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岔個題:從聖誕節看八日慶典及其變革

2023/12/3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今年的聖誕節落在禮拜一,這在台灣是上班日。在年前的繁忙時刻,大家對聖誕的嚮往和慶祝之情,似乎都落在「平安夜」。彷彿那個夜晚,在聖誕歌曲、彌撒禮儀、熱紅酒、聖誕晚餐之中,才是聖誕節的高峰。甚而,因為台灣許多堂區和鄰里要保持健康和諧的關係,將聖誕節的「子夜」彌撒放在平安夜的傍晚舉行。乃至慶祝完回到家便早早休息,準備第二天上班上學。真正的子時還沒到,我們還沒進入12月25日,聖誕節彷彿就在匆忙和疲倦的工作中結束了。雖然台灣仍不是一個基督化的國家,聖誕節仍不是國家的節日,但從天主教的年曆我們都會知道,禮儀上來說聖誕並不只是一天,甚或那一天的前一晚。聖誕是一整個時期,一如剛結束的將臨期和明年春天的四旬期一樣。它是一個季節,是一種持續的、心靈的專注和傾向。世俗社會總是在一兩個月前就開始放起了聖誕音樂歌曲,彷彿我們從十一月就開始過聖誕,而正日那天結束後就結束了。但如果我們看看傳統禮儀年曆的做法,實際上是相反的。平安夜本身其實都仍然是在將臨期,是刻苦守齋的日子,直到真正的子時彌撒,午夜十二點進入12月25日,我們才開始連續12天的聖誕慶期,一直到1月6日的主顯節為止。


Giotto, Nativity (1311-1320) (Wikicommons)

Giotto, Nativity (1311-1320) (Wikicommons)



 

八日慶典及其歷史

        在聖誕期,我們在禮儀年上首先看到的是「八日慶典」。八日慶典的英文叫做Octave。它是來自拉丁文的Octava dies(dies是「日子、天」,音發「迪·野·斯」,不是死掉拜託),是「第八天」的意思。在初期教會,每當有隆重如復活節等大瞻禮日,教會都會在那日之後的一週以後慶祝它的結束,予以完成。後來這個習慣就成了連續八天的慶祝。因此,Octava就成了八日同樣的禮儀的一種時期,彷彿是將時間凍結,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停留在所慶祝的奧秘中。

不過,我們立刻會想到的問題是,一週應該是七天吧,為什麼會是八日慶典呢?一個比較直接的原因是基督徒做慶祝的「主日」,也就是耶穌復活的日子,是發生在安息日後一天。安息日是第七天,是一切創造工程的完成。而耶穌的受難、死亡與復活是完成了一個新的創造。祂自己是新的亞當(見羅五14-15)而因信仰跟從祂的人,在祂內成為新的受造物(見格後五17),因此這一天被稱為「第八天」,是一個新的開始。另外一個理由是,依據古羅馬的傳統,日子的計算是從本日開始算作第一天(比如,從禮拜一到禮拜三就會是三天,而不是兩天),那麼,從一個主日或特別瞻禮開始算作第一天,一週結束後就會是第八天。這也是為什麼,在傳統的中文天主教禮儀習慣中,會稱星期一為「瞻禮二」(從拉丁文Feria secunda來),星期二為「瞻禮三」。星期六,也就是安息日,會是「瞻禮七」,那麼主日就既會是第八天,也會是下一週的第一天了[1]

        目前已知最早的八日慶典,在羅馬教會是復活節和聖神降臨節。這兩個八日慶典至少在第四世紀就已經開始了。東方教會的習慣則會加入主顯節。又經過了一段時間,聖誕節的慶祝和時間才開始被定下來,再之後才得到屬於它的八日慶典。雖然現在常說聖誕節和復活節是教會每年最大的兩個節日,但是從歷史來看,其實聖誕節出現得晚得多,而且在其他節日之後。從大約第七世紀開始,八日慶典開始大量流行並且被運用在聖人瞻禮上,到中世紀的時候數量越來越多。

