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人隨談劇集 #? 居酒屋新幹線〉
。前言
先條列一下簡單的推薦理由,其中幾條會再深入聊聊。
《孤獨的美食家》新幹線地方觀光版。
Netflix上面有,很方便。
一集20分鐘,配飯吃很輕鬆。
看中年阿北展現童趣開心吃吃喝喝的畫面很紓壓。
老實說單就內容而言不太需要介紹,這是個立意很清楚、拍起來輕鬆看起來也輕鬆的配飯作;但相比其他同類作品而言,我認為《居酒屋新幹線》的確有特別可以聊上兩三句的地方,而製作組也有意識地把鄉土情懷這個要素加入進去,雖然僅僅淺嚐即止,但這部分挺多東西能聊的。
有漫畫原作,不過日劇的節奏棒棒。
。所謂移動居酒屋
雖然形式過於自由配菜的取得方式也越來越奔放,但總而言之就是在新幹線的某一站附近覓食,從前菜開始,小菜、主菜、主食、甜點、餐酒為止的完整個人套餐。
換句話說,這部劇會有幾個比較特殊的看點:
餐點以便攜為主,代入感親切。
和地方車站的鄉土連結很棒,甚至偶爾會佐以文化觀光的介紹。
一集下來只要二十分鐘,輕輕鬆鬆就能舒服看完並感受每個鄉鎮特色的配飯神作。
。地酒與地方創生
《居酒屋新幹線》之所以出色,我認為正是在選題上與土地結合、在一人居酒屋的概念上與每個人心中偶爾會興起的童趣相結合。
這個選題雖然其他國家的版本大概也能拍出來,但日本和這個題材確實異常契合。
每集主角喝的酒都有所不同,以日本酒為主;日本酒的相關知識可以去找《夏子的酒》來看,完全就是日本酒界的入門工具書;而更有趣的地方則是他選的都是地方釀造的啤酒或是日本酒,土地的特色瞬間就變得強烈。
再來則是各地的物產,這方面有意思的是,儘管日本可以用大區的方式來劃分像是南北九州關東關西東北四國中國云云,但《居酒屋新幹線》第一季卻是將焦點聚集在日本東北一帶,而更有趣的則是即使只是新幹線的前後一站,偏偏又能再次催生出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
新幹線是個亮點。
站與站之間的距離恰到好處,兩地物產風貌飲食文化多少有些不同;而新幹線車站本身通常也是一個地方最熱鬧的所在,在這裡或許不一定能吃到當地最精華的東西,但肯定會有許多符合當地印象的產品聚集。
日本的商圈多半是依託各種車站而興建的,車站能夠看出很多有趣的東西。
。日本很大
然後另一個近年雖然逐漸越來越常識但仍然不得不提的部分則是——日本真的很大。
島國、狹長的島國、東西橫亙的島國——雖然因為地處緯度較高,在世界地圖上會有種日本並不大的神奇錯覺,但實際上日本是個非常非常大,氣候差異也十分顯著的國家。
沖繩還在亞熱帶,但是東北那邊是能夠看到針葉林的。
(第一次在青森看到成群的針葉林真的是感受到強烈的文化衝擊,難以言喻。)
除了國土廣袤之外,因為是島國,因為途經洋流、因為連山成片、因為日本重視農業發展等等,這讓每個鄉鎮城市都有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願意稍微深入那些知名觀光景點以外的日本,絕對能夠獲得許多驚喜。
於是,儘管第一季大多是在日本東北移動,各站之間的差異處仍然有趣。
幾乎只要換個方向就又能再拍好幾季這個讓人可以持續期待的部分很棒。
。城鄉差距
——然而這樣的美好卻是和城鄉差距並存的。
日本描述城鄉差距的作品並不多,大多僅僅是著墨於角色上京到達大都市之後的變化;而儘管作品中會提及對大都市的憧憬、鄉下的各種不便——但卻幾乎沒有多少作品會非常具體地點出來這樣的鄉下有多鄉下。
在日本,鄉下往往會被包裝成另外一個樣貌:無論是各種本本還是各種作品,大概都會出現那種鄉下有個表妹或是鄉下有個表姊或是鄉下有個青梅竹馬或是鄉下有奇怪的習俗……
——但仍然沒有人告訴你一座死掉的城鎮會是什麼樣子的。
《居酒屋新幹線》的取景都在新幹線經過的地方,所以那些站點或許台灣人不算熟悉,但畢竟也是有新幹線經過的「大站」。若以台灣舉例,我想儘管有些地方確實稍微偏僻,可多數人對於各地的高鐵站應該還是一種偏向文明感的印象,知道那邊會是熱鬧的。
再加上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等等問題,有些地方儘管仍然有電車經過,但真的只有踏出車站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距離都市的喧囂有多遠——即使是電車,也是一個小時只有一班兩班;而鎮上的流動人口更是幾乎可說是零,單日車站的使用人次少到可怕。
你幾乎無法感受到這座小鎮還在呼吸。
儘管近幾年青年返鄉這件事似乎在世界各地默默成為一種顯學,但再生的速度能夠追上小鎮死亡的速度嗎?我不知道,但那樣的城鄉差距對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俗而言確實是讓人害怕的。
日本的「地」往往多用於故鄉。
地酒、地元、地方偶像……
這些詞彙堆積出來的地方特色確實美麗而迷人,但背後那淺淺的無奈和努力形式和方向卻是很值得深究的。
畢竟人心終究是要回到故鄉的。
。後話
明明一句很好看很適合配飯就能打發的評論竟然寫到這麼多字實在有些需要吐槽的感覺。
總之這部讚讚,作為日本各地的粗淺觀光入門十分合適,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