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的研究看幼兒的學習反應:培養創造力與應變能力

從AI的研究看幼兒的學習反應:培養創造力與應變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開始研究AI以來,我發現許多現象與幼兒的學習過程類似。AI的訓練問題,如過擬合,同樣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學習方式。小孩喜歡一直看同一本書,同一部卡通,或是喜歡卡通當中有許多重覆的情節,例如:變身或是機器人變形或是機器人合體,這些內容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可預測性),因為預測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成就感,但其實這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的。因為過度依賴可預測性和重覆性的內容,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和應變能力。

訓練AI和帶寶寶好像有那麼點相似-by龍阿迪@bing image creator

訓練AI和帶寶寶好像有那麼點相似-by龍阿迪@bing image creator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策略來避免:

  1.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讓孩子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繪本、卡通等,以拓展他們的視野,並鼓勵他們主動探索新事物。例如,可以讓孩子嘗試閱讀關於科學、歷史或文學的書籍,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
  2. 家長的引導:在孩子觀看或閱讀時,家長可以陪伴並引導他們,提問與作品相關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維。家長可以讓孩子思考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以及作品所傳達的主題和意義。
  3. 鼓勵孩子創造:透過繪畫、手工藝、寫故事等活動,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創造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 模擬現實情境:設計一些小遊戲或活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應對不同的情境,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例如,可以讓孩子參加角色扮演遊戲,學習如何在不同的角色中應對各種挑戰。
  5. 強調思考過程而非結果: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鼓勵他們專注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追求答案或結果。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並讓他們習慣面對不確定性和挑戰。
  6. 閱讀時兼顧知識性與藝術性:在孩子閱讀過程中,既要讓他們了解知識性的內容,也要欣賞藝術性的作品。這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對美的欣賞,並且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世界。
  7. 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在閱讀或觀看內容後,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們的想法可能有些天馬行空,也不要否定孩子的想像力。這有助於培養孩子自信地表達自己,並讓他們習慣於與他人交流和分享。

從AI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借鑑許多有助於幼兒學習的策略。透過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引導他們思考和創造,並鼓勵他們主動表達自己,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過度依賴可預測性和重覆性內容的困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應變能力。

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適時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茁壯成長。在面對未來充滿挑戰的世界時,他們將擁有獨立思考、靈活應變的能力,更好地適應並成就自己的未來。

avatar-img
龍阿迪的沙龍
36會員
98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AI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召喚師這個職業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回到三十年前公司裡,每個月需要行政人員三個工作天的時間來整理月結帳,導入電腦後,相同的工作一天不到便結束了…雖然當時並沒有人會說,電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但…是不是有87分像呢?
今天在媽媽寶貝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全職媽媽的孤單誰能懂!世界上工時最長的工作… 看完之後有感而發,因為我也是…全職…顧小孩(雖然是爸爸),從剛滿月的嬰兒到目前上小一,其中也不乏長達一年多的一打二階段,一個剛從月子中心回來的小嫩嬰,再加上一個三歲蹦蹦跳的小男孩。所以想發篇感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選擇放棄自由,是用既有的去換想要的。沒有人是不自由的,只是多數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選擇。而慾望與自由一直是互相衝突的,那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慾望,任其恣意生長,最後被其吞沒,成為慾望的奴隸。
AI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解決各種問題,但是也帶來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AI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今天晚上在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AI因為硬體產生錯誤,而造成錯誤學習,演變成某種特定的偏差,是不是會類似生物腦的精神障礙?
只想看結論不想看過程、細節、推導,造就了多數人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每個人的觀點、視野、閱歷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樣的資訊,最後卻不一定有同樣的結論。所以我喜歡看別人如何得到結論的過程…
最近在一封公開信中包括伊隆·馬斯克在內的多名科技界領袖和研究人員警告,要求各人工智慧實驗室暫停AI的開發。為什麼呢? 其實多數人並不瞭解AI,甚至許多研究者本身,對AI的瞭解都不夠透徹。AI是以模擬生物腦為出發點所開發出來的系統,從ChatGPT最近的應用中,已經明顯的展現其不可控的部份,並且…
最近AI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召喚師這個職業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回到三十年前公司裡,每個月需要行政人員三個工作天的時間來整理月結帳,導入電腦後,相同的工作一天不到便結束了…雖然當時並沒有人會說,電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但…是不是有87分像呢?
今天在媽媽寶貝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全職媽媽的孤單誰能懂!世界上工時最長的工作… 看完之後有感而發,因為我也是…全職…顧小孩(雖然是爸爸),從剛滿月的嬰兒到目前上小一,其中也不乏長達一年多的一打二階段,一個剛從月子中心回來的小嫩嬰,再加上一個三歲蹦蹦跳的小男孩。所以想發篇感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選擇放棄自由,是用既有的去換想要的。沒有人是不自由的,只是多數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選擇。而慾望與自由一直是互相衝突的,那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慾望,任其恣意生長,最後被其吞沒,成為慾望的奴隸。
AI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更加快速、精準地解決各種問題,但是也帶來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AI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今天晚上在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AI因為硬體產生錯誤,而造成錯誤學習,演變成某種特定的偏差,是不是會類似生物腦的精神障礙?
只想看結論不想看過程、細節、推導,造就了多數人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每個人的觀點、視野、閱歷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樣的資訊,最後卻不一定有同樣的結論。所以我喜歡看別人如何得到結論的過程…
最近在一封公開信中包括伊隆·馬斯克在內的多名科技界領袖和研究人員警告,要求各人工智慧實驗室暫停AI的開發。為什麼呢? 其實多數人並不瞭解AI,甚至許多研究者本身,對AI的瞭解都不夠透徹。AI是以模擬生物腦為出發點所開發出來的系統,從ChatGPT最近的應用中,已經明顯的展現其不可控的部份,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