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圖片:賴芊芝
這次想分享的展覽是兩位在1839當代藝廊展出的年輕藝術家:韻蓉與何予,此篇文章帶有主觀的想法,推薦大家可以再自己思考、實際到現場欣賞喔~
在韻蓉的照片裡,每幅作品都有著象徵過去的「黑白」版畫,以及表示現在與外來的「彩色」攝影作品,在版畫中可以看見空隙,而那便是記憶中的碎片性,在我的解讀中,亦會覺得他與記憶本身的距離感有關,唯有我們與過去有了距離,回憶才存在,而版畫若是貼的太近,我們便會看不清楚,到了一些距離後他傳達的圖像卻又能理解了。韻蓉也分享到每組作品中的兩個影像都是跨時空的跳接,將過去與現在並置。牆面上有些作品亦是不同於攝影書中,屬於新的影像,也就是再度想起的事情。
最一開始對書籍作為載體有興趣的何予,在最後的展現也是以「書」的樣態呈現,何予說到自己曾經嘗試過藝術微噴、高級紙材等方式來呈現作品,但發現與主體「舉看板者」不搭,最後選用當初參與攝影競賽活動「攝影上桌」時的紙材與裝幀方式,在此次展覽中何予也將書的形式搬運到牆上,我們看見書中的主角被夾進摺頁裡,難以看清楚,而我們也站在紅線外,即便他看起來是書,也無法進行翻閱,好比難以改變這樣的社會狀況般,我常在思考當我們感知到一些不樂見的現狀存在時,我們能做的是什麼?何予則是以換位的方式進行傳達:實際到街頭上舉牌!在她的錄像作品中,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看見她所舉的建案牌子上並沒有文字,僅有箭頭標示。
我詢問到「在做這樣的錄像作品時,有被發現、別人覺得奇怪,或是上前來聊聊嗎?」意外的是完全沒有!何予說她在其中感受到的是「自己完全被忽視,但也將每個人、車道上發生的每件事看得比平常更清楚了。」
朱韻蓉與何予的雙個展分別以內省與外觀出發,最後皆以「書」作為展示的一部分,在現場可以感受到除了牆面上的作品外,翻閱書籍的一種個人、隱私的感受。
展期|2023.3.3 (五) – 3.31 (日) 11:00-19:00
展場|1839當代藝廊(台灣台北市106大安區延吉街120號地下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