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裡的農夫們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台北解說員第二期的小琦當年是從事幼兒藝術教育的老師,後來荒野需要一位專職的環境教育人員,就挖角她擔任荒野推廣部主任,過了幾年,她和幾任荒野伙伴一起移居到台東長濱鄉,她也成為一個全職的農婦,這十多年來她種的的享蒔米是人間美味要預約才買得到,AB寶從小就跟著小阿姨到處跑,長大後雖然很忙,但是抽空還是會到長濱幫忙稻子收割。(2022享蒔米預購 ) https://forms.gle/3XkUqR2T5ZGqbUrK8 )
星期天荒野環境行動論壇結束,一行人從台中南下嘉義,夜宿阿孝新落成的農舍。晚上到竹林果園尋找諸羅樹蛙後,洗完澡大伙坐在客廳喝冰啤酒聊天。
荒野成立多久,就跟阿孝認識有多久,因為荒野初期辦公室在我的診所,阿孝原本是五股國中王牌數學老師,他在診所裡拿到第一期解說員訓練的報名表後,從此人生的道路就完全不同了。受完訓就以荒野為家,擔任第六及第七屆的理事長,六年前卸任後一個星期就打包家當回嘉義老家,開始種田,成為一個全職的農夫。
因為連日高溫,蘊慧心疼阿孝在這烈日下的農事會不會曬傷,因為前兩年來訪時看到他的腰已經有點狀況。
阿孝說,現在他都是傍晚才到田裡,這樣才會愈做愈涼爽,如果清早下田,一下子氣溫就很高了,愈做愈熱。大伙一邊聊著田間事,也聊著荒野老伙伴,蘊慧發現現代的農夫不見得天天一定會下田,就消遣阿孝:「我以為農夫是一年365天都在工作不休息,才那麼受人尊敬啊!」
第二天日上三竿我們這群客人才起床,看到桌上已擺好早餐,接著阿孝從屋外進來,蘊慧問阿孝去哪裡,阿孝說:「沒辦法呀!為了當個受人尊敬的農夫,我只好一早去巡田啦!」
阿孝的生涯從數學名師,轉跑道成為環境教育推動者,最後再到最接近土地的守護者,感覺很另類(都是被荒野害的),其實這樣的伙伴,在荒野裡很多。
台北解說員第二期的小琦當年是從事幼兒藝術教育的老師,後來荒野需要一位專職的環境教育人員,就挖角她擔任荒野推廣部主任,過了幾年,她和幾任荒野伙伴一起移居到台東長濱鄉,她也成為一個全職的農婦,這十多年來她種的的享蒔米是人間美味要預約才買得到,AB寶從小就跟著小阿姨到處跑,長大後雖然很忙,但是抽空還是會到長濱幫忙稻子收割。(2022享蒔米預購 ) https://forms.gle/3XkUqR2T5ZGqbUrK8 )
像這樣以高學歷卻放棄待遇好的工作跑去種田的伙伴,在荒野裡非常多,我認識的,原本在新竹科學園區或工研院上班,後來卻辭職去種田的人就有好多位,另外,台東分會的伙伴至少有十來位是自然農法或秀明農法的農夫。
十多年前在日本流行「半農半X」的職業生涯,我們自古以來也有「晴耕雨讀」的美好傳統,每次到這些務農的伙伴家,看到滿室書香,一方面雖然如同蘊慧心疼他們的辛苦,但心裡其實是蠻羨慕他們的生活。
「半農半X」的生活
日本這些年流行的「半農半X」生活觀,呈現出有愈來愈多人相信,『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這種所謂半農半X的生活,已經有不少人實踐了這個夢想,在台灣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嚐試自己種東西來吃的生活。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吃人頭路的上班族而言,畢竟沒有辦法辭掉工作,當個農夫(或是半個農夫),於是聰明的台灣人就發明了『穀東會』,一群人一起支持一個對土地友善的農夫或農場,每個人每個月出一點錢,確保我們吃的食物是健康且環保的,這種類似會員的有機農場,對生活忙碌的都市人而言,是一種過渡,也是自然生活的開始。
從一開始,或許只是單純的為了健康,因為我們發現有愈來愈多年紀輕輕的朋友得到癌症,也思考為什麼各式各樣慢性病的比例也愈來愈高?還有許多不知所以的過敏症狀也不斷出現在我們周遭?
