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WCED)正式提出「永續發展」一詞,其所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中,對於永續發展的定義是: 「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追求其需要之發展。」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其中又以氣候議題最為嚴重和迫切。
2018年,瑞典女孩桑伯格(Greta Thunberg)為氣候變遷罷課,抗議政府在氣候議題上做得不夠。2019年「學生氣候運動」席捲全球,至今已超過700萬人加入倡議行動,象徵著這股學生提出氣候訴求的力量,已成功地喚起世界的關注。臺灣的青年學子當然也不缺席,甚至透過一系列的行動與對話,獲得總統候選人對氣候的關注。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能為臺灣這座小島付出些什麼?
現有戰爭難民 明有氣候難民
據非營利組織「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日前發佈了最新的報告,表示因為氣候變遷迅速惡化,孩童平均會遭遇到 6.8 倍之多的熱浪、2.6 倍之多的乾旱、2.8 倍的洪水、2.8 倍農作物欠收事件、以及 2 倍的野火事件。
此外,根據報告指出,中低收入國家的孩童將會首當其衝。以阿富汗為例,報告預測阿富汗的孩童會面臨到的熱浪比自己的長輩還要高 18 倍;位在西非的馬利共和國,其孩童則是會比大人面臨到 10 倍以上的作物歉收事件。不僅如此,更有部分地區的兒童可能會同時遭遇到不同的氣候災難,或是在短時間內連續遭受不同的氣候災難襲擊,使得氣候災難的影響力更加劇。
不論是在電影《明天過後》劇情即將真實發生!德國科學家警告「大西洋環流逐漸失控」,還是在影集「雪國列車」中所描述的全球暖化非常劇烈,戰爭更是加速了地球溫度的上升,冰山全數溶解,許多生物也都滅絕了,於是科學家為了阻止氣溫一直上升,向大氣層射出急速冷凍的CW7,但卻「過於成功」導致氣溫快速驟降,因此在2014年人類反而進入地球冰封時期。
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讓虛構的科幻片成真、讓我們孩子們的未來被汙染處理、異常災害重建、缺水(乾淨)以及末日感追趕!
小人物的你我他 can do something
還作為學生的我們,沒有大企業、富豪們的財力和人力,就算畢業了據統計結果顯示7成的人都是作為一名打工仔替他人賣命。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會反駁自己的一生中擔任消費者角色的時間最多」,在資源、影響力皆比企業跟政府少的情況下,要一起對抗氣候變遷很自然地我們會想到「購買電動車、吃少一點高碳排的肉類、步行代替騎車」等等。這些的確會對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比爾蓋茲指說: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多。怎麼說呢? 他指出一切的關鍵在「所有行為背後都有更多的系統性結構在運作。
我舉個例子說明: 今天你是一個決定要減少碳排放的人,從早餐零碳牌計畫開始。原本每天早上都要騎車去早餐店外帶一份火腿蛋吐司到公司吃,而現在你改變成騎腳踏車去上班(減少石化燃料使用、減少空氣汙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自己在家製作火腿蛋吐司(減少紙袋、塑膠袋使用量)。但是我們仍須考量到吐司、雞蛋、火腿與烤吐司機、鍋子及瓦斯在製作、運送過程是否會產生多餘溫室氣體,讓吐司機運作的電力是否採用再生能源等等——我們不能單純禁止人們吃吐司,而是要檢視這些行為背後的系統運作。
經濟市場是由「需求」與「供應」所組成,因此消費者可以藉由需求的力量影響市場運作;亦即,如果每個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累積起來就可以形成一股市場力量。「綠色消費」不只可以讓自己的消費行為達成零排放的目的,也可以向市場傳遞「人們願意買零碳排的產品服務」的訊號。
例如:
- 選擇電力公司的綠色定價方案,當有越來越多企業、家戶願意以稍高的價格使用乾淨能源,就會成為一種市場訊號。(不過也需要考量各地區的電力市場不同)、
- 減少家戶碳排放量舉凡像是把白熾燈換成 LED 燈、裝上更省電的智慧空調系統、購買耗能效率較好的家電產品、選擇回收鋼材、環保建材、購買電動車等等,都是在經營一個家時可以做的改變。
- 綠色飲食如植物大豆做的漢堡,只要一周內一兩次不吃肉,就可以大大減少碳排放;同理,乳製品也是,也可以選擇像是 OATLY 等燕麥奶與其他植物奶,作為蛋白質的替代品。
隨著消費者的訊號越來越多,企業就會因應了。企業會因為市場趨勢去研發低碳排的產品,更有機會讓這些產品的製作成本拉低,再回過來吸引更多消費者買單。同時市場機會也會讓投資人更願意去投資低碳排、零碳排的新創企業,進一步達到促進永續的目的,這是身為消費者、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可以簡單做到的。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聲音大才能夠被聽見
要推動這些系統性的改革,需要政策相關的規範,也因此部分的政治參與會是相當重要的行動。政治人物往往涉略很多議題,不論是教育、工作、健保、外交還是疫情等等,都需要借助政治人物的影響力解決,而他們最終如何決定哪些事情重要、做出哪些決策,則是人民意見可以影響的。因此我們必須要聲音夠大,政治人物才會注意到人民關心什麼,從而選擇特定的氣候行動跟決策。事實上,社會上已經有不少的聲音了,也就是相關的社會運動份子。(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國際氣候行動倡議組織 350.org 臺灣分部、非核家園等等)而我們該做的,就是把這些聲音傳到政治人物耳裡,鼓勵他們做出氣候行動的承諾。不論是打電話、寫信、參加社運項地方議員或立委接洽,甚至是直接透過自己的聲音(部落格、社群媒體)去推廣,推動社會去變遷。
2021年聯合國大會特別邀請天團「防彈少年團」BTS為未來世代發聲,希望透過樂團全球韓流的地位,引發更多年輕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關注。以下擷取部分成員的話作為結尾與激勵:
防彈少年團 團員V:「世界上有人仍關心著世界並在尋找答案。我們的故事還有許多篇幅,因此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像彷彿結束了一樣描述它。」
防彈少年團隊長RM:「所有選擇都是變化的開始,並非代表結束的意思,希望在面對新的世界,可以互相說出歡迎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