        在本專題介紹禮儀年的時候,我們提到過脫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是教會整頓當時各自制定的禮儀和年曆的時候。1568年,也就是羅馬彌撒經書正式頒布的兩年前,聖庇護五世修訂了羅馬年曆,減少了許多八日慶典。時間慢慢到了二十世紀,因為教會屢屢續續冊封新的聖人,新的節日開始產生,八日慶典也隨之漸漸增多,教會也就出現了改革修訂的必要。在這個世紀出現了四個重要的改變:首先,教宗聖庇護十世在世紀初,大幅調整了羅馬日課和年曆。他將八日慶典分成三個層級:特權八日慶典(Privileged), 一般八日慶典(Common)和簡略八日慶典(Simple)(暫譯)。特權的八日慶典全部都是關於主耶穌基督或天主本身的奧蹟,比如復活節、升天節等。一般的八日慶典會包括聖母的瞻禮、聖若瑟、聖宗徒伯多祿和保祿的瞻禮。最後的簡略八日慶典則是一些其他的聖人。這種分層級的作用是:越是有特權的八日慶典,越不會被其他節日打斷。比如復活節的八日慶典如果碰到其他任何節日,都是慶祝八日慶典的禮儀內容,而如果是一個簡略的八日慶典,碰到更重大的節日就會讓步給大節日。這樣保障了節日之間有合理的秩序。這種模式一直持續到了1954年。

        那麼,這個時期的聖誕八日慶典在哪一個地位呢?既然是主耶穌的誕生,它自然是特權的八日慶典。但是,其實這第一種八日慶典又分成三個等級,而聖誕節僅僅是這三級中的第三級,甚至在主顯節(第二級)之後。第一級的特權八日慶典只有兩個,也就是歷史上最古老的那兩個:復活節和聖神降臨節。這也就是為什麼聖誕節之後我們一直都會慶祝聖斯德望、聖若望等聖人瞻禮的原因,因為這些瞻禮與聖誕節的八日慶典同級,不會衝突。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各個瞻禮實際的地位。最古老、地位最高的是復活節和聖神降臨。

        不過,在1955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又對禮儀年做出了修改,這一次整年的八日慶典只留下了復活節、聖神降臨節和聖誕節三個,其餘都消失了,包括歷史悠久的主顯節。然而前兩者的八日慶典層級還是比聖誕節高,也就是說聖誕節仍維持八日內可以慶祝其他瞻禮的傳統。聖若望廿三世1960年最後又修訂了一次羅馬年曆,這也是這個專題所討論的1962年羅馬彌撒經書所遵循的年曆。但因為八日慶典方面沒有異動,這裡不論。當然,二十世紀最後一次的禮儀大改革就是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之後的新的羅馬彌撒經書。禮儀年曆也經過天翻地覆的改變,就八日慶典而言,極為古老而且地位崇高的聖神降臨節八日慶典被刪除了,如今在新禮只剩下聖誕節和復活節。

        介紹這些八日慶典的禮儀變革似乎是很瑣碎的事情。但我想這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禮儀節慶並不總是如今的樣子,而是經過傳統的慢慢累積和改革的修整而來的。有一些元素一開始覺得很古老,比如聖誕節,但其實它比復活節和聖神降臨節都晚才出現,甚至比主顯節還晚。另外一些今天被縮減到只有一天的節日,比如主顯節和聖神降臨,其實在天主教會兩千年的歷史當中都是最輝煌的重要瞻禮。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會注意到二十世紀教會的禮儀改革,即便看起來有點倉促跟劇烈(且不論梵二的革命式變革,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改革跟過去三百多年相比也顯得繁多),但也都是禮儀部和教宗為了使得教友更加深入每一個瞻禮的奧秘,不被過多的重複祈禱文分散了參與禮儀時的專注[2]

