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宿分野一直未能得到更新来看,宋朝之后中国的占星术就已经后继无人了,虽然元明时期还喜欢在小说中写夜观天象,也有刘伯温观天象的传说,但想来也是穿凿附会罢了。
中国的占星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大致成型,对当时的人来说,中原=中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也根据当时的情况,把天地一一对应。
当时周朝分封天下,周边还是初步发展,仅河南一带基本发展成熟,中原地区占据了世人眼中“天下”的主要份额。
与此相对应,星宿对应的区域也集中于中原,时人的观点被《汉书.地理志》所记载,星宿对应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仅现在的河南一省就占据了二十八宿中的柳、星、张、房、心、室、壁。
到了汉朝,时人应该也察觉到战国时的分野划分已不合时宜,就不再以国名划分,而是以汉时的州郡分野,并为《晋书》所记载。
搞笑的是后世之人不知道星宿分野需要随着世事变迁的道理,直接就把《汉书》中的国家分野与后来的州郡分野等同,并写入《晋书》,流传后世。
《晋书》成于唐朝,此时之人对占星术还不陌生,都犯了这样的错误,后世之人对占星更为陌生,别说推陈出新,就连纠正错误也做不到了。
从汉至唐,虽然由于晋朝的衣冠南渡,南方开发程度提高,但并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星宿分野未做出改正还情有可原。但从宋开始,东南的开发程度极大提高,从明开始,西南的开发程度也极大提高,仍未做出改变,实在是无话可说。
我不清楚古代的分野是根据什么得来,从春秋战国到汉朝,按理说几百年的时间并不能对非行星造成影响,改变的理由只可能是天象对应的区域出现了变化。
《乙巳占》日辰占第十七中写了一些根据岁星轨迹来判断不同地区出现灾祸的例子,是从《尚书》和《春秋》中找出的。
反其道而行,只要统计岁星(木星)在天空的运行轨迹,将其运行于二十八宿时的时间,与之后在各地出现的自然灾害相对应,便可得到符合现在情况的星宿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