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命運課堂】 「輪回污染法則」以及抵擋方法(修行課 2022/05/12 本課內容) 在這篇里,何謂修行?我們簡單說過修行要福慧雙修,修行時要沒有我念。這是修行上的概念,但具體要怎麼做?其實有的人還真沒有想明白。 具體怎麼做這事,其實佛祖在《金剛經》里就有一句:「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得明明白白,我就用白話文和例子再講一遍吧。 這話的意思是,要修出輪回,你需要的是啥也不想而去行善。 為什麼要啥也不想?因為那會中了「輪回的污染法則」。 當你想了,就說明你做的東西,做的努力是為了在輪回里出現變化。這是在認同自己在輪回當中的一切為真。那就著了「輪回相」了。 想了,就「著相」。 那怎麼叫想呢?這個想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我就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展開去理解。 當我幫你,不論是事前想,還是事後想一件事——就是我能得到什麼,都叫「著我相」,成了「有我」。 不論是想得到尊敬,成就感,快樂,金錢回報,名譽,人情,功德,善因......還是出輪回。這些都是叫有「我相」。 這麼理解很容易是吧?那麼我們深入去理解。 比如你沒有想法去幫一個人,但當你幫完後,你想了一下,這事算是有功德嗎? 完了,你就有了「我念」,也著「我相」。所以,大家懂不懂什麼叫做啥也不用想呢?這是連「疑我」、「我疑」都不能有。 在明白了這種直接的「我相」後,我們再去說「間接的我相」。 比如我說我幫伴侶,幫父母,幫子女,幫兄弟姐妹,想他們有好處,而我就輕鬆了。那也是我相。因為他們變好了,我就能省點心,這就會對我有利。這就是「間接的我相」。 所以,我可以有幫人的這個行為,但幫成了有什麼好處和效果就不用想了,不論是對自己而言,對他人而言,對眾生而言,有什麼好處也一樣不用想。不是「刻意而為」,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且,也不用有我在幫人的想法。不然就著「人相」。 那麼,我不對人,我對物可不可以?可以的,但一樣不能有念。比如說,我看這街道太臟了,所以我去掃街。那我掃完就行了,就不用有別的想法。 若是說我是刻意去打掃。 為的就是自己會走得舒服點,然後一直想著去做,那就有「我相「。 若是刻意打掃是為人民服務,那沒問題,但若想人民看到後會開心,然後一直想著去做,那就是有了「人相」。 若是刻意在想打掃完後,小鳥都會歡快點,蒼蠅就不會來了,總是想著不要那些眾生的話,那就有了「眾生相」。 若是說刻意打掃完了,街道就應該乾淨了,整個街區變美麗了,執於是否乾淨了,那就有了「壽者相」。 所以,什麼都不用想,包括行動前也不是為了什麼而做。而是只管做,專注在行動上。就好比我們呼吸一樣,我們會留意一呼一吸嗎?我們會說為了生存而呼吸嗎? 記住,著相和無相的核心區別就是刻意(含在意)和沒有刻意(含不在意)。 而這個無一切相行善法的行為本身,其實就是所謂實踐了《阿含經》里的「四念住」。 當做到《金剛經》里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時。那麼,《具捨論》里說的「苦聖諦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自然也就通了。 佛法里很多東西都是通的,正如我在【求真與修真(修行課 2022/05/06 知識點) 】里說的,當你爬出輪回里回頭看,各種法自然就能看明白。 所以,其實做功德就該沒有想法地去做功德。這事我們可以用一個生活例子去比喻。 就是幾乎所有老夫老妻,在相處過幾年後,都沒有當初戀愛時的那種熾烈的愛情,都成了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 而做功德其實也是一樣的,當你能日復一日地去做,當初你可能各種念想,各種激情,各種期望,各種興奮,各種新鮮感。 但一切都會隨著日復一日的習慣,而變得可以不再去想,就平平淡淡的做著。 所以從「有念」到「無念」,我們在不停累積下,就會有產生一種漸進入無的修行方法。因此,就算起初有念也不怕,這都是過程,也允許自己一開始有這麼一個熟悉的過程,讓自己逐漸無一切相就可以。