有許多研究都指出,造成這些現代都會疾病很大原因是來自於工業化後的環境污染,尤其是來自於我自吃進去的食物。
因此,如何確定自己吃的東西是來自哪裏,用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也成為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了。
其次,透過吃有機食物,許多人也開始過著一種比較簡單的生活,甚至嚐試自己動手去種點東西看看,也發現到這種靠自己的體力勞動,以雙手克服困難的能力,可以增加意志的力量,也提供了我們沈思的機會。
單純的肉體勞動,會帶給人精神上單純的心意。在專注的肢體勞動與一滴滴汗水中,人的心靈也一點一滴沈穩簡淨,因而落以聽見來自心靈內在的韻律。
我想,這或許也是自古以來,世界各宗教都要求修行人要以親身的勞動來完成生活中許多需求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家長發現孩子很可憐,一大清早就得上學,下課後還要趕安親班、才藝班以及各種科目的補習,往往回到家時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十點了!
依據現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在小學階段,是孩子情緒發展的最重要關鍵。所謂情緒發展包括同理心、包括對生命經驗的銘印現象,包括以後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這些屬於人格成形最重要的發展。
情緒發展絕不是能以課程上的教導或言語的訓誡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靠親身體驗,在真實的互動情境下一點一滴成形的。因此,若能透過農村生活體驗的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傳統台灣農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不同的農村生活,以及真正接觸到泥土,這會是很重要的生命教育。
2022享蒔米 ( 十月預購 )
農夫上半年的日常~
年初將去年二期(7月)種植的大豆(黃豆、黑豆)翻耕, 拉開了2022春作的序幕, 接下來蓄水、翻耕、自家留種穀種浸泡、育苗、田土平整、福壽螺撿拾、插秧、補秧、挲草、曬田、抽穗、收割。
每個日出日落田埂來來回回不知多少回,秧苗抽長歷經風吹雨淋日曬足足120天, 於6/18、6/30完成兩米種兩批次收割,稍喘一下.......準備要來碾米囉 !

耕作方式:
以有機農耕為前提的土壤管理,採大豆綠肥種植輪作方式,提供一年一作水稻養分的來源,不另施肥。
採自家留種方式保種。穀種選種、溫湯浸種殺菌、催芽、做秧盤綠化(秧苗場代工、安全土壤由我們提供)。
插秧後兩周水田除草機於田間除草一遍,之後由人工挲草。
米種栽種介紹:
1.台南16號(越光米)
是以本土的水稻台農67號與日本越光米雜交育成的米種,米粒晶瑩剔透。炊煮後米飯富有光澤黏性口感Q彈放冷涼後風味亦佳。
2/18插秧6/18收割〜
插秧後幾波寒流來襲帶來豐沛雨水,氣溫提升緩慢影響秧苗抽長速度及分蘗數量。又6月初梅雨不斷,飽滿的稻穗加上米種特性枝條細軟不敵強風大雨,局部呈傾斜倒伏狀,6/18足時120日順利收割。
2.台中194號(香米)
台中194兼具Basmati的淡雅七葉蘭香、以及台梗9號的Q彈口感,米粒介於修長的秈米與圓胖的梗米之間,輕盈、清香的特色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26插秧6/30收割
插秧後秧苗不敵福壽螺啃食缺株嚴重,不斷撿拾福壽螺及補秧成了重要的工作,之後的挲草也沒得輕鬆直到曬田終於可稍喘口氣。梅雨期結束期待大太陽把田土曬乾曬裂,就在收割前一周每晚的強降雨把曬乾的田土再度涵水,不容再等待了,6/30割稻機就在積水的田區進行耗時又費力割稻工作,平安順利完割。
2022春作米分兩批次碾製
第一批7月中旬碾製 。
我們將預留部分的稻穀冰存, 於十月中旬進行第二批碾製 。
※米包裝均採2kg真空袋裝。
宅配與運費計價:
宅配均以黑貓宅急便寄出。
以箱為單位一箱10包(20kg)免運。
未足一箱(1-9包)酌收150元運費。
稻米訂購表單提交, 經確認後請將貨款匯至: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雙和分行(822)
帳號:260 53 0024367
戶名:謝幼琦
請於匯款完成後告知帳號後五碼以便查核,謝謝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詢問:0937-088138或line加入好友(手機號碼)。
※七月第一批碾製的米已售完,感謝您的支持與愛護。
我們將開放10月第二批米預購表單,您可依食米量來估算訂購的數量,待10 月碾製出貨前再通知您。
田園城市不是夢
記得有位市長上任之初雄心萬丈的想在公園、學校或市區空地種菜,甚至想要利用市區內的人行道或路中間的安全島種菜,立刻被媒體批評,專家學者也以安全及衛生、景觀為理由否決。
但是除了人行道、安全島之外,都市裡的確還有許多我們忽略的空間可以用來種菜,不管在戶外或室內,屋頂或陽台,以及廢棄或閒置的空間或住宅,有太多太多可以利用的地方,種菜不只可以食用,植物可以改善空氣品質,過濾與聚集雨水,降溫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而且當整個城市觸眼都是綠色植物,可以使我們精神愉快、增添生活的幸福感。
其實這個構想並不是那麼的異想天開,各國大都市在近年早有許多成功的範本。
2012年倫敦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沒有大興土木將空地變高樓,反而在城市裡空地處開闢農園,新增加了將近兩千個社區農田,並且鼓勵非營利組織承租較大面積的公園土地,改成農田供居民耕種。
