敏感,人一動就會飛走,所以往往一次吸飽血(蚊子原本是素食,只有母蚊子在產卵前必須吸血以促進卵的發育)要叮四到六人,因此傳播病毒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蟲可以活到三十天之久,至少有三次產卵機會,也就是必須三次吸飽人血,所以單單一隻病媒蚊最多就可以讓二十人左右感染,容易形成大流行。
另外一種病媒蚊白線斑蚊牠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室外,因為反應較遲鈍,只要一叮就會吸飽血才飛走,所以容易在叮咬中被打死,再加上成蟲壽命只有二個星期,因此通常不會造成區域性的大流行。
這兩種斑紋的幼蟲都是生長在乾淨的清水中,一般野外天然的湖泊濕地溝渠反而不易存活,因此人類棄置的空瓶空罐等大大小小只要能積水的容器,就是他們最愛的環境。
尤其喜歡在戶外活動的白線斑蚊的卵會黏在容器周邊,即便在乾燥的狀態下還是能存活六個月到一年,只要下一場大雨,卵遇到水,二十分鐘後就會孵化為孑孓。
至於比較喜歡在屋內的埃及斑蚊,我們就要注意家裡花瓶裡或盆底的水是否經常更換,免得孑孓伺機在裡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