讓我們回到八日慶典本身,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在禮儀的時間內專注於一個信仰的奧秘。透過每天不變化的禮儀,讓我們深入一些信仰的寶藏。聖誕節從12月25日才剛剛開始,並沒有結束。我們也可以在接下來幾天的慶祝當中仍常常在教堂或家裡默觀成了嬰孩的天主。特別是當世俗社會早早拆下了一切聖誕的標記,更讓我們知道他們的慶祝實際上於降生的天主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Mayer van den Bergh繪製的日課經,十六世紀 (Wikicommons)

Mayer van den Bergh繪製的日課經,十六世紀 (Wikicommons)




 1962年羅馬彌撒經書的聖誕八日慶典

        這個專題是關於1962年的彌撒經書。該彌撒經書採用的是1960年的禮儀年曆,我們確實是有三個八日慶典的:復活節、聖神降臨節和聖誕節。雖然上面我們寫到八日慶典的許多變革,但是這部羅馬經書已經使用超過六十年了,已經非常穩定,應該不會再有什麼動盪和改革了。我們可以在這裡簡單描述一下聖誕節的八日慶典發生哪些事情。

        對於熟悉新禮的教友而言,聖誕節的八日慶典在傳統禮儀中的呈現不會太陌生,因為跟新禮的差別不是太大。聖誕節之後,我們立刻慶祝第一位殉道者,聖斯德望(26日)。隨後我們依序慶祝聖若望宗徒瞻禮(27)、諸聖致命嬰孩瞻禮(28)以及坎特伯雷的聖多瑪斯(29)。這些在新禮中都是一樣的。

        與目前新禮不同的主要有三點:

首先,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並不是聖家節。傳統禮儀年的聖家節是在主顯節後的第一個主日(2024年會是1月7日,跟主顯節只差一天)。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叫作「聖誕節八日慶典內主日」。它的福音是聖母獻小耶穌於聖殿的故事。

其次,八日慶典的結束,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八天和每年的元旦,在新禮是「天主之母節」,但是在傳統年曆中就僅是「聖誕第八日慶典」(Die Ocatavae Nativitatis)。不過就在1960年若望廿三世的改革前,這個日子都叫作「耶穌受割損節」,因為按照猶太人傳統,第八天要接受割禮。當天的福音非常短,只有一節(大概是一年中最短的了吧),就是路二21:「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祂起名叫耶穌,這是祂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

最後一個差別是,因為在傳統禮儀中,如果同一天出現兩個紀念:比如某個主日撞到某個聖人,那麼,當天雖然紀念比較高階的瞻禮,但在集禱經和領聖體後經的時候也會一起念較低階瞻禮的經文。所以在這八日慶典當中,即使在紀念比如27日的聖若望瞻禮時,在念完聖若望的集禱經之後,也會再念一次聖誕節天明彌撒的集禱經和領聖體後經(請見上一篇「聖誕天明彌撒」),這樣在八日慶典中我們就會祈禱這些經文八次。這樣非常幫助我們每日重複進入聖誕瞻禮當日的禮儀精神當中,同時也不丟失這幾天所慶祝的特別瞻禮。



[1] 所以,教會傳統上說「首六」、「首七」等,就是每個月第一個禮拜五、禮拜六的意思。

[2]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1955年改革取消了12月26日聖斯德望、27日聖若望和28日諸聖嬰孩致命的三個八日慶典。在過去(包括如今在1962彌撒中),如果當日有要紀念的瞻禮,一台彌撒可以同時念幾個不同的集禱經。那麼,在改革前,29日舉行的彌撒,就會先念當日的坎特伯雷聖多瑪斯殉道的集禱經、再念聖誕節的八日慶典集禱經、再念聖斯德望的、聖若望的和諸聖嬰孩的八日慶典集禱經,總共五篇集禱經。那確實是很混亂的。

15會員
28內容數
在本系列中,我會從將臨期第一主日開始,譯介天主教傳統拉丁彌撒中的專用經文(proprium Missae)中的主日和大節慶部分。希望透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更豐富地了解到傳統禮儀的美,以及對我們的信仰生活有所助益。這裡譯介的是1962年版的羅馬彌撒經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