除了由政府直接營造這些農田之外,也鼓勵一般民眾將自己閒置的土地讓有心想當農夫的人耕種,用「以物換地」的方式承租,並透過網路來協助媒合地主與民眾,這些年來也有好幾千英畝的閒置土地變成農田。
除了英國之外,人口密集的日本東京,這些年也興起了在都市務農的新流行時尚,有不少都市農夫在東京最繁華的銀座商圈頂樓養蜜蜂,也有不少人租下大樓的屋頂平台,改造成一格一格三公尺平方的小單位農地,租給大樓的上班族種菜。
甚至有許多公司在辦公室內也闢建成農園,將原本常見景觀用的綠色植栽,改成不用土壤就能栽種的香菇、木耳、番茄、茄子等等蔬果,牆面、隔間爬滿真的可以摘回家食用的植物,不只提高員工的工作精神,還能讓來賓、客戶驚艷萬分。
想想看,在繁忙高壓的辦公室裡,在休息空檔大家輪流照顧,不只能發揮「園藝治療」紓解壓力的效果,還能吃到親手種植,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的有機蔬果,對身、心、靈的健康實在有莫大的助益。
因此室內空間的利用,尤其是牆壁以及垂直空間,往往是我們忽略掉的,現在的確已有許多新的植栽技術可以在室內種植安全的有機蔬果,這應該是非常有前景的綠色永續科技。
記得前些年看過一則研究報導,當生產基因改造食品的大企業不斷以富含維他命A的稻米來宣傳基改食品對非洲人民的夜盲症的療效時,長期在非洲努力的非營利組織發現,要透過黃金米吸收到足量的維他命必須吃進非常大量的黃金米,另外更重要的是,那些營養不良的貧窮老百姓根本就買不起黃金米,所以那個基改樣版的黃金米沒有達到任何實際效果。
如何讓貧無立錐之地的窮人有東西吃,甚至有機會自給自足?救援團體在近年利用牆面植栽的技術,提供給他們自己種植可食用的糧食,因為這些窮人沒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在睡覺棲息之處總會有一片牆吧?這種可以沿著牆壁往上生長的蔬果,真正有效的改善了這些窮人的健康。
的確,植生牆是很好的概念,都市裡空間再怎麼昂貴,即使你沒有屋頂可以用,沒有陽台沒有窗台,但是總會有幾片牆吧?
現在已有公司在賣「神奇栽種箱」,就是掛在牆面上,不必使用殺蟲劑,也不必除草或花太多勞力與專業,就可以種出蔬菜水果,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拿到農夫市集賣,我覺得這是值得大力推廣的都市農夫新典範。
二 十多年前從日本開始流行「半農半X」的概念,所謂「半農半X」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花自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要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
在這訊息太多,變化太快的社會,虛擬的影像世界佔據了我們所有視線所及之處的時代,能夠流著汗跟真實的土地接觸,然後看著植物一吋一吋在成長著,的確很能夠療癒現代人空虛的心靈,也因為這樣的經驗啟發,讓很多人相信,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與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也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
美國曾經有個研究報告,試著算出經營立體農場的經濟效益。若是將整棟建築物變成農場,除了沿著牆面,還可以在室內一層一層的堆疊來種植,充分利用都市裡寶貴的空間,或許這也是人類邁向永續社會的解方之一?
曾經有人在室內以水耕系統種草莓,一層又一層地疊上去,在室內種植,只用了一畝的地,就種出了以前在農場佔地三十畝才能產生的量。
這篇論文的作者說,單單在紐約就有數百棟廢棄的大樓,如果單單一層房子就可以種出三十倍土地的農作物,那麼如果三十層或五十層的房子呢?
作者甚至估算出,只要有一百五十棟這樣的大樓,就可以提供整個紐約數百萬人口所需的食物。
其實不管在室內種蔬果,或在大樓內外牆的壁面或屋頂種植物,除了實用性的足以提供安全的食物之外,還具有視覺美觀以及紓解壓力的功能,同時還可以減少建築物冷氣的成本,為節能減碳貢獻一點心力,最後還可以改善都市整體的空氣品質,真的是一舉多得。
是的,只要有牆,都市農夫不是夢,人人都可以是都市農夫。
「半農半X」台灣版的實踐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我知道不只是我有這個夢,因為周遭許多朋友退休後真的到鄉下買塊農地,開始當起農夫,不過有更多人買了地蓋了農舍之後,才發覺當農夫很辛苦,於是半途而廢,農地就荒廢在那裡,更可惜的是為了省事,把農地鋪上草坪或改成水泥停車場。
我主張平衡的生活觀,有時候該積極努力,有時候該無所事事,因此,若為了實踐田園夢而當個全職農夫,雖然可以全力投入,但是為了收成與營收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煩惱,若是仍保有養家活口的正職而當個假日農夫,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只有假日揮汗勞動,也足以接近土地與生命,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這種一半上班一半當農夫的生活,剛好是日本前些年開始流行的「半農半X」的新概念,也就是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我們從許多朋友的實踐中確信,我們真的可以過著不再被物質文明綑綁,回歸人類本質,做回自己的真正生活。
這種一半一半的平衡人生,讓我想起清朝李密庵所寫的〈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
從一片空空的農地開始,讓這塊土地重新慢慢活過來,成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的樂園…..
阿孝原本是五股國中王牌數學老師,他在診所裡拿到第一期解說員訓練的報名表後,從此人生的道路就完全不同了。受完訓就以荒野為家,擔任第六及第七屆的理事長,六年前卸任後一個星期就打包家當回嘉義老家,開始種田,成為一個全職的農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腦子裡的旋轉木馬,不彷就讓它停停 (如何克服恐荒症及焦慮)生活中許多人都會因各種壓力而感受到焦慮及恐懼,本文分享作者如何透過一個練習方式來幫助自己克服恐懼。這個練習讓作者首次意識到自己腦中無盡念頭的轉動,並且學會慢下來,甚至轉換其方向。透過這個方法,作者已經能夠面對並意識到這些擾人的想法與情緒,這對於他個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一大步。
    Thumbnail
    avatar
    Rey22
    2024-04-06
    山裡的水,沙漠的火:《荒漠斷背情》   兩個月的時光,二十五年的分離,因為一場兇殺案而重新聯繫。《荒漠斷背情》是名導阿莫多瓦對李安《斷背山》的致敬之作。 (內文有兩部電影的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avatar
    海藍
    2023-12-21
    延延聊電影|《荒漠斷背情》|拋出柔軟堅固的繩索,丟向山谷裡的我:《荒漠斷背情》請套牢你的男人|院線電影餐桌上兩名中年男子開始話當年,25年前在墨西哥當槍手的短暫回憶湧上心頭,如今已是這座小鎮的警長傑克,以及住在沙漠另一端經營自己農場的牛仔席爾瓦。「敬我們重逢!」席爾瓦有意識地挑逗著傑克,傑克聽入耳裡逐漸鬆開了身體,他對喝酒的破戒,也是對同性情感的二度品嚐,因此他吻向了席爾瓦的脖子,而後畫面陷入一片漆
    Thumbnail
    avatar
    延延聊電影
    2023-12-15
    荒漠裡的渾然天成:在 Antelope Canyon 怔住的瞬間|聊聊美國002電影《滾滾紅塵》講述了顛頗時代下的愛情故事;歌曲〈滾滾紅塵〉描繪了無盡悔恨;成語「滾滾紅塵」形容一個紛紛擾擾的俗世。而在羚羊峽谷,滾滾紅塵,指的就是滾滾紅塵。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3-09-01
    歡迎光臨黑暗護理界~沒有止過的護士荒?自從我踏進護理界,好像每年都在鬧護士荒?
    Thumbnail
    avatar
    漂浮海月
    2023-08-05
    《書本推薦》我要活下去: 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當看完這本書,看見的不再只是數字,而是人的故事。 韓國在影視、文學選擇的題材上不避諱所謂的禁忌議題,相當地多樣化以外,甚至多部以現實事件作參考改編,或是影射韓國社會的現況,對此表達不滿或是為弱勢發聲。 這本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的作者金琸桓(김탁환),打從第一部小說謊言:韓國世越號沈
    Thumbnail
    avatar
    軒尼
    2022-01-01
    非獸性男女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雖然《非獸性男女》一如所有好看的日劇一樣,不論是探討時代或當下的社會議題,或是只是單純傳達某些可愛的信念(例如純愛路線的《戀愛可以持續到天長地久》,或者可以闢美台灣鄉土劇的《我們的愛情不正常》),觀眾總有機會從該部劇當中找到擊中自己內心深處的元素。   致所有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Thumbnail
    avatar
    陳三願
    2021-12-31
    在內捲化裡的我們該如何?我們要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看看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正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前進,還是背道而馳?並且了解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的這些優點都能夠幫助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
    Thumbnail
    avatar
    Ken拔
    2021-07-19
    戲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近期唯一看的劇,淡淡的有點悶卻很寫實,還要邊看邊筆記,很忙~想到朋友們近期的遭遇,這部戲真是貼切。大多人都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常,委屈、疲憊、無法前進的工作及情感,我們都想丟出炸彈終結這個日常。
    Thumbnail
    avatar
    橋上